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味地黄丸,不能想吃就吃

2022-05-30

家庭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八味六味地黄组方

说到六味地黄丸,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人家中都有常备。它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共6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高血压、早搏、脑出血后遗症、精神病、眩晕、失眠等心脑神志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肾炎、男性不育、乳糜尿、血尿、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遗精、血精、不射精、淋证、癃闭、遗尿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食道炎、便秘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气肿等。

原为小儿专用方

六味地黄丸首载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看看这书名就知道,这本书讲的都是小儿疾病的治疗,其中收录的方剂自然都是些小儿疾病专用方。

不过,六味地黄丸并非钱乙首创,而是钱乙在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了附子和桂枝两味药而来。为什么要减去附子和桂枝呢?“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方,以为幼科补肾专药”。就是说,减去附子和桂枝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合小儿使用。现代临床上,六味地黄丸也的确常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例如小儿发育迟缓、小儿反复感冒、小儿糖尿病、小儿遗尿等。

所以说六味地黄丸是八味肾气丸的减方,原本是专门针对小儿疾病所设的补肾方。

去掉“两味”又何妨

那么,六味地黄丸在八味肾气丸基础上,去掉附子、桂枝两味之后,除了更适合小儿病情,带来的影响还有哪些呢?

我们知道,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八味肾气丸组方为: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从《方剂学》记载八味肾气丸的主治证上看,腰痛、少腹拘急、下半身冷、阳痿滑泄、小便不利、消渴、脚气、痰饮、转胞等肾阴阳俱虚的临床表现中,腰痛、阳痿滑泄、小便不利、消渴等类似于肾虚病证的表现,而少腹拘急、脚气等则类似于肾实病证的表现,似乎两者都有顾及。但从《伤寒杂病论》原文来看,八味肾气丸能够用于“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这是明显的肾虚病证。所以,我们认为,八味肾气丸是治疗肾虚病证的方剂,也就是补肾方。

从组方用药的角度来看,八味肾气丸组方的8味药中,地黄无论是生还是熟,都是苦味药,只不过熟地黄的药性偏温,生地黄的药性偏寒。《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干地黄,实际上就是现在的生地黄。除了地黄,牡丹皮也是苦味药,是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苦味药。山药也称薯蓣,是甘味药,茯苓也是甘味药,这是两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山茱萸是一种标准的酸味药,酸主收敛。泽泻是一种咸味药,它也是《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收录的品种。附子和桂枝,则都是辛味药,药性温热。所以,八味肾气丸的组方配伍结构是“二苦二甘二辛一酸一咸”。

在分析方剂的五味补泻特点之前,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方剂的作用“靶位”,是单一脏腑,还是多个脏腑?如果是多个脏腑,以哪个脏腑为主?而八味肾气丸的作用“靶位”,很可能是两个脏腑,分别为肾水和肝木。肾水病证的治疗,以苦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润之。肝木病证的治疗,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在八味肾气丸的“二苦二甘二辛一酸一咸”里面,二苦补肾,二甘泻肾,一咸润肾,就能满足肾水病证治疗所需。余下的“二辛一酸”,恰好用来治疗肝木疾病。所以,八味肾气丸是补肾水合补肝木为主的治疗方,且补泻兼施。

明确了八味肾气丸补肾水合补肝木的组方策略,就能明白,去掉附子和桂枝,补肝木的作用其实就没有了。原因很简单,辛味才能补肝,八味肾气丸里面只有2种辛味药,一个是附子,一个是桂枝,去掉附子和桂枝,也没有其他的辛味药可以替代。于是,八味肾气丸补肝木的作用就缺失了。

不仅补肝木的作用缺失了,对于八味肾气丸中“二辛一酸一甘”的补肝木组合来说,没有了辛味药,酸味药山茱萸和甘味药山药的位置,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变化途径,甘味药山药直接加入肾水的治疗组合,构成“二苦二甘一咸”的配伍结构,增强了泻肾的力量。而酸味药山茱萸可能就会“单打独斗”,承担起一些补肺的作用。毕竟,山茱萸具有收敛的作用,能够用于头晕目眩、内热消渴等病证。

于是,去掉了附子和桂枝的八味肾气丸,功效特点也由原来的补肾水合补肝木,变为缺失了补肝木,增强了泻肾水,突出了一点点补肺金。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现在通常把含有附子和桂枝的八味肾气丸,用于补肾阳;而将缺失了附子和桂枝的六味地黄丸,用于补肾阴。

今以“补肾”扬美名

如今,六味地黄丸声名卓著,却是因其“补肾”的名号为人们熟知、追捧。而这也许要溯源自国人那久已有之的“补肾情结”。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补肾”情结始终不见衰减。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重要脏腑之一,对肾的重视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握不住肾的生理特性,进行乱补与滥补,无异于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结果就是——补肾、补肾,越补越亏。

