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须早防
2022-05-3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目前,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据权威数据统计,世界上有22%的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发病率更是逐年上升。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聚餐吃饭,他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吹空调,他说会起疙瘩;去户外玩,他全副武装捂得“密不透风”……有人认为这是矫情,但其实,他们是过敏性疾病患者,犯起病来真的很难受,严重的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值得关注的是,过敏性疾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过敏能预防吗?一旦一种食物过敏,是不是就一辈子与之绝缘……
发病率高达37.3%
过敏这个词出现率太高了,过敏的人也太多了。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过去的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主任魏庆宇说: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达37.3%,尤其儿童发病率特别高。多数病人起个疙瘩,打个喷嚏,皮肤瘙痒,不当回事,但如果拖着不治疗,很可能对黏膜、皮肤及实质性脏器造成损害。还有一小部分过敏病人是速发的,引起急性过敏性休克或是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啥过敏的人越来越多?魏庆宇表示,过敏性疾病的迅速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包括室内外污染,且室内污染更严重。人造密闭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还有社会因素。人普遍压力都很大,导致内分泌失调等。
免疫功能相对过强导致过敏
有人认为,过敏是自己免疫力低导致的,真的是这样吗?魏庆宇说: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表现为机体吸入、摄入、接触或注射某一过敏物质时,出现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心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各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魏主任解释说:过敏性疾病不一定是免疫力低下,也可能是紊乱。是人体对进入体内,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一些东西的一个防御反应。但防御反应如果过度,对身体就会造成损伤,所以有些病人还说自己是免疫功能太强了,反应过度。他其实是个相对的过强,是免疫抑制功能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协调导致的。正常身体调动起来后,是对入侵物质整体协调的防御,尽量减少对身体自身的损伤,这才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免疫反应。过敏范围广,涉及的器官组织也多,过敏原也复杂。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
【 提示板 】
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
过敏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各个系统都会出现,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皮肤过敏: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过敏,包括湿疹、奶癣、荨麻疹等;
2.鼻子过敏:可表现为反复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等过敏症状;
3.眼睛过敏:过敏性的结膜炎,表现为常眨眼睛、揉眼睛、眼睛痒等;
4.气道过敏:表现为反复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
无处不在的过敏原
想防治过敏,找到过敏原是关键。而微博上曾有个“过敏原可以有多离谱”的话题,从食物到阳光,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千奇百怪。魏庆宇说:过敏原无处不在,但最常见的有5种。
●粉尘类: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尾气、煤气、香烟等;
●食物类: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酒精、葱姜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日常接触类:冷热空气、紫外线、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金属饰品、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药物类( 注射剂 ):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自身组织抗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外伤或感染等。
过敏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测过敏原,临床检测过敏原主要有两种方法: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lgE检测。但并不是所有的过敏反应,都需做过敏原筛查。比如,仅有10%的荨麻疹患者能找到明确诱因,建议情况不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先对症治疗,如症状加重或长期反复发作,再进行过敏测试和全身系统检查也不迟。要想明确过敏原,还可将每天吃的、接触的东西记下来,如果过敏症状和接触物关系密切,可及时发现。
这3种过敏原最危险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对15年间接诊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下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饮食因素:
第一位:小麦,占食物总诱因的37%。
第二位:水果/蔬菜,占比20%,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
第三位:豆类/花生,占比7%。
第四位:坚果/种子,占比5%,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药物过敏原:
在住院患者中,引起過敏性休克首要原因是药物。
第一位:中药,占药物诱因的37%,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常见。
第二位:抗生素,占比24%,青霉素最为常见。
第三位:解热镇痛类药物,占比16%。
●虫类等过敏原:
蟑螂:常寄居在厨房和空调内等地。
