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研学之旅

2022-05-30赵欣妍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魁星层层科举

赵欣妍

小作者(中)与同学

读完上一篇文章,孩子们是不是对怎样写作文有点开窍了?那么,再一起读读夏老师指导学生写的——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晒书拜魁星”,也是民间俗传的魁星的生日。拜完魁星第二天,我参加了“莫愁小记者”研学营,游览举世闻名的江南贡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300平方米的水池,这代表着1300年的科举制度。墨池如一方砚台,与前方的明远楼交相辉映。

穿过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牌坊,走在深长曲折的甬道,我仿佛变成了古代的一位学子,背着一筐书简,开始了求学之旅。抬头望,博物馆的夹墙左边是层层瓦片,如大海里的波涛,又像一片片鱼鳞;右边是数以万计的竹简,这莫非就是“书山”?看来,只有读上万卷书,才有机会龙门一跃呀。

进入博物馆,我们体验了古代的印刷术——雕版拓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先挤一点红色颜料,然后用刷子抹上颜料上下左右刷均匀,接着快速把宣纸蒙在雕版上,小心翼翼地用压板来回压匀。当我把纸掀起来,唉,两边都印“糊”了,怪不得古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

博物馆分为国求贤、鱼龙变化、金榜题名、金陵佳话、源远流长五个展区,用图片、影像资料,讲述了古代书生参加考试所经历的层层选拔。瞧,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因为文章好、长得帅,从第24名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庄瑶殿试卷”的背面,有几个圆圈和三角的图案,听老师说,“圈、尖、点”代表及格,是考入三甲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可圈可点”这个成语的由来……

来到考试的号舍,我仿佛看到考生们奋笔疾書的情景。这狭小的格子间,承载着考生们的全部期望,要是我,在这里一待就是九天六夜,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我能受得了这样的辛苦吗?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一次奇妙的研学之旅。

摄影 夏光清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魁星层层科举
层层深入写“端午粽”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金榜题名——珊瑚魁星点斗盆景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夺魁”的来历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