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

2022-05-30刘婷

文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世纪

刘婷

内容摘要:在新世纪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世纪的小说当中,知识分子题材作品是重要的构成部分,知识分子的身份和形象也展现出了较大的变化。作家们基于人性、社会现实、传统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提出了新的展望,给读者以向上的希望和力量。这些作品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解释性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为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世纪 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身份意识

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成为了一类极为重要的小说类型,这在整个学术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对知识分子的关注。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承担角色等都是研究的热点。但很少会学者从身份意思的角度来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进行研究[1]。同时,在文学界,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大多数从某个侧面展开的,比如知识分子的形象、精神走向以及知识分子题材的理论等,对于其他题材作品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整体上来看表现出了一定的片面性和倾向性特征。本文的研究可以使这些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同时可以促进新世纪文学作品研究的发展。

一.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

(一)五六十年代文学中“被改造”的知识分子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文革结束,在这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知識分子的属于“小资产阶级”,他们非但没有成为“文艺的主角”,还要接受改造和批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作家叙事的合法性需要通过工农兵的价值认定。同时,在对作品进行批评和检验的时候,需要首先对作家的立场和身份进行辨识。比如《我们夫妇之间》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就是典型的“被改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说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出生的干部在进城之后有了享乐思想。最终他在一个农民的妻子的影响下看到了工农特殊的优点,因此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改造”。这部小说在发表之后在当时的社会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除了在多家报刊发表之外,有影片公司还在改编之后将其推上了银幕。但这部小说被指责为“玩弄工农兵干部”,具有“不健康倾向”。在五六十年代,我国革命进程不断推进,其中知识分子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但他们也因为所谓的“个人主义”而被质疑和被批判。

(二)新时期文学中“被精神化”的知识分子

党的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全面纠正,提出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文学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在新时期,知识分子开始恢复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展现出了“被精神化”的特征,重新参与到了社会改革当中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彰显。在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知识分子的形象是比较丰富的[2]。在对那些影响比较大的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将他们的形象分为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屈原模式,该模式下知识分子的特点是虽然遭到了打击和磨难,但仍然表现出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忠心,具有矢志不渝的品格。该模式下的代表作包括《天云山传奇》《灵与肉》《绿化树》等。第二种是大禹模式,该模式下知识分子为国家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也在默默地忍受艰辛,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该模式下的代表作包括《哥德巴赫猜想》《人到中年》《神圣幽思录》等。

(三)转型期文学中“人性化”的知识分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了“人性化”的特征,他们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得到了关注。同时,知识分子开始被拉下神坛,他们本来的面目开始受到关注。比如在《导师死了》

《夜游图书馆》等一系列的作品当中,就对知识分子的弱点进行了描绘。对于作品所塑造的知识分子来说,知识只是一副外壳,作用是装点身份。他们将自己的心灵出卖给了欲望和日常生活。在这个时期,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都表现出了“自我放逐”的特点。有批评家指出,这些作品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同时在其中渗透了作家的历史观,表现出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身份认同的发展阶段

(一)焦虑挣扎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很多知识分子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出现焦虑,内心处于十分挣扎的状态。比如在《沧浪之水》这部小说当中,主人公池大为就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他的身上带有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身份认同方面的痕迹。来自山村的他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并经过了研究生的学习,最终进入到了省卫生厅。但在工作当中,他表现出了属于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低头,最终被马厅长外派到一个闲职上。但在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池大为对生活、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他决定放弃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清高,选择“积极入世”,牺牲自己的清高来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最终赢得了马厅长的信任,并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坐上了厅长的位置。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池大为认为自己有坚守,认为自己所认定的道路是十分神圣的[3]。但同时,他也害怕就这样默默无为地过一辈子,因此决定走进“沧浪之水”当中再拼搏一次,同时也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进行验证。他改变了多年的坚守,从精神上“杀死”了曾经的自己。

(二)道德原则坚守阶段

在身份认同的第二个阶段体现的是知识分子对道德原则的坚守。比如《所谓教授》、《桃李》等作品当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都具有这个特点。《所谓教授》当中的主人公教授名为刘安定,他来自于一个山村,通过考大学的方式进入到了生成,在研究生之后留校成为导师。在刚入职的时候,刘安定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研究上,并获得了在国外某个著名期刊发表论文的权利。但是在论文发表的时候,他在同事的指点下将第一作者变为了“朱校长”,在这之后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最终成为了朱校长的业务助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池大为并没有经过痛苦的挣扎就完成了由“学者”到“半官半学”的身份转化。但同时,刘安定保持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比如在与地方合作的时候他做到了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发挥了“知识效用”,这体现了他对道德原则的坚守。

(三)多元固化阶段

在经过道德原则坚守之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到了多元固化的新阶段,身份意识也初步定型。在对相关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这个阶段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包含了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身份认同倾向。第一种以《教授》当中的主人公沈临帖、《风雅颂》重点人工人杨科以及《原谅我红尘颠倒》中的主人公潘志明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彻底不合作,坚守着传统知识分子的理念,他们的身份认同表现出了迂腐的特点。从道义的角度来说,沈临帖属于“精英知识分子”,但他们在社会中无法得到认同。第二种是以《教授》中的赵亮、曾莉以及魏达为代表的,他们属于“文化资本家”,依靠知识为生,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大潮获得了经济利益。他们除了使用自己的知识谋生之外还懂得人情世故,能够在公共空间和私人场域当中找到身份认同。