猫的分泌物、毛发、唾液,狗的唾液,及鸽子的羽毛、排泄物等,常会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不适。
尘螨:诱发过敏的主要因素之一,常存在于床、沙发、被褥等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0-3岁的婴幼儿62%的过敏休克首因是牛奶。4-9岁的儿童59%首因是水果蔬菜。10岁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
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啥把儿童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太高了,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40.9%的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报孩子曾出现或正表现出过敏性疾病症状,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12.3%。魏庆宇说:儿童过敏最主要是食物性过敏和特异性皮炎,还有一部分过敏性鼻炎。它的过敏检测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吸入性的,包括螨、花粉、动物毛;再有一个食入,食物性过敏最主要检测牛奶、鸡蛋、小麦,还有坚果、海鲜虾蟹,过敏原90%以上都在这几种食物里。筛查过敏来源对从源头上防治儿童过敏性疾病大有裨益。总体来说,过敏性疾病对孩子影响非常大。比如发病率非常高的特异性皮炎,瘙痒且反反复复发作,病程很长,对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影响非常大。这样的孩子易焦虑,多动或者脾气暴躁,还会存在学习障碍。
过敏防治,儿童期是关键
如果婴幼儿出现食物过敏,而家长不去干预,很可能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首先过敏反复地发作,会让婴幼儿进入过敏性历程,它不仅仅会累及到皮肤,还会累及到消化道及呼吸道,最终导致患儿反复的湿疹、鼻炎、哮喘并延续至成年期。
其次由于过敏性历程影响了消化道,还会引发婴幼儿营养吸收方面的问题,影响患儿的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此外,反复地过敏,增加感染概率,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还可能增加患儿的心理负担,使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概率升高。
魏庆宇说:从儿童时期开始进行过敏性疾病的科学有效治疗,就可以防止过敏性疾病进一步加重,也可以防止成年之后过敏的器官更多,影响整个生活质量。所以,儿童期防治是非常关键的。
儿童过敏不能过度“禁食”
很多家长带孩子测完食物过敏原后,就完全不给吃了,导致过度“禁食”,这是不对的。魏庆宇说:禁食有的范围很大,牛奶、鸡蛋、小麦、大米、海鲜都不吃,大面积控制饮食,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饮食营养不足,患儿的抗过敏、抗感染能力都会下降。我要提醒家长,一旦发现检测有某种食物过敏,要找医生评估。儿童禁食要特别慎重,不能随便控制饮食,给孩子吃还吃不过来呢。控制鸡蛋更没道理,鸡蛋里蛋白、磷脂、矿物质非常重要,对孩子大脑发育非常有好处,没必要武断地就控制。少吃、勤吃,会慢慢耐受,耐受以后,孩子也可以去正常吃。自2015年以来,对食物过敏治疗的新进展告诉我们,经过治疗后,食物过敏的儿童是可以脱敏的。
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
魏主任说:正常的免疫功能,抗过敏、抗感染的能力,主要是跟身体状况有关系。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这都要保证,才能有一个正常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抗过敏、抗感染的能力。積极治疗外,生活方式改变也特别重要:
第一. 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让身体快速恢复。
第二. 适当锻炼。
第三.饮食均衡。
第四. 要释放情绪,将压力摆脱。
【 小贴士 】
易过敏人群如何自救
想远离过敏,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查清过敏原。如长期接触某样物品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最好去医院做过敏原测试,避免接触过敏原。
2.择时外出,躲开花粉。花粉的漂浮往往在午后14点达到高峰,最好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17点花粉浓度较高时段。室外活动时,戴好口罩、防护镜。外露的皮肤擦上霜剂,回家后立刻洗澡、清洗鼻腔,换上干净衣服,以免将花粉带入卧室。
3.别让运动成过敏“帮凶”。有些人虽对食物过敏,但症状很轻,甚至没症状,一旦运动后,却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建议避开已知过敏原,一旦运动后感觉不适及时停止,必要时到医院就诊。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家里东西越多,潜在过敏原越多。尽量不铺地毯,不摆毛绒玩具、书籍等易沾灰的东西。经常清洗床具。
5.不用刺激性大的护肤品。尽量避免使用气味刺激的化妆品,并减少染发剂的使用。
6.选用药物缓解症状。过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药物缓解症状。服药后效果不佳时,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更换种类、联合或交替用药。
【 延伸阅读 】
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过敏药
★扑尔敏:不合适白天吃
第一代抗组胺药有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镇静与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用后出现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服用这类药后应避免驾车、精密仪器操作、高空作业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应慎用。
★氯雷他定:心脏不好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斯咪唑、特非那定等,吃这类药物犯困的概率大幅降低。但阿斯咪唑、特非那定可能影响心律,特别是酮康唑及红霉素等合用时要警惕。
★地氯雷他定:副作用轻不犯困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抗过敏作用更强,但服用时也应注意观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酮替芬:起效较慢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钠等,常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此类药物负作用小但起效较慢,一般在连续服药1-2周后起效,故需耐心、规律服药,不可随意间断。
需注意的是,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一般不推荐使用任何口服抗过敏药;过敏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