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策略
2022-05-30狄潜
狄潜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品德与思想能够正确地引导和推动人的行为,继而作用于社会发展,成为影响社会的根本。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最为重要的目标。而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熏陶思想情感的关键途径,在部编版新教材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多样文本,由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形成优秀文化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是一项极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它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几千年来文化历史长河中凝练出的文化精粹。而就部编版新教材而言,我们在学习或者使用时,能够明显发现编写者的核心意图,部编版新教材较旧版教材,更加重视价值塑造,充分融入了文化内涵和育人思想,是极具熏陶和感染作用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当中,推行立德树人,挖掘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促进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一、立德树人思想概述
立德树人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从古至今,即为我国一直倡导的以德育人。古人践行的“君子之道”“三省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渗透出他们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且这些追求良好品德的行为一直掩藏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坚持立德为首,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以正面的、合适的教育来引导、激励、塑造、发展人。立德树人思想是以人为根本,以德育为首要任务,通过有效的德育来培养契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的重要教育思想。
二、立德树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立德树人思想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1]。育人应以德行为先,而德行的培养必然需要合适的育人元素来熏陶。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认知和优秀的品质元素,处处体现着优秀的文化思想精髓,是有效引导学生的重要依据。而阅读是一种品析文本内涵,吸纳文本思想的主要途径,借助阅读,能够让思想和理念更加深入。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推行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会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在的深意,从而促进他们接受良好的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注意自己的行为,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其次,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阅读引人思考,同时也触发人的思维,而思维影响行为能力,对学生而言,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语文视野,更加能够让他们在其中收获正确的观念,而在立德树人思想引导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就会逐步建立,并以德行为准,不断塑造和提升[2]。
最后,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优秀的阅读文本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历经悠久的历史涤荡而经久不衰,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文化,感悟文化。在立德树人目标下,他们更加会理解文化对于德行的影响,继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部编版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此时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需要良好的道德思想指引,这样他们才能够在现在及未来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而立德树人思想以人为根本,是推行“合适的教育”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结合高中学生的需求,开展适合的教育。于是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部编版新教材的德育内容,有效地開展阅读教学,推动学生德行能力的发展。
(一)挖掘教材,熏陶阅读思想,引导德育认知
部编版新教材中融入了很多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相关的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熏陶作用。而纵观教材,我们会发现要想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沉浸于文本之中,接受阅读作品的思想熏陶,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他们对于德育的认知,理解立德思想,继而增强道德意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学生阅读时积极引导他们发掘文本思想,理解内涵,从而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熏陶。
以高一上册《红烛》教学为例,红烛曾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形象,在李商隐的诗中就成就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经典名句。红烛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过程,不由得使我们能够想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该首诗篇中,闻一多更是用热切的语言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毅然,用极简而热情的对话,表达了他心中对理想的追求。诗篇虽然言语简练,但却意蕴深邃,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在学生阅读时引导他们去体会和感受,以实现思想的熏陶。比如:“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看似是红烛燃烧的结果,但却蕴含了作者沸腾的青春追求。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会将红烛与世人相联系?此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去体会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理解他心中的思想,继而就能够让学生有非常深刻的认知,能够感悟到文本中所蕴藏的为国为民、爱国护国的热切思想。在挖掘中发现,在品味中体会,由此学生的德育认知就会被激活,就能够更好地熏陶思想,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二)借助情境,深化阅读文本,体会德育根本
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阅读文本以文字为依托,融入了丰厚的人物、故事,具有饱满且独特的文学元素。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较强,在阅读时往往对于多样的语言描述有真实而生动的想象,而要在阅读时渗透德育内涵,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鼓励他们融入文本之中,通过真实的体验换得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把握。而德育的根本就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价值的渗透,这种根本元素往往隐藏于阅读文本的细节之中,需要细细品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以情境体验深化阅读文本内容,在其中收获真正丰富的德育思想,感受道德品质。