一是将补肾与壮阳联系在一起。有些人房事不力,就责以肾虚。但导致阳痿的原因比较多,不完全是肾脏的原因。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身體和精神心理疾病、年龄以及其他因素等,都可以导致阳痿。从中医角度看,就是同为阳痿也有不同证型,有阳虚,也有肝郁气滞,又有脾气不足。补肾不同于壮阳,吃壮阳药也并不等于补肾。古代很多皇帝寄希望于服用壮阳丹药来延年益寿,但纵欲过度,反而加重肾虚,使壮阳丹药成了催命毒药。当今虽然早已没人服用丹药,但滥用“伟哥”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从中医角度看,也可能会损耗自身原本就虚弱的肾阴肾阳。

补肾的另一个误区是不辨阴阳,乱补一气,肾阴虚却用补阳药,肾阳虚却用补阴药。当前补肾的中成药非常多,且多是非处方药,随时随地都能购买。有些人一出现肾虚症状就吃六味地黄丸,有些人则是一出现肾虚症状就吃肾气丸,从来不管他是阴虚还是阳虚。可如果原本属于肾阳虚,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继续滋阴而不补阳,就会使肾阳虚症状加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六味地黄丸反而病症加重。并非是药物不好,而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有些人认为中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六味地黄丸原本是小儿专用方,应该更为安全,所以能随便吃,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实际上,六味地黄丸不能够随便吃,作为补肾阴的药物,其主要是针对于肾阴不足所出现的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如果胡乱吃六味地黄丸,很多疾病会越吃越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肾阳虚的患者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否则越吃阳越虚,越吃阳痿、早泄症状越为明显。第二点,脾胃虚弱的患者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该药具有非常滋腻的特点,会导致脾胃虚弱加重,特别是脾胃虚寒加重,而引发腹泻的情况。第三点,湿气太重的人(多见于过于肥胖的人)也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因为有助湿的隐患,会使疾病加重。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稍有差池则性命攸关,专业的大夫在临床用药时都得仔细斟酌,只怕药不对症酿成大错。而我们自己怎能视生命如草芥,随意服用呢?

加減衍生出群芳

六味地黄丸是在八味肾气丸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经典方剂,经过历代医家反复实践,又在其基础上逐渐衍生出许多新的方剂。

杞菊地黄丸 出自清代董西园编著《医级》,在六味地黄丸组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菊花,功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现代研究认为该药可用于高血压、脑血管病、各种眼科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及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该药加减变化的方剂如今广泛应用于内科、眼科、骨科、皮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如头晕、高血压合并三叉神经痛、中心视网膜炎等。

知柏地黄丸 处方最早源于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到清代董西园编著《医级》卷十二中更名为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组方的基础上增加了知母、黄柏,功能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现代临床研究认为,知柏地黄丸加减可以治疗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汗证、反复口腔溃疡和反复尿路感染等。

麦味地黄丸 同样出自清代董西园编著《医级》。是在六味地黄丸组方的基础上增加了麦冬、五味子,功能滋肾养肺,适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现代临床可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口渴、多汗、老年糖尿病、矽肺、肺炎等。

金匮肾气丸 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述八味肾气丸(肾气丸)有所不同。八味肾气丸的方药组成为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共8味药;金匮肾气丸的方药组成为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共10味药。金匮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现代临床中,可见用于糖尿病、神经性口渴、甲状腺机能亢进/减退、老年抑郁、老年便秘、尿崩症、男子精子异常、女性不孕、前列腺增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当然,六味地黄丸的衍生方远不止这些,在此不一一赘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地黄丸类中成药组方合理,整体药性较为平和,长期临床实践也证明其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药品不是食品,错误使用还是会造成副作用。所以,用药最好还是听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否则,一是容易被这些“名称相似而作用相反”的药品所迷惑,二是不对症使用可能造成副作用,不利于疾病的诊治。

扩展 链接

补肾必须先辨证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负责藏精纳气,若肾精气不足或肾阴阳虚损,即为肾虚。不过,肾虚也有阴阳之分,要补肾首先就要弄清属于何种肾虚。

肾阴虚最经典的表现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其中的重点是潮热盗汗,可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等;肾阳虚最经典的表现是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夜尿频数,肢体浮肿,其中的重点是怕冷夜尿多,可用右归丸、桂附地黄丸、强肾片等。

如果同时有肾阴虚和肾阳虚的表现,有时潮热盗汗,同时也很怕冷,有时阴虚阳亢,有时阳衰阴盛,那么就可能是肾阴阳两虚。中医理论认为,阴阳相生相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所以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最后都有可能发展为肾阴阳两虚。治疗肾阴阳两虚的中成药包括龟鹿二仙膏、补脾益肾口服液、佳蓉片等。

所以,六味地黄丸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肾虚,它主要是补肾阴的。

猜你喜欢

八味六味地黄组方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永安“八味汤”临床验案分析
清血八味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现实应用
八味『心药』助您登上长寿之巅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