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之良才 朱良才
2022-05-30朱新春
朱新春
英烈小档案
朱良才(1900—1989),原名朱绍时,湖南汝城县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四军连党代表、营部书记、支队政委,红一方面军师政委、军政委,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政干校副校长、政委等职,参与了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西征等历史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因病主动退出领导岗位。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8年5月初,在井冈山上,刚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对部队进行了缩编,朱良才和谭政被调到军部任文读参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秘书。他俩和朱德、毛泽东寄住在茨坪村中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朱德、毛泽东住后面,他和谭政住前面。
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朱良才认为自己当军部文读参谋,可能是朱德首先提出、毛泽东认可的。因为此前朱良才和毛泽东没有直接接触过,而与朱德则是在耒阳时就交往比较密切,也相互比较熟悉了。
当时,正值南方国民党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少时八九个团,多时达十二三个团,最多时18个团,战斗很频繁。
井冈山方圆500多里,山高崖陡,树密林深,从山下到五井,得走整整一天时间。敌强我弱,敌多我少,正面硬碰硬地打,肯定是不行的,只能与敌人兜圈子,在兜圈子的过程中寻机歼敌。在拖着敌人兜圈子的日子里,同志们心里虽然因为战斗的胜利充满快乐,可由于几乎天天如此,翻山爬坡,行军走路,而且极其频繁,于是,“翻山怕苦”“打向城市”的思想,在部分同志心中慢慢滋生,甚至还有少数人埋怨起井冈山来,嫌井冈山太大、太高,要求打到山下去,这样“干着也痛快些”。
一天早晨,毛泽东把手头的事忙完了,边往院子里走,边招呼着:“良才,来,我们聊聊。”
与部属聊天,在毛泽东来说是常有的事,朱良才赶紧放下手中的事儿,跟着毛泽东走到院子里。
毛泽东一边踱着步子,一边递过一根自卷的“香烟”。朱良才摆摆手,算婉拒,也算谢过。
毛泽东先深深地吸了一口手中的烟,待仰头将嘴中的烟雾吐尽,才缓声问道:“良才,最近大家有些什么想头哟?”
毛泽东早向谭政、朱良才吩咐过,你们当文读参谋,既要“文读”,也要 “参谋”,要及时给他和朱军长出主意、想办法。出主意不是乱出,而是要从部队的实际出发,这就要注意随时了解部队的动态和情况。
朱良才是个有心人,把毛泽东的吩咐记住了,平日里很注意了解官兵们的思想反映。现在听毛泽东这么一问,便把部队中部分人“翻山怕苦”,想“打向城市”的思想情绪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毛泽东听完后,表情凝重,边在院子里踱步,边低下头思考起来。显然,毛泽东把官兵们的这些思想动态看得很重。
悄悄跟在侧后的朱良才有些狐疑:是不是自己不应该讲这些?
朱良才正在乱想,就见毛泽东收住步子,抬起头,转过脸,郑重地说:“良才,今天不是没其他任务嘛,通知部队,全体到北山脚下集合,我要给大家讲话。”
朱良才急忙小跑着通知了各个点上的部队。
部队在茨坪的北山脚下集合完毕后,毛泽东走到队伍的前面,看了看坐了一山坡的官兵,开门见山地讲开了:“今天把大家集合起来,讲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该不该爬坡,该不该翻山!”
朱良才一听,顿时明白,毛泽东是针对自己反映的部队思想情况来讲的。
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很重,只见他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大声地说:“有人嫌井冈山高,嫌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不愿意再爬它,想打到城市里去。这种思想错了哟——同志!”
说到这儿,毛泽东有意停顿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有二十八、三十一两个团枪支齐全;其他的,大部是梭镖、长矛。对付那些数量和装备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要想战胜他们,我们只能用游击战术……”
山坡上静悄悄的,刚才还嗖嗖刮着的风也停了,官兵们一个个都凝神静气地听着。
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看着聚精会神听讲的部队,提高了声调:“要知道,井冈山,虽然它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做根据地,便于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的胜利!”
山坡上先是出现一阵会心的笑声,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朱良才也跟着鼓起了掌。
毛泽东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同志们不是都有了一条经验吗?这山,我们每爬它一次,就打一次胜仗,消灭一些敌人。如果我们多爬它几次,就会多打几次胜仗,多消灭一些敌人。所以说,这座山,它革命。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习惯性地左手叉腰,挥动着右手。
山坡上的掌声更响了。
毛泽东给部队上的这一课,仅仅讲了半个多小时,话语虽浅显易懂,道理却很深刻,把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讲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他运用红军官兵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形象、直观地进行讲解,让官兵们听了就懂。从此,部队中这方面的牢骚、埋怨话就少多了。
讲完话,回到小院里,毛泽东对朱良才说:“良才,这事你做得好。”
听到毛泽东表扬自己,朱良才有些不好意思了:“毛委员,这……你还表扬我呀!”
毛泽东笑着说:“该表扬呀!你要是不告诉我这些情况,我讲话就没有针对性,不就是白讲了嘛!”
朱良才也会心地笑了。
毛泽东略一沉吟,吩咐道:“以后部队有什么新情况,官兵有什么思想反映,你就及时给我讲,我也好有针对性地做些工作。”
朱良才连连点头。
毛泽东接着说:“我军刚刚创建,工作千头万绪,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你们当参谋,尤其是文读参谋,需要文的读的就文读好,但更多的,是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真正当好我和朱军长的参谋哟!”
未等朱良才回答,毛泽东又说:“发现大家有什么想不开的问题,及时给大家讲一讲,这就是政治工作。”
朱良才“啪”的一个立正,大声说道:“我记住了,我一定按毛委員的要求做。”
这件事不仅使朱良才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当好秘书,也使他从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了一名部队的领导,尤其是一名政治工作干部,要随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官兵们同心同德地和敌人进行斗争。这为他以后成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自“湖湘英烈故事丛书”《军之良才·朱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