以高一上册《琵琶行并序》教学为例,该首长篇乐府诗以一种叙事的方式隐含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借助琵琶女的遭遇,同时述说着自己的遭际,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尽显诗人当时的心境。学生阅读时,通常会更直观地去理解文本语言所描述的景色、琵琶声乐等,可能会忽视文本深处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比如:创设演绎情境或者演示情境,利用多媒体等营造出大弦、小弦以及“嘈嘈切切错杂弹”所表达的音乐情绪,而后让学生将诗中的故事以人物角色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理解文本,了解诗人的境遇以及他此时的情感,而后用契合的方式表演出来。由此,学生在情境中不仅能够深入体会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同时还获得了深入了解的契机,使得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伟大情怀和悲天悯人的思想。最终被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思想所影响,收获更浓厚的德育情怀。
(三)利用探究,锻炼阅读思维,内化德育思想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的发展和变化依赖思想的束缚或引导。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即将步入大学,即将依赖自己的社会能力去实践、探索,这就决定了高中阶段必须注重学生行为的培养。而阅读能够锻炼思维,更加能够塑造思维,阅读文本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内涵能够正向地引导学生,带领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把握阅读思维,探索文本的核心思想,就能够顺利地内化其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在探究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收德育思想,塑造良好的行为能力。
以高一下册《庖丁解牛》教学为例,庖丁解牛的技术非常高超,在阅读时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该篇阅读文本并非只是讲了庖丁解牛的原理,而是以文惠君的“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透露出核心思想。那么庖丁解牛的故事到底启示了什么生活哲理呢?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针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去梳理可能映射的生活真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去深入分析文本语言,同时还会去透彻地了解牛的机理,感受庖丁“以无厚入有间”的游刃有余的态势,更能去深入体会庖丁在解牛时的认真、谨慎的态度。通过探究,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发现,交错的“经脉筋骨”正如同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能够拥有庖丁解牛这样释然的态度和严谨的心思,那么也就能够顺利避开矛盾,顺其自然,轻松地生活。由此,学生在探究中不仅锻炼了抓住核心内容的阅读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内化了它所包含的道理,推动着他们人格品质的建立。
(四)依托实践,体验文本内涵,促进情感升华
实践是内化知识和思想的核心途径。知晓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运用实践去体验,就如同纸上谈兵,无法实现能力的真正提高。就高中语文而言,阅读文本中有太多精粹的思想,包含多样的情感,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有效的内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同时还需要运用实践引导他们去体验文本内容,从中感受语言内渗透的高尚情感,体会文本中的道德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将阅读内容转化为真实的情感元素,使得他们在完成阅读时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更好地获得文本中的树人力量[3]。
以高一下册《窦娥冤》教学为例,窦娥的悲惨命运能够使见者伤心、闻者悲恸,而她的悲惨遭遇是值得深思的。在该篇戏曲作品中,跌宕的情节和生动的角色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而借助这种悲剧色彩的戏剧,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心怀悲悯的品质,以共情去实现同情,同时还要学会追求正义,用自己的坚守实现对正义的追求。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演讲实践,用慷慨激昂的言语表达去内化阅读内涵。在阅读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戏曲的理解,以及内心的情感,进行开放式的演讲,抒发自己内心所获得的认知,他们可以为窦娥鸣不平,也可以批判人物的行为,还可以从正义的角度去诠释警醒其他人物良知的说辞。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将从阅读中收获的情感转化为实践行动,并在行动中真实地夯实情感体验,促使情感有效升华,成为自身品质中的一部分。
(五)注重讀写,有效结合评价,推动文化渗透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阅读能够由外而内地吸纳丰富的素材,而写作能够由内而外地输出思想,两者相结合就构成了动态的育人过程。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不仅是语文知识提升的需要,更是学生人格成长和思想进步的需要。同时,在读写环节,学生会吸纳丰富的文化元素,及时对文化元素开展思考总结,而教师开展有效的评价,这就让读写环节成为学生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读写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各个环节的评价效用,用及时有效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用读与写有效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熏陶思想,吸纳文化,建立良好的文化认知,从而影响自己的言行。
以高一下册《促织》教学为例,该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小说形式体现了丰富的社会形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而该篇极具文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和艺术的非凡成就。在阅读时教师可以从情节、语言和细节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成后引导他们进行写作练习,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或者一个人物,写出自己对故事或人物行为的感想与认知。而教师则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及时开展综合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经过读与写的结合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从思想上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深入其思想,用写作抒发自己收获的情感,并且还能在评价中感悟独特的传统文化作品的精辟之处,由此不断地渗透更深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整体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高中学生思想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4]。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绝不是仅靠学生学习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协作才能够达成的。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必须要从他们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任务出发。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部编版新教材中丰厚的德育内容,通过阅读的多样途径,激发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思想,促进他们精神的提升,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素养,在逐步探索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21(4):101-107.
[2]王卫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62.
[3]杨九俊.立德树人 合时而著: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特点解读[J].人民教育,2019(20):58-59.
[4]卢亚利.用好教材,将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教学[J].河南教育,202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