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农业迁移

2022-05-30王美丽史晓雷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9期
关键词:妃子笑荔枝柑橘

王美丽 史晓雷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绘了唐代驿卒从川蜀(四川)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场景。

翻开历史长卷可以发现,在唐代,荔枝主要分布在川蜀和岭南(广东、广西一带);到宋代,福建开始盛产荔枝。

如今,除了泸州合江县还大量出产荔枝外,四川其他地区出产的荔枝已经不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揭秘“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农业迁移吧!

 不同历史时期,四川省内荔枝分布示意图(绘图/周游)

荔枝的“家乡”

到底在哪里?

在古代,荔枝被称为“离支(枝)”,因为采摘时,需要用刀斧连带着树枝一起劙(lí)掉。

荔枝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妃子笑、紫娘喜、状元红等200多个品种。它的生长很“挑”气候——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其生长,低于零下4摄氏度时就会被冻死。中国荔枝主要产地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而四川是中国荔枝生长的最北缘。

古籍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甜美的荔枝,修建了一条从涪(fú)州(现重庆涪陵)直通长安(现陕西西安)的官道,专门运输荔枝。

唐代诗人张籍在《成都曲》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诗中的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市。这也说明唐代时四川种有大片荔枝林。

其实,近5000年来,中国经历了多个暖期和冷期,当气候出现阶段性波动时,对荔枝种植地分布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当属荔枝分布最北缘的四川。

从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此时荔枝分布主要在川蜀和岭南两地。四川荔枝种植范围比较广,在北纬30度以南的成都、宜宾、泸州、乐山、雅安、万县、涪陵等地河谷地带都有种植,其中以北纬30度的宜宾、泸州、乐山、涪陵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尤以宜宾和泸州最負盛名,故有“蜀中之品,在唐为盛”的说法。

 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示意图(制图/王美丽  数据来源/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而唐代之后,随着气候变冷,川蜀荔枝种植逐渐萎缩,福建荔枝开始“崛起”。北宋时期,四川的荔枝只能生长在成都以南的眉山和乐山附近。到了南宋,眉山已不产荔枝,只有在沿长江一带的宜宾和泸州才能种植。陆游曾说道:“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

如今,川蜀荔枝仅分布在北纬29度以南的极少地区了。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对荔枝分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种植带“南退”的柑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橘北枳”这个成语,它最早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虽然这个典故原意是人会因环境而改变,但也隐藏着一个亘古不变的农业常识,那就是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会得到品质迥异的果实。这同时也表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对柑橘种植北界的认识,柑橘种植北界可以到达淮河以南地区。

柑橘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限制其向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的最低气温。一般最低气温低于零下7摄氏度时,柑橘植株即可遭遇冻害,而气温下降到零下11摄氏度以下时,就会出现毁灭性冻害。

西汉时期,中国柑橘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淮南子·原道训》中写道:“故橘树之江北,则化为枳。”文中的江,是指长江,可见橘树的种植北界已经由春秋时期的淮河一线南移至长江一线了。

而从清代初年开始,柑橘的种植地区出现大幅度南退。据记载,从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记录了多次极寒天气事件,都可造成柑橘的毁灭性冻害。冻害发生几率约为10年一次,导致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个别地点外,大部分地方已不适合栽种柑橘。

事实上,明代后期尚有多种柑橘种植在上海地区,到了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修撰的《上海县志》中,已经没有了柑橘种植的记载。

而造成柑橘种植“南退”的原因并不是某一次寒冷事件,而是高频次的冻害,即气候的整体变冷,是造成柑橘分布“南退”的真正原因。

因气候变化“移民”的农作物

气候变化也给现代农业带来了诸多影响。近几十年,随着气候变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步深入,气温升高的同时,降水也呈增加趋势。“温水双增”对农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农作物出现了种植带“北移”的现象,例如:黑龙江的玉米和水稻,新疆的冬小麦,陕西的苹果等。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1961年到2021年的60年间,中国北方升温普遍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冬季升温速率比其他季节大;降水方面,南方降水不减,而北方降水呈增加态势,例如中国西北地区近年来就出现了明显的暖湿化态势。

 1951-2021年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制图/王美丽  数据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气候变暖增加了热量资源,作物可生长时段得以延长,给多熟作物种植北界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喜温作物、越冬作物以及冷凉气候作物可种植面积扩大。例如:玉米“北移”主要是在黑龙江,大约“北移”了2个纬度,主要集中在黑河市和伊春市等地;而新疆的冬小麦北界也北移了1~2个纬度。

不光是主粮种植区域“北移”,像苹果等经济作物也出现类似现象。苹果是一种温带水果,其生长对气温和降水均有要求,20世纪50年代后期,陕西开始在秦岭北麓发展苹果产业;70年代,苹果种植带向渭北高原发展。随着气候变暖,如今陕北已成为苹果的主产区。

陕西苹果“北上”示意图(制图/ 王美丽 资料来源/ 陕西省气象局)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种作物“一路北上”,这意味着当地人可以吃上本不在当地生产的新鲜水果和粮食。但种植带“北移”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最大弊端就是病虫害“北移”,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而全球变暖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诸多危害。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低碳出行、选择节能电器……为缓解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妃子笑荔枝柑橘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天赐珍果
——妃子笑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编辑部故事之办公用品
荔枝熟了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