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景迁

2022-05-30臧博

财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历史研究

臧博

史景迁。汉学家,2021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85岁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5日,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去世,享年85岁。

史景迁先生是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在中国学界和读者群中也拥有广泛美誉。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著作等身,其部分代表作品至今仍是美国大学中国研究领域的必读教材。

史景迁以明清史研究著称,尤擅长考察明中晚期到清前中期这一时段,但有时也会延伸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时代。他的中国研究不株守单一论题,而是包罗广阔,其研究视域囊括人物研究、社会史、政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史景迁对明清时代传统中国的考察影响深远,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脉络的追寻,也得到中外学界盛赞,而更宝贵的是,他以文学般精美的笔力勾勒中西文化相遇时的复杂化合过程,为西方乃至中国社会都提供了观察中国历史的新颖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说,史景迁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更为美国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

史景迁著作大多已由理想国推出简体中文版,收入“史景迁作品”系列。这些著作中,海内外影响力最大的是《追寻现代中国》,书写从17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华盛顿邮报》刊发的讣闻称,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中,使用了一种近似“侦探小说”的笔法。此论中肯,《追寻现代中国》旁征博引、抽丝剥茧,将复杂中国的曲折历史进程娓娓道来。

在史景迁笔下,中国人在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直面艰难境遇,始终竭力掌握自身命运,在对旧传统心怀牵挂的同时,对未来保持憧憬,并汇集成一股股强大的变革力量,推翻旧秩序的同时,为新的发展可能开辟道路。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自形成自己独立体系以来,名家辈出。如今已经发展成一门以中国问题为核心研究对象,以历史学为主题的跨学科多元研究领域。在这块园地耕耘的前辈学人们提出不同的理论范式,形成丰富的学术谱系。而史景迁以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写作方式,以及无与伦比的公众影响力,成为这片园地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不同于当今汉学界好谈研究“范式”之風,史景迁看重对历史事实本身的还原,其叙述文本和思想内核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给人一种逻辑明晰、语言明快、读来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所以,坊间有“妙笔生花史景迁”之说,更有人称史景迁为“叙事大师”。阿里夫·德里克曾对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施以激烈批评,质疑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判断,但德里克也不得不承认,史景迁的叙事颇有过人之处。而叙事也是西方史学最为经典和传统的体例风格之一。

史景迁重视运用史料和多种材料的汇合研究,甚至也不排斥文学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历史景观。典型的例子是《王氏之死》,该书讲述清初山东的平民历史,除了用当地方志外,他还颇具新意地引入《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及背景作为旁证材料,以文学入史,勾画出地方民众的生活和心灵图景。这样的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史学与文学之间的界限,学界自然有支持或反对意见,但客观而言,此书出版后,不仅让西方读者领略到清初山东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也让更多读者知道了《聊斋志异》,仅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就已十足值得称道。

因为史景迁的书既有坚实的学术价值,又十分“好看”,所以能够得到同行认可,也赢得了读者欢迎,其著作在美国和中国都算得上畅销书。可以说史景迁突破象牙塔的围墙,将作为学术的史学普及给了更多大众读者。至于多本著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更是绝大多数专业历史学者所难以企及的成就。当然,这样的写作风格并非人人可复制。与此同时,史景迁也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常为《纽约时报》《纽约书评》《纽约客》等媒体撰稿,为中国问题相关议题提供睿见。来华时也会积极举办学术演讲。

史景迁毕生的写作都围绕“中国”议题进行,无论是文学性写史,还是针对中国问题的公众发言,均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追寻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用最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描画真实的中国图景,成为中国历史的书写者和中国发展进程的见证者。

(作者为本刊文化编辑)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历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新历史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