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
2022-05-30朱步楼
你会聆听吗?你愿意聆听吗?
听与说,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聆听,顾名思义倾耳聆听,意味着专注、用心,意味着尊重、理解,意味着谦让、包容,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优美品德。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聆听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各类学习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聆听,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聆听长者的教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聆听同仁的感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聆听诤友的告诫,“忠言逆耳利于行”;聆听他人的吐槽,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感受人心的温度、抵达人性的深度。聆听,能够获取真知、沟通真心、交流真情。“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聆听,你就不会孤陋寡闻;“推心置腹朋友多”,善于聆听,你就不会孤独寂寞。
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而忽视了聆听,不太愿意聆听别人的心声;有些人被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裹挟,将自己的诉说与聆听局限于虚拟世界,以回避现实的灼热与挑战;有的人则一言不中听就拍案而起、扬长而去。而在现代社会,没有良好的聆听,就会阻碍自由而通畅的表达,就难以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所以,学会聆听、善于聆听,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强烈呼唤,也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
聆听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与人为善和尊重理解。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是聆听的前提,这既是一种社交礼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也是一种表现出兴趣和热情、专注聆听的指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着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其实,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把别人当作一个人来尊重和对待,也就是把自己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高度。在人生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时希望有人扶持、忧愁时希望有人分忧、烦躁时希望有人排解、寂寞时希望有人陪伴,渴望聆听之人对聆听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道:“专注地聆听,鼓励他人谈论自己,才能使我们变得健谈。”聆听,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自如流畅地自我表达。或许从你的角度看,只是倾耳聆听,但是在对方的眼里,你却是一个很好的健谈伙伴。你适时的点头微笑、应声附和,都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认可和接纳,从而产生一种互相信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内心的苦闷、烦恼和迷茫被聆听悄无声息地治愈。这种聆听,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干涸中的一丝雨、炎热中的一缕风,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尊重和善意不是单向的付出或索取,而是对等的感应和回敬,能律动彼此的心跳,产生心灵的共鸣。有句话说得好,一份痛苦,如果两个人分担,每人只会感受到半份痛苦;一份快乐,在两个人分享时,就会变成两份快乐。正如孟子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善人者,人亦善之”。尊重别人,就会被别人尊重;与人为善,就会“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还”,使单方的聆听变成彼此倾诉、双向讨论、互相交心。齐王对邹忌的聆听,引来了“门庭若市”的进谏;子期聆听伯牙的高山流水,于是成了知音知己;三毛与荷西的深情,来自6年时间拂面而来的表白与聆听。由是观之,良好的聆听,根本在于尊重他人的涵养和善解人意的品德,它能产生无声的感化、打破心灵的壁垒,拉近情感的距离、架起友谊的桥梁、装点美好的人间。这就是聆听的魅力!
聆听是一种能力。它不仅体现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更是一种思考、判断和共情的能力。听不等于聆听,听是听觉器官对声波的一种单纯感受,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或许是听听而已、一听而过,而聆听是一个视觉、听觉、大脑乃至整个身心协调配合,耳听眼看心想,信息思想情感兼收并蓄的过程。真正的智者都是擅长思考着来聆听的。思考给了我们聆听的基石,聆听赋予思考灵动的色彩。开动脑筋、倾耳聆听,就会有着独立的价值判断,不会轻易跟风,“不受人惑”;就会从诉说者的言论甚至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中,了解和把握对方内心的期望和需求;就会换个角度考察、站在对方思考,不仅提醒自己审时度势与他人互动交流,而且还会及时觉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亚里士多德在聆听中思考,发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在思考中聆听,喊出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人生金句。
善于聆听的内核是共情。所谓共情,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就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绝不是虚情,而是真情;不只是嘘寒问暖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真诚。电影《触不可及》中有一句台词:“其实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做什么,真诚即可。”内心的坦荡和诚意,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即便是一句关切之辞、体谅之语,也会让对方如沐春风、倍感快慰。只要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将心比心、以情共情,在聆听中换位思考并积极回应,对其优点及时点赞、对其误会坦诚说明、对其错误诚恳批评,就可以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让自己和对方的人生都会循着共情的光亮闪耀起来。
聆听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蕴含耐心和爱心、宽厚和宽容的虚怀若谷的胸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渴望爱、渴望分享、渴望交流。“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的,每个人的心灵都呼唤着良好的聆听。而倾诉者七嘴八舌、五花八门,聆听者只有宽厚待人、宽容异己,才能有效沟通、和谐交流。人生因不同而可爱,人又以包容不同而可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因为大海接纳和包容了所有江河小溪,才有了无比壮观的广阔浩渺,才有了气吞山河的涌浪巨涛。宽容的“宽”就是鼓励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互鉴和共存;“容”字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可以理解为畅通言路、自由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诉说、一个人聆听。“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有义务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众所周知,但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并付诸行动。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话,不同的思想观点,只有善于聆听,才能集众所长、集思广益。据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道:“是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因为听取了他们的批评和反对意见,完善了工程方案。”由此可见,善于聆听的人有着宽厚、宽容的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就有了包容之心和博爱情怀,就能以聆听汲取思想上的营养、润泽情感中的缝隙,消弭人际的龃龉。
谁说花开无声?你只要聆听,就会感到那花开得轰轰烈烈;誰说人生无常?你只要聆听,就会把人世间所有的风霜雨雪都化为多姿多彩的风景线。我们要学会聆听、善于聆听,让聆听像一束柔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让聆听像一泓碧水,促进全社会的畅所欲言和心灵滋养。
朱步楼:法学博士、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苏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