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场馆开启后冬奥时代
2022-05-30李晓洁
李晓洁
首都体育馆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开放日。
一
走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历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游泳中心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8月8日对公众开放。从承办游泳和跳水等水上项目比赛,变身承办冰上项目。水冰转换的背后是奥运场馆建设改造的中国方案,也是无障碍设施场馆的示范工程。
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的地下,整体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现场设有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含四条45米×5米的标准冰壶场地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冰壶场地正在建设中,未来也将向公众开放。
今年的三伏天异常闷热,陆续开放的北京冬奥会冰上竞赛场馆成为清凉好去处。外地游客于女士住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亲戚家,在此游玩时发现冰上运动中心已经对外开放,便带着孩子前去体验。她说:“孩子特别开心,滑得都不想走了”。在了解课程信息后,于女士当下就给孩子报了为期5天的滑冰启蒙班,“住在附近比较方便,一节课一小时也不耽误去其他地方游玩”。
二
丰富多彩的冰上体验活动让火热的8月多了一份“冬日凉爽”。8月6日,同为双奥场馆的首都体育馆以体育公园的崭新面貌全面向公众开放。这座具有54年历史的体育场馆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和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比赛。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近半年后,首都体育馆通过持续实施冰雪惠民计划,与社会共享优质场馆资源,将这里打造成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践行全民健身、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场地。
此前,首都体育馆已举行了多次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前去参观冬奥场馆,体验专业冰场。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隋文静、韩聪还开设冠军讲堂,手把手指导青少年选手。不少市民、游客、冰迷询问首都体育馆何时能向公众开放。现在,老百姓每周末均可前往参观体验。
首都体育馆体育公园包括4块户外3人篮球场、健身步道、台科博以及室内标准冰场。台科博是一项新兴运动,双方在类似乒乓球桌的器械上用打排球的方式比拼,这也是属于首都体育馆独特的排球印记。室外的篮球场、健身步道、台科博均为免预约体验,室内标准冰场需要通过“中国冰雪”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进入。
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场馆运行办公室负责人王赣生介绍,首都体育馆体育公园以场馆群为依托,打造服务广大民众的全新冰雪娱乐公园。“冰场全面开放,公众可以通过预约,来这里感受北京冬奥会首体冰场的氛围。我们推出首体体育公园,室外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篮球场、塑胶跑道、步道等体育设施,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王赣生说,首都体育馆通过定期开放机制,持续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
未来,这里还将举办冬奥冠军滑冰课,践行国家队公益服务计划,搭建冬奥冠军与大众间的沟通桥梁,履行首体这座中国冰雪运动大本营的社会责任,发挥双奥场馆作用,力争将首体体育公园打造成北京体育新地标。
首钢滑雪大跳台最早对公众开放。
在国家速滑馆,参观者和“冰墩墩”合影留念。
三
早在7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就向大众开放,标志着这座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启动了“后冬奥时代”的可持续运营。据统计,开放首日上午就有近千人率先到此,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冬奥冰”的丝丝凉意。
开放后的“冰丝带”呈现了丰富的冬奥文化游览服务,包括冬奥标志性景观和赛时纪录墙打卡、场馆二十四节气门和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冬奥特许商品和北京礼物商品售卖、奥运文化和徽章展等特色内容。
在国家速滑馆东侧首层,游客可以通过建筑模型了解场馆建筑、结构形式和“冰丝带”泛光效果。这里集中展示了屋面索样板、“冰丝带”样板和幕墙玻璃样板。进入场馆比赛大厅,游客可以现场感受中国方案带来的震撼、荣耀和自豪。
通过位于场馆东侧二层看台区的制冰模型,游客可以直觀了解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蒸发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如此,“冰丝带”还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冰场内设有冰鞋租赁区、准备区、休息区等便利服务。现场景观布置保留了冬奥会时期的全部奥运元素。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最快的冰”,还可以站上领奖台,体验奥运荣耀,和“冰墩墩”合影留念。
市民在“冰立方”冰上中心体验冰上乐趣。
前去体验的小玉说:“因为是冬奥场馆,当初看比赛的时候就比较向往,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亲自上冰体验一下,没想到真的向公众开放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赶紧预约过来体验了。三伏天天气热,正好赶上‘冰丝带开放,就来避避暑,也能滑滑冰,体验一下冬奥场馆。”小玉的同学小雨说,她们一行四人在“最快的冰”上滑得不亦乐乎,滑完还站到颁奖台上,体验到和速度滑冰冠军高亭宇的同款待遇。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今年已经72岁的老侯是一位滑冰“老炮儿”,一身速滑服装,一双专业冰鞋,在年轻人为主的“冰丝带”体验群体中以高超的滑冰技术脱颖而出。他说:“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速滑馆,我很高兴能来这儿滑冰。拿出很多时间来滑冰,我觉得是值得的。”
据了解,国际滑冰联盟(ISU)卓越中心已经落户“冰丝带”。未来,它将成为世界滑冰运动的国际交往中心、培训中心、训练中心,有助于促进滑冰运动在全世界和中国推广普及,提高滑冰运动的竞技水平。“冰丝带”场馆内12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冰面能满足举办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多项赛事以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需求,同时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开展各类冰雪运动。
“冰丝带”在场馆外打造了“冰丝带”湖、盲人足球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使这里成为冰雪两用场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冬季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后奥运时代,“冰丝带”将致力于建成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四
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当属位于首钢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首钢园开放了!”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市民纷纷前去参观当时还未完全化雪的滑雪大跳台,站在谷爱凌、苏翊鸣夺金的福地过过瘾。这座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大跳台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也是首钢工业遗存和奥林匹克完美结合的新地标。
新首钢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据悉,未来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大力引入世界杯、世界极限运动等顶级赛事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极限运动场地潜力,努力探索打造特色赛事IP ;积极承接专业训练。
北京的后冬奥时代刚刚拉开帷幕。2022年北京冬奥场馆将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一样,成为北京和河北的地标性建筑,对公众开放,借由冬奥场馆所传递的可持续的创新理念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人文遗产。正如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所说:“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届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可持续奥运的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