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活力:趣味语文构建用学课堂

2022-05-30沈林洪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创设情境

沈林洪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趣激思”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情趣、理趣、智趣培养的趣味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用活、学活,让学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真正发生,使学生愿思考、能创造;让学生在“用”中体验、学习、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自学能力,从而构建“用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让学引思 开放阅读 比较学习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小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求知欲强,对于校园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在课堂上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激趣激思”的教学方法创设教育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仅学习知识,培养课堂学习的情趣、理趣和智趣,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一)拓宽途径: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课堂情趣

1.开发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例如,在二年级《拍手歌》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文章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接着,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八种动物,让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朗读课文,读到哪种动物的时候,该小组学生就一同起立进行齐读,以此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本课内容节奏感较强,因此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通过课堂游戏来创设识字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更主动地识字写字。

2.结合生活实践,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言文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识字写字活动中,教师应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将不认识的文字标注出来,针对学生有疑问的部分进行重点指导;将一些节日名称写在词语卡片上面,让学生认读;通过学生对节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将有关节日的汉字与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汉字进行组词,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生字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认识更多的汉字,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让学引思: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课堂活力

1.学会画一画:提高趣味性

在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创设“画一画”的教学情境,创设形象直观的识字写字环境,从而提高识字写字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文中提到了鲤鱼、乌龟及青蛙这三种动物,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这三种动物有一个直观印象,接着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几个小动物,在学生进行绘画之前,教师要将有关蝌蚪以及一些动物、昆虫的名词提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指定的位置画上蝌蚪以及相应的动物。在这个“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强化对“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等汉字的认识。当然,在学生绘画时,教师也要关注一些学生的态度,如对于某些不愿意上台展现自己“画功”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纸上进行绘画。通过“画一画”这样的教学方式,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会猜一猜:激发互动性

在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情境,通过“猜一猜”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互动沟通的识字写字环境,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在教学生字“尖”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猜一猜”的教学情境,如“大斗进,小斗出”“尘土飞扬天上去”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出其他不同的识字方法,如创设结构分析,尖——上下结构,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大”,上小下大的东西合起来就是“尖”;语言描述,尖尖的铅笔头,上边小来下边大;演示,演示“尖”的组合过程;绘画,引导学生画圆锥体来识字。在指导学生书写“尖”时,笔者通过提醒学生上面的“小”字头要将“竖钩”直接变成“竖”,告诉学生汉字中也包含做人的道理,我們也要学会谦让,“小”的也要谦让“大”的。通过“猜一猜”的识字写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互动性,学生对学习生字产生了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理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导自学: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

1.创造自主学习情境,享受阅读乐趣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联系生活或文本内容,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青蛙看海》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出示的挂图来制作手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彩色的卡纸折出青蛙、苍鹰及松鼠,并在制作的过程中穿插对话,使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动手能力。

2.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阅读能力

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创设文本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超市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大象的图片,让学生对大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使其对如何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导学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大臣和曹冲称象的办法,感悟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里,不断营造最佳学习气氛,提升学生“自探自得”的阅读能力。

(二)开放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路径

1.图书漂流:营造阅读环境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是需要安静的环境的,低年级的学生天性顽皮,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要想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班级可以建立图书漂流角,学生可以安静地待在班级图书漂流角附近,从而营造出安静的阅读环境。每学期开学初,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将家里七八成新的图书带到班级里,作为班级图书漂流角的读物。这样学生就可以阅读更多的图书。为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笔者还将班级学生分成七大阅读组,相互激励。这些团队阅读之间的竞争激烈,让文字阅读效果更好。这种“图书漂流”的方法,其实也符合儿童游戏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课程:分享阅读体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分享互动,运用阅读课程完善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时,学生是阅读分享互动的主人。学生有一本好书,可以互动分享;学生看到一个精彩故事,可以互动分享;学生找到好词、佳句,可以互动分享。总之,阅读课上,学生就是阅读学习的主体。然而,在指导和推荐低年级学生阅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开放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拓展阅读教学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激发学生的智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妙语童趣:提升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审美体验

多媒体技术是当下常用的手段之一,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古诗文画面,可以有效增强古诗文学习的趣味性。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诗词,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这些内容,将其与多媒体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杜甫的《绝句》主要描绘了成都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那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的相映成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画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展开想象,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多媒体结合古诗教学,原本单一、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美丽风景,整个教学环节充满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古诗教学的实效性。

2.遵循古诗基本原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教学需要对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形成刺激,进而有效触发学生的感知积累,实现“意”和“言”之间的自由切换,让学生具备大量的诗文鉴赏积淀。例如,对于同一流派、同一风格的诗词探究,教师除了自身引导示范之外,还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感悟,这样就能无形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元日》一诗中,学生对“桃符”(春联的前身)都不太了解,如果教师缺乏对古诗的深入发掘,教学中就会缺乏趣味。这首诗描写了古人过春节时放鞭炮、饮屠苏酒和换桃符的情景。教师在讲解古诗内容时,应充分发掘诗中的“童趣”,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从而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比较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1.学会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

每一位作家由于自身的经历、思想、观念等差异,写出来的作品都具有独特性。例如,二年级的课文多以童话为主,而每一位作家在童话创作的手法上也是不同的,如童话中运用不同的动物或植物等进行创作,也有的运用不同的人物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如将《白雪公主》和《豌豆公主》同时阅读,会有不同于单篇阅读的新发现、新收获。

2.学会不同观点作品的比较阅读

在不同的作品中,作者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因此,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学习方式进行正反对照阅读。例如,二年级的《梅花》一诗,诗人描写了梅花在寒冬独自盛开,赞美梅花的坚韧和傲骨;而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中却说“梅蕊重重何俗甚”,借贬低梅花来暗喻丹桂清雅。不同的诗人对同一事物“梅花”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此时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还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在有限的阅读中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感悟,而且能省时高效地突破阅读中的重难点,提升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阅读,是在低年级就可以尝试的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学习,语文课堂也会缺少生机与活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因课制宜,充分激发学生情趣、理趣、智趣,让“激趣激思”的教学方式引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叶琴.创设趣味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当代教研论丛,2019(8).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创设情境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英语教学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英语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