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带你“复活”动物
2022-05-30
欢迎来到指尖博物馆!这里全年无休,24小时对外开放。来吧,保你收获一大堆知识和趣事!
博物馆只有展厅吗?当然不是。在其他地方还有许多办公点,馆员们有很多工作要在那里完成,比如制作动物标本。
把死去的动物制作成标本并展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回想一下你看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它们在进入展厅之前可不像你看到的那么生动,是制作标本的人“复活”了它们。要是有机会体验动物标本的制作,那该多棒呀!这不,机会来了,一位特殊的博物馆馆员—白腹皮蠹(dù)将带你深入现场,看工作人员如何“复活”死去的动物们。
好多好多的动物标本
哈喽,我是白腹皮蠹,欢迎你和我一起进入动物标本的世界。
上一期的《指尖博物馆》已经介绍过了,动物标本有很多种,相应的,各种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小小的蚂蚁还是大大的鲸,想要使动物死后保持活着时的千姿百态,工作人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虽然我不参与所有种类的动物标本的制作,但长期身处博物馆,我还是有些见识的,懂得不少动物“复活”的细节。大体来说,动物标本有这么几类—
浸制标本:这一类标本是泡在“水”里的。鱼类、蛙类、乌贼、海参等水生动物的标本和动物内脏标本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被泡在防腐杀菌的酒精或福尔马林中。
干制标本:又叫针插标本,昆虫标本便属于这一类。它们在化学药剂中浸泡过后,被细针钉在底板上,等待风干。
剥制标本:最有视觉冲击力的标本,制作工艺也很复杂,哺乳动物标本大多属于这一类。制作剥制标本先要将动物身体完全掏空,只留下体表的皮毛、鳞片和犄角,之后再用树脂、石膏或玻璃钢等材料制成尺寸贴合动物身形的整块“假体”,再套上皮毛。皮毛可不是从动物身上剥下来就能用的,得经过鞣(róu)制,使生皮变成柔韧有弹性的熟皮。
骨骼标本:这一类很好理解,就是去掉了肉的动物骨骼标本。我们白腹皮蠹参与的就是这类动物标本的“复活”工作。可别小看我,没有我,那些精致的动物骨骼标本不一定有机会展出,你也就不太可能通过骨骼标本深入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啦!
我是怎么工作的
自然历史类的博物馆有许多动物骨骼标本,制作它们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去掉骨头上的肉,而我最擅长的便是吃死去动物的肉,连骨头间最细小的缝隙都难不倒我,所以嘛,我很受博物馆的欢迎。
一般来说,制作动物骨骼标本时,博物馆都要先请动物学家或标本剥制师解剖动物尸体,去除毛皮、内脏、大块的肉和结缔组织。记住,这是一般情况。如果碰到小型动物,比如个头比较小的哺乳动物、鸟类和鱼,或是像蛇这样骨架比较复杂的动物时,由于它们的骨头小,单靠人手和手术刀很难彻底去除附着的组织,于是,当当当当—我,白腹皮蠹便登场了。
猜猜我是怎么工作的?
毫无疑问,我的工作现场十分重口味。如果你胆子比较小,最好先壮个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事先待在一个金属盒或其他材质的坚固容器内,容器底部垫着湿纸巾,环境通风而恒温。我的同事—负责制作标本的人类工作人员将已经去除大块肉和结缔组织的动物骨头放进容器之后,我们便开始工作啦!
我喜欢工作日,因为可以吃得饱饱的。别看我们数量众多,要彻底吃干净骨头上的肉也得好些日子。同事平均两三天来查看一次,當所有的肉都被我们吃完后才将骨头取出,进行后续的消毒、组装等工作。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吃过的骨头不仅干净,还十分完整—完美!
我是首选
可能有哥迷要问,为什么要用我们白腹皮蠹来帮忙,而不用其他方法呢?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把动物尸体泡在水中,通过细菌的帮助去掉骨头上的肉,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好几个月,细菌本身会破坏骨头,浸泡过程中动物的牙齿可能脱落,部分骨头可能裂开,有的标本还会发臭……总而言之,有各种问题。又比如,博物馆还可以选择使用化学药剂来去除肉,不过,化学药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也有可能破坏骨头,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这种不伤人、不伤标本、繁殖速度快、不需要天天巡视的昆虫便是环保而又方便的首选啦!
当我出差时
有时,我会被派去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工作,协助清理鲸身上的肉。
大型动物尤其是鲸的骨骼标本制作耗时很久,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工作人员去掉鲸身上大块的肉、内脏等组织之后,要将鲸埋到地下,等它腐烂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变“干净”后再进行后续操作,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制作鲸的骨骼标本一般不需要我参与,土壤里的食腐动物和微生物会分解鲸骨头上的肉。但有时,工作人员实在等不及,提前取出鲸骨头,就需要我来帮助清理残存的肉。在野外工作跟在博物馆工作的感觉不太一样,却同样妙不可言。
我喜欢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