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教学
2022-05-30沙炳杰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是新疆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交流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教学独具特色的“活教材”和“营养剂”。文脉赓续,烛照心灵。在《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教学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云端”教学等方式方法融入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巩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育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感。
新疆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类有形实体资料,如新疆各地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二是各种无形的精神资料,如体现新疆各族人民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真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契合当代新疆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优秀传统伦理精神。[1]《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新疆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政课,是新疆特色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正本清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课程。深入挖掘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教程》课教学中,需要从逻辑建构、价值意蕴、实现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以充分发挥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提高《教程》教学的实效性。
1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课教学的逻辑建构
开展《教程》课教学,需要且必须与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是由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决定的,二者在教学元素、实践需要、价值向度、育人功能等方面均互有交集、相互补充,从而为相互融入提供了可能性。厘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推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1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契合《教程》教学元素
作为新疆历史的生动反映,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浓缩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和保卫、建设和发展新疆的辉煌历史,是了解新疆地域历史区情的活教材。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教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也是《教程》课教学独具特色的活载体。《教程》清晰展现了新疆地区历史演变的脉络过程,总结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帮助学生深刻理会、正确认识新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正是说明《教程》课有关新疆史实的重要支撑,是《教程》理论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教程》课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课的教学元素同宗同根,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活教材、活载体的功能,是充分契合《教程》课教学元素的极好素材。
1.2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契合《教程》实践需要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书写了新疆历史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凝结和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伟大成就,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并且其价值和内涵也被赋予在社会实践之中。《教程》课教学要取得“春风化雨”的效果,就必须始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丰富而厚重的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则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实践基地。同时,两者在实践活动中也会相互影响,将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1.3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契合《教程》的价值向度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课教学具有价值契合性。《教程》课不仅是简单的历史教育,更是包含价值认同的教育,注重以史为鉴,加深学生对新疆历史史实的认同,进而强化其对宏大的国家历史趋势的领会,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激发爱国爱疆的情怀。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课教学价值向度高度吻合,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中的独有内核和价值意象,将在《教程》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史证价值,二者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从而进一步厚植爱国爱疆的情感。
1.4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契合《教程》的育人功能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记录了新疆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伟大事迹,昭示了新疆自古以来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历程,揭示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的历史逻辑。《教程》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学生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和立场,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正本清源、树立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实现以史育德、以德育人的目标。深入挖掘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内涵,与《教程》课教学相结合,二者耦合才能着力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教学的价值意蕴
《教程》作为地方性思政课,提纲挈领,为学生学习史实、思考价值指明了方向。地方历史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要想一窥新疆全貌,就必须把《教程》教学植根于广袤厚重的新疆大地上,用数千年积累的历史文化资源滋养学生,不仅能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还能够丰富《教程》课教学的形式和载体、培育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感。
2.1 正本清源、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教程》课同样作为有力的“武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教学的过程,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的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教程》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各族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思想根基。
2.2 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在《教程》课堂教学中增加适量的新疆历史文化素材,能更有效的补充和延伸教材内容,开拓教学空间,丰富理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立体。将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課堂,其鲜活性和生动性,能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堂融入方式,组织学生采取课前分享法、互动讨论法、影视欣赏、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多样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使《教程》课教学效果更佳。此外,还可以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与新疆历史事实进行对话,使得《教程》课程教学内容变得“鲜”起来,教学方式也“活”起来。
2.3 调动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育载体
《教程》课是一门以历史为主线的思政课,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政治属性。由于理论性较强,使学生缺乏亲近感和现实感,大班化教学、师生互动缺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干瘪、乏味,授课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教程》课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联系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其有机融入《教程》课教学内容中并与之相证相佐,能把遥不可及的历史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有温度、有情节的实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程》教学实效性。
2.4 引领正确价值、激发学生爱国爱疆情感的内在需求
知史方能爱国。《教程》课贯穿中华大一统的历史主脉,是基于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新疆历史发展脉络,进而建立对祖国的认同,把爱疆之情升华为爱国之情。《教程》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涵育与情感熏陶,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疆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3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教学的方法举隅
充分发掘和利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在《教程》课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着力推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课的顶层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云端”教学,实现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教程》教学的融会贯通。
3.1 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科学构建《教程》课教学体系
从学校层面,要加强《教程》课的重视度,提供制度保障。将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课教学,学校要加强对《教程》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保障,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周围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效用,在教学设计方面,各高校《教程》课教研室要整合教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变“孤军奋战式”为“集团军作战”。同时,在教学大纲中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增强实践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此外,要建立规范、健全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确保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教育在《教程》课教学体系中落到实处。从教师层面,加强培训管理,提升专业素养水平,使《教程》课老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理论修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程》教学的主导作用。
3.2 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
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融入《教程》课教学中,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首先,将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有机嵌入《教程》课,合理选取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是关键,做到有的放矢,择善而从。另外,应具有全局观和整体观,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把握和分析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此外,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以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适时地将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穿插进去,作为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此外,也可以利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知识竞答、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3 发挥实践课堂辅助作用,融入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立足课堂,也要走出课堂,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是《教程》课的重要一环,各高校教师可依托本地区的资源实际,有意识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等进行实地教学与参观体验,通过具體实物的观摩,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授“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家园”时,乌鲁木齐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炮成功”炮台。它标志着清军与当地各族人民合力乘胜收复乌鲁木齐的胜利,是一座光荣的丰碑;使学生在“学、思、感、悟”中理解和接受所学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3.4 借助“云端”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联动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程》课教学也必须以“云端”课堂为补充,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真正使《教程》课教学实现立体化、全面化。《教程》课可以着力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等新载体,适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教学内容的影像视频,如《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史话新疆》《河西走廊》等,还可以运用VR技术,线上参观历史遗址、展览馆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震撼;设置与权威的“教学网站”的链接,既展现了新疆历史文化的突出特点,又能提高《教程》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开设线上直播“云课堂”,新疆各高校共上一节《教程》课,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新疆历史发展的认知。
引用
[1] 杨婷婷,王瑛,刘春华.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概论”课的价值和路径[J].学理论,2016(11):216-217.
[2]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冯刚,陈步云.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的建设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11-14.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沙炳杰(1993—),男,回族,甘肃甘南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