APP下载

基于全人教育视角的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建构

2022-05-30欧宗耀王婧茹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幼儿园

欧宗耀 王婧茹

在国际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品质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与趋势[1]。在我国,自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忽视儿童主体性,忽视儿童游戏,缺少自由、自主、创造及愉悦的游戏精神,无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等现象[3]依然存在。随着戏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通过儿童戏剧经验成长综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经验,为幼儿园综合课程探索了另外一种综合的途径[4]。全面探索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成为新时期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

目前,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界定、绘本载体、教育质量以及课程的开发实践等方面,相关研究为我国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建构与质量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然而,幼兒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逻辑方面的研究仍显薄弱,且缺乏系统的归纳与提炼。美国教育学家米勒提出的“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内在体验与全面发展,重视培养人文精神,包括精神、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等六个基本要素。在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戏剧教育与全人教育的“育全人”“全育人”理念相契合,其将传授知识、习得技能与锻炼情感、养成思想相结合,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全人教育的理念框架与实践逻辑,对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四个维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建构过程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课程理念:全人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结合

幼儿园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所蕴含并试图表达出来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的思想与观念,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发挥着指导作用[5]。幼儿园以幼儿为本,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理念走向、课程实施、认证与评价,也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质量。一个好的幼儿园课程理念,意味着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形成丰富的幼儿园文化。然而,一些幼儿园课程缺乏稳定、正确的课程理念支持和持续有力的课程建构过程,仅仅停留在课程内容的组合与拼贴上,对课程来源和课程表现形态的认识含糊不清。由于课程理念的缺失或模糊,传统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分科教学和集体教学的做法,忽略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原动力,造成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弊端,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现象[6]。

戏剧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历史内容,儿童戏剧教育被认为是全人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最佳媒介[7]。戏剧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影响,通过智力开发、人格形成、个性发展、体能锻炼甚至劳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协调发展[8]。一方面,戏剧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定位一致。幼儿园课程定位由课程理念所决定,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定位在于引导、支持和促进幼儿尽可能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这与戏剧教育“全面发展幼儿综合能力与情感”的理念相一致。戏剧教育采取重现过程、渐进式戏剧扮演、重视总结反思的策略,对某些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学生的课程与学习内容做较深入和延伸的发展与探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效果极有帮助[9]。同时,戏剧教育还可以构建整体性的课程模式,发挥价值观对幼儿园课程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引导与目标指向作用[10]。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通过戏剧的元素和技巧,借用故事、场景、角色等戏剧元素和定格、教师入戏、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戏剧范式,让幼儿在情境中探索,在角色中体验,在合作中创造,从而达成“全育人”和“育全人”的目标。另一方面,戏剧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一致。幼儿园课程活动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和五大领域课程。在实践路径上,幼儿园课程活动皆可与戏剧教育活动互相渗透及融合。儿童戏剧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整合更是有益的尝试。由于戏剧教育的综合艺术特点,它在和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领域相融合时,有着天然的优势和黏合度。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融入戏剧教育的元素,可以有效增强场景的情境性、故事的感染性和幼儿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从单向度向三维立体的整合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人格的和谐完整发展为根本目标。当前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幼儿园课程目标主张通过从一维到三维立体目标的整合,促进儿童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得到均衡发展。然而,部分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计依然存在知识和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失衡发展的情况。就课程目标的落实而言,以知识技能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仍占据主要地位,其他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悄悄流失[11]。同时,幼儿园课程目标存在知识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无法突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结合,审美与认知的结合[12]。

幼儿园课程如何促进幼儿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发展,进而塑造幼儿完整的精神与人格,以戏剧教育为“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统整的重要手段。戏剧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立体性、注重过程的艺术表现形式[13],教育戏剧活动是一种注重过程的体验式学习[14]。在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中,戏剧搭建起从知识、技能一维目标走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桥梁。戏剧教育将戏剧与剧场的方法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强调幼儿“当下”的感受,通过幼儿在戏剧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习得理解世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训练幼儿运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去想象、表达对学习主题的理解,从而全面培养幼儿认识世界的情感与价值观。戏剧具有审美与批判的特征,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强调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是课程的核心,鼓励幼儿在戏剧体验与情感投入的过程中进行美感的反省与情感的升华。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关注幼儿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全面和均衡的发展,扭转了传统课程将知识和技能摆在课程目标首位的特点,注重幼儿在戏剧体验和情感投入中,树立品格、情感、意志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发展目标。近年来的课程教学实践表明,用戏剧教育的方法手段构筑的幼儿园课程教学策略,具有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综合特征。

