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农业的历史足音

2022-05-30史晓雷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9期
关键词:稻鱼佳县涉县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东——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2005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指利用稻田的水环境,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互利双丰收的生产方式。

中国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四川、陕西出土的一些汉代陶水田模型中,已有在水田中养草鱼、鳝鱼、鲫鱼的证据。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的《魏武四时食制》,“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其中,“黄鳞赤尾”就是指鲤鱼。

 稻鱼共生系统示意图(绘图/骆玫)

浙江青田的稻田养鱼源自古越族先民被迫逃往山区之后,在之前“饭稻羹鱼”(以稻为饭,以鱼为羹汤)基础上的一种应变与创新。据史料记载,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田置县以来,稻田养鱼史不绝书,故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稻鱼共生

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先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鲤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形成了如今的稻鱼共生模式。稻田为鱼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从而形成了以稻护鱼、以鱼促稻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目前,青田县正在大力推广“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种植模式,使稻鱼共生系统这张金色名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云南省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供图/史晓雷)

南——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性喜温热湿润和偏酸性土壤,耐阴性强,在亚热带、边缘热带和季风温暖带均有分布。

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早在周代,四川一带的茶叶便已作为贡品。到了西汉,岷江流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茶叶市场。在唐代,陆羽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叶产区亦遍布如今的十多个省份。伴随着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饮茶风尚的流行,我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使茶叶成为与瓷器、丝绸并称的中国符号。

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制作的茶类,主要产地集中在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因集散地在普洱而得名。明代《滇略》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普洱古茶树

普洱古茶园一共分布着40余处合计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其中位于镇沅千家寨的一棵古茶树,树龄超过2700年,堪称古茶树之王。澜沧县景迈、芒景两村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是世界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海外学者誉为“茶叶自然博物馆”。此外,在普洱景谷县,还发现有世界唯一的宽叶木兰化石——宽叶木兰是茶树的原始祖先,该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

2012年,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茶叶伴生的种茶、制茶技艺以及茶艺、茶俗等茶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西——

陕西佳县古枣园

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炭化的华枣、酸枣核,说明当时华枣、酸枣已经成为人们采摘的野果。《诗经》提到“八月剥枣”,说明枣树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五省,以及新疆。

陕西佳县位于榆林市东部黄河的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北依毛乌素沙漠,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当地的气候与水土,正适合耐旱、耐贫瘠的枣树生长。古枣园便是历史留给佳县的丰厚遗产,2014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佳县古枣园

佳县古枣园的核心区域位于泥河沟村,该村古枣园面积达36亩,拥有各类树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360株,超过千年的有30余株。最值得称道的是一株有14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至今仍年产红枣百余斤。

近年来,佳县充分发挥、利用古枣园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红枣产业链,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

北——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是今年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梯田,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坡地上修筑成的台阶形田地,边缘用土或石垒筑田埂。

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修筑梯田呢?一阶一阶的田地减缓了原来的坡度,缩短了坡长。如果没有梯田,雨水将顺着山坡流下,不仅难蓄水,土壤中的养分也会随着流水一起流失;修筑成梯田后,减少了地表径流及冲刷力,提高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由此起到蓄水、保土、保肥的功效。

现在梯田主要分南方稻作梯田与北方旱作梯田,前者如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南方稻作梯田(包括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等),后者的代表便是今年刚入选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北方旱作梯田代表:河北涉县王金庄村石堰梯田(供图:史晓雷)

 南方稻作梯田代表: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山高坡陡、石厚土薄。据学者考证,早在元代至元年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核心区——王金庄村已经开始兴建梯田。早期的梯田以土堰为主,后来多以石头垒砌,主要种植谷子、玉米、大豆、小麦等耐旱作物。

如今,涉县拥有21万亩旱作石堰梯田。其中,王金庄村的石堰梯田与当地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石头村落建筑相映生辉,加上满山栽种的红袍花椒,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太行画卷。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见证着人类的古老智慧,也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国,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中国正同国际社会一道,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好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先辈智慧的启迪下,探索并实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知識链接

      古茶树有何不同?

通常将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茶树称为古茶树,又可以分为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三类。

古茶树与一般茶树的区别除了树龄外,还有叶子外形、所泡茶的口感、叶底。古茶树的叶子较一般茶树的叶子壮硕,叶面革质感较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明显规律,叶背茸毛少;古茶树叶所泡茶滋味淳厚、苦涩味清淡;古茶树叶子冲泡后舒展程度好,肥大有弹性。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稻鱼佳县涉县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中华诗词学会河北涉县座谈会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快乐佳县人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佳县找回“佳米驴”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涉县新北关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