三.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转变

(一)追求现实主义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使得知识分子被从神坛拉入人间,他们曾经备受尊敬的社会地位被打破。在对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作家也开始放弃了乌托邦的幻想模式,从社会现实入手进行了创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乌托邦幻想的消逝。在乌托邦主义下,作家会勾画出一个相对理想化的社会,并将那些似乎可以实现的实践活动和价值全都融入到这个国度当中去,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来将这个国度变为现实。在我国,乌托邦思想的发展历史是比较悠久的,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是该思想繁荣发展的阶段[4]。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社会和经济都进入到了平稳发展的阶段。根据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知识分子开始对自己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这使得乌托邦思想也在现实的冲击下被消退。在这个过程中,格非、贾平凹等作家都围绕着乌托邦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创作,他们开始由乌托邦思想转变为观照现实,能够基于社会现实的角度关注知识分子在社会地位、在个人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此来分析他们在身份意识层面的改变。

第二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叙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革命知识分子的宏大叙事就开始发生改变,个体叙事模式开始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叙事主题开始由国家和民族层面的大主题转变为了围绕着个人理想的小主题,个人欲望与信仰、理想与幻灭之间相互纠缠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叙事这种能够将客观社会现实再现出来的叙事形式快速发展了起来,表现出了客观性和直接性的特征,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警惕和反思。从整

体上来看,在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现实主义的元素大量增加,大到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发展现状,小到群众买车买房和就业,这些题材当中都不再有乌托邦的畅想,作家们开始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现实和对社会进行叙事,这使得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二)复归传统文化

在新世纪,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了在没有优秀精神内涵支撑的情况下,快文化在后续将会出现发展力不足的问题。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当中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复归的思想。

首先,在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兴起了“新儒学”的思潮,其中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基于文化的角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方克立启动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项目。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传统文化受到了关注,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也开始关于儒学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启蒙开始回归。在“新儒学”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很多优秀文化内容重新地被吸收到了文学作品当中来,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精神意识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推动了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觉醒[5]。比如在《蟠虺》这部小说当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曾本之、马跃之以及郝文章等人都符合我国传统文人的特点,他们继承了传统文人的气节和风骨,是传统文化在大年社会生活当中的新映射。在作品当中,这些知识分子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都坚持着做人的底线,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保护历史文物资源,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在传统文化启蒙回归的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关注知识分子身份意识当中的人文精神,关注他们的理性和良知。

(三)探求生活现代化

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来说也是如此,作家只有围绕着日常生活进行创作才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对这些小说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作家会融入自己对于社会生活和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这体现了知识分子身份意识当中对生活现代化的探求。

一方面,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生活现代性的文学探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关于“生活现代性”,在文学作品当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历史传统当中,人们会将道德放在价值观的首位,很少会谈及功利的问题。在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了很多启蒙思想,人的欲望开始被承认和被关注,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开始出现精神性与物质性的冲突,“生活现代性”这一问题开始有了独立研究的意义。在这些作品当中,官场的腐败问题、商场的售假问题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等都受到了关注,个人欲望在小说当中得到了体现和释放。比如《欲望的旗帜》这部作品所描述的就是社会价值理论崩塌之后人们的欲望及欲望变体。

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世俗化文学的反思。在对现代性文学作品的意义予以肯定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生活转变背景下所带来的畸形和扭曲问题。在当前的文学环境下,生活现代性除了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欲望之外,还出现了物质欲望与社会启蒙相互分裂的问题,这使得相关作品成为了毫无负担的个人欲望书寫。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世俗化文学的价值进行方式,将启蒙思想融入到现代化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6]。比如在《知识分子》这部作品当中,主人公舒怀属于知识分子,他靠着父亲的继续买了房,在父亲坐牢之后他失去了经济依靠,生活不顺。同时,在感情上也出现了问题,与女朋友分手。在作品当中,作家对知识分子经历和遭遇进行了描绘,揭露了他们世俗的一面。

总的来说,在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当中,作家们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从文学的角度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进行了想象,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创造出了一大批具有典型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传达出了对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思考。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经历了由焦虑挣扎到道德原则坚守再到多元固化的阶段性转变。在新世纪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新的叙事模式表现出了知识分子在身份意识方面追求现实主义、复归传统文化以及探求生活现代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朱红梅.不是批判,而是阐述——王尧近年来知识分子题材专栏观察[J].当代作家评论,2021(06):103-109.DOI:10.16

551/j.cnki.1002-1809.2021.06.013.

[2]李萱.“社会大讨论”与“80年代文学”相关研究综述——“80年代文学”研究综述之一[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32-38.DOI:10.16601/

j.cnki.issn2096-7349.2020.02.005.

[3]吕玉铭.“叽喳的麻雀”和“折屏的孔雀”——曹征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1):128-131.D

OI:10.16532/j.cnki.1002-9583.2016.01.02

3.

[4]黄玲.论1940年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探索——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0):63-69.

[5]王姝.“学人小说”传统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言说——评晓风的高校知识分子题材写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83-88.

[6]杨思萱.“我是农民”与文人传统——论贾平凹90年代长篇小说中的身份意识[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4):41-46.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

猜你喜欢

新世纪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开创中国直销新世纪
酷图爆语(5)
浅析新世纪中美博弈的新常态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