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古道热肠朋友多
2022-05-30石保青
石保青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后己
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让亿万观众看到了他作品的魅力。而梁晓声为人处世的人格魅力也不一般,和他相交已有40个年头的作家汪兆骞说:“观其为人处世,披肝沥胆,古道热肠,愿引为知己。”曾担任作协领导的唐达成说:“读其书,看其人,知晓声是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君子。”
作家林予是梁晓声认识的第一位作家。当年梁晓声初出茅庐、闯荡文坛之时,林予对他热情相助,提携修改稿件,推荐报刊发表。后来林予不幸罹患癌症,且经济拮据,梁晓声得知后立刻汇去4000元钱救急。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可资普通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况且,梁晓声的哥哥患病,长年住院治疗的费用也靠他供给。梁晓声一直难忘林予的提携和奖掖之情,他动情地说:“人有生死之界,感情无人为之界,我永远忘不了林先生,他是有恩于我的人。”什么叫有情有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则是也。
多年前,时任《当代》杂志副主编的汪兆骞向梁晓声约稿。不久,梁晓声就将长篇小说《浮城》交给了汪兆骞。遗憾的是,《当代》杂志编辑部有人不看好这篇小说,做退稿处理。面对梁晓声,汪兆骞羞愧难当,而梁晓声毫无怨言,好生安慰他一番。虽然《浮城》在《当代》吃了“闭门羹”,但梁晓声后来有《红晕》等新作,仍主动交给汪兆骞发表在《当代》上,这让汪兆骞很感动。这种不怨不尤、反身而诚之举,真乃交友之风范。
梁晓声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到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副厂长,搬家的时候,他愣是没麻烦一个同事或朋友,坚持一个人搬完了全部家当。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次搬一个沙发、一件家具,往返数次。三个人的长沙发,驮在梁晓声并不宽阔的肩上,他一步一挪,好不容易才搬上了三层楼,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那个被压在沙发下面的自己,像个乌龟一样。”因为自始至终都没找人帮忙,冷冷清清、来来回回都是他一个人,看门的老大爷忍不住在背地里嘀咕:这个新来的副厂长是不是人缘太差,在原来的单位实在混不下去才到我们这儿的?怎么搬家这么大的事情都没人帮忙?梁晓声后来说:“说实话,我在北影厂待了那么多年,人缘还真是挺好的,跟同事们相处得也不错。之所以不要别人帮忙,是因为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开口求人,而且我觉得这事儿一个人也能做。与其托关系、走后门欠下一大堆人情债,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
梁晓声搬家,不是个小事情,但他坚决不肯打扰别人,宁愿自己一个人解决。《弟子规》中有言:“人不闲,勿事搅。”不打扰别人,不麻烦和拖累别人,真的是一种难得的自律。
梁晓声应邀参加甘肃天水的“中国作家羲皇故里行采风活动”。当地市委副书记去火车站接他,火车一进站,市委副书記一行就盯紧软卧车厢门口,可是直到人下完,也没见到梁晓声的身影。就在大家迷惑不解地朝出站口走去的时候,却发现一脸清瘦、身只影单的梁晓声站在站台上左顾右盼。市委副书记关心地问他:“听说你有严重的颈椎病,身体不好为什么不坐软卧呢?”梁晓声淡淡一笑说:“你们举办这样的活动也很不容易,能省一点儿就给天水人民省一点儿吧。”后来大家发现,梁晓声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枕头,用来垫自己病痛的脖颈。在场的人都被梁晓声的平民情感感动了。当天,文学评论家雷达说:“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梁晓声是最有平民意识的一位,所以大家称他为‘平民作家。”
梁晓声还曾三次向老友韩美林索过画,但转手就送给了经济拮据的人了。梁晓声向韩美林实话实说:“贫困者有时凭你一张画,就能迈过一筹莫展的坎儿。”韩美林赞许说:“我很欣赏你的做法,我也很愿意我的画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一次讲座中,本职是教师的业余作家许凌见到了梁晓声,恳切地说:“梁老师,我很想得到您的指点。今天,我带来了我写的一个中篇和几个短篇小说,可不可以交给您,请您有空儿的时候指点一下?”梁晓声爽快地说:“可以,可以。”然后收下了许凌的作品。此后,许凌心想自己籍籍无名,名家都是很忙的,何况梁晓声已年届七十,能够得到他的亲自指点恐怕很难。然而十多天后,梁晓声亲自打来了电话:“许凌老师好!刚才看完了你的小说,我聊聊自己的感想,好吗?”接着,梁晓声与许凌讲了40多分钟,分析了他那几篇小说的优缺点,又给他讲解了现代小说的一些写法,并鼓励他向外投稿,联系出版社出书,还说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发短信。许凌聆听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那几篇小说共有8万多字,即便是粗略看一遍,也是很费时间的。而梁晓声居然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里边的人名、情节变化、人物性格……若非认真阅读,何以做到如此周到?许凌说:“我当不懈努力,以不辜负梁老师如此认真负责。”仅仅是一面之交,梁晓声却如此亲授指点一位业余作家,他的40多分钟通话和对作品的熟悉度,无不体现出他可贵的古道热肠、不负人望的交际品格。
梁晓声在文坛口碑极好,和他结为挚友的人很多,这与他为人坦率、待人真诚、古道热肠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