三、课程内容:生长经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幼儿园课程的实质是幼儿通过运用身心的整体性与周遭世界发生相互作用和关联,并由此获得有益生长经验的结果[15]。“生长经验”一词源自杜威《儿童与课程》的说法,杜威将“生活”定义为“经验”,将教育理解为“生活”和“经验”的结合体,且是不断发展的“生长经验”。幼儿的生长经验具有内生性与外长性的特点,对内生机勃勃,对外又具有隐蔽性。幼儿的表达方式很多,很多的幼儿园课程侧重于幼儿的口头表达,从语言传达至其他幼儿和老师那里。因此,幼儿的生长经验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挖掘才得以更好地发现与表达。创造性戏剧注重儿童的肢体、情绪情感的表达,注重过程中的体验[16]。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建立在幼儿假装、想象与扮演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幼儿的动作、肢体、声音和表演等形式进行沟通与协作。一方面丰富了幼儿体验生活和经验的手段,另一方面让幼儿更自然地接受生活情感的输入。由此可见,戏剧教育课程在生长经验的表达与传达上,具有更全面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语言、绘画、书法、诗歌、舞蹈、戏剧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对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7]。在幼儿园课程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增强儿童文化教育的民族性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有效选项。戏剧作为一门综合型艺术,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等元素,具有连接生活、艺术、情感、科学、文化等关系的独特优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传统节日节气、民俗民歌、古典诗词、中医中药等,都可以借助戏剧游戏、戏剧仪式、戏剧范式等手段,让幼儿在体验各种色彩、声音、图像、姿态、旋律、表情、动作中感受美感和提升认知。

四、课程实施方式:绘本与游戏、范式的融合

如何解决3~6岁幼儿的阅读及学习问题,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方式的关键所在。幼儿园绘本是集图画与文字于一体的幼儿读物[18],它以语言符号为载体呈现信息,同时采用恰当的图画进一步把相关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图文结合的信息呈现方式恰好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能较好地向儿童传递特定的信息,使儿童更大限度地读懂绘本中的内容,有利于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启蒙儿童的思维,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儿童心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9]。因此,儿童绘本或有字有图或无字有图,成为幼儿阅读和学习的最佳载体[20],绘本教学也成为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指导理念。幼儿园课程提倡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既是对“教学游戏化”理念的回归,也是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学习特点和珍视游戏意义的表现。戏剧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中根源最接近游戏的一种,有着得天独厚的游戏特征。同时,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又是每一个幼儿与生俱来的才能,因此,戏剧与幼儿的距离就显得比任何艺术门类都要近。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更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戏剧教育的“游戏化”主要表现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戏剧游戏与戏剧范式。如在绘本教学中运用戏剧的元素和策略,能帮助儿童更加深入地了解绘本内容,通过戏剧活动的方式体验绘本所表达的情感,学习绘本所传递的理念[21]。适合儿童的戏剧范式实质是含有戏剧元素、结合戏剧表现形式的游戏任务。应用于学前儿童的戏剧范式,很多也是主要以戏剧游戏的形式呈现,其中尤以百宝箱、线索材料、教师入戏、建构空间、专家外衣、坐针毡等为代表[22]。戏剧游戏与戏剧范式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法与手段。适宜的戏剧游戏与范式有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既为幼儿在戏剧活动中保持专注和积极情绪提供了保护,又为幼儿参与故事、体验经验和选择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 席小莉,侯爽,张琴秀.从时空体三位序列上审视幼儿园课程文化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 41(02):43-47.

[2] 陳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9.

[3] 虞永平,张帅.从模仿借鉴到规范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4-48.

[4]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 马春玉.与幼儿发展连接:幼儿园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93-96.

[6] 路娟,王鉴.论幼儿园教学的本质[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05):1-8.

[7] 谢少卿.品牌教材的丰富与影响力提升——以复旦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板块教材为例[J].编辑学刊,2022(01):49-53.

[8] 肖英.以戏剧教育推动学校育人方式转变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47-49.

[9] 龙雪娜.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基于文化本质理论[J].四川戏剧, 2021(03):162-164.

[10] 孙晓轲.北欧国家幼儿园课程对关怀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J].学前教育研究,2021(02):75-84.

[11] 杨莉君,曾晓.幼儿园课程的逻辑:从“教师大纲”向“儿童大纲”转向[J].教师教育研究,2020, 32(05):104-109.

[12] 尹芳.课程美学探究取向:学前课程设计的新取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2):71-72.

[13] 梁红瑞.论戏剧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05):106-107.

[14] 金芳,李萌,朱雯钰.教育戏剧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发展的教育实验研究[J].荆楚学刊,2019,20(04):56-60+66.

[15] 陈乐乐.具身认知科学视域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论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7):46-49.

[16] 张克明,张金梅.国外戏剧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戏剧教育的启示[J].戏剧文学,2017(04):118-125.

[17] 冯月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元符号机制、挑战与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2):25-32.

[18] 汤丽英.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幼儿阅读意识的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185-187.

[19] 姚兆月,张娇.儿童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启蒙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40(09):90-92.

[20] 黎勇.幼儿园课程的游戏转向及其实践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3):42-45.

[21] 马琳,赵文壮.儿童绘本与戏剧教育的融合:源流、方式和启发[J].出版广角,2020(18):74-76.

[22] 蔡黎曼,黄佩珊.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框架理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86-94+190.

本文系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具有岭南特色的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研究”(批准号:ZJ21YB65)项目基金。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幼儿园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爱“上”幼儿园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