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5°人生哲学
2022-05-30
名人也“摆烂”
一个稀松平常的周五晚上,结束了一周的辛劳,我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舒展身体,打一个大大的哈欠,伸一个大大的懒腰,祭出一整套“摆烂”大动作,简直不要太舒服了。你不要笑,我这样子“摆烂”,可是有榜样在前的。
比如,最近因为参加脱口秀而被封“全网顶流段子手”的著名文学作家余华老师,他是这样描述自己当年在文化馆的工作的:
“我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我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来上班的,我心想这地方来对了。”
“我几乎每天都要睡到中午,然后在街上到处游荡,实在找不到什么人陪我玩了,我就回家开始写作。到了1993年,我觉得能够用写作养活自己时,我就辞去了这份世界上最自由的工作,定居北京开始更自由的生活。”
又比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季羡林先生,对“摆烂”也颇有一番“见地”,他在记录自己大学校园生活的《清华园日记》中这样写道:
“应景上课,心绪乱极。我真是看腻一般人的死沉麻木的脸。”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早晨一早晨班,屁股都坐痛了。晚上也没有什么东西,懒病大发,瞪着眼看桌子,却只是不愿意看书。”
看着两位文学大佬字里行间充满“逆反”和“破罐破摔”的发言,好像让我也有了正当“摆烂”的理由。但是转念一想,又好像不对,因为大佬们即使“摆烂”,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登峰造极,写出传世佳作,而我好像只有“摆烂”。
45°人生:从尴尬到迎接奋斗
2020年底,在腾讯新闻出品的《巅锋》第四季中,主持人问李雪琴,这代年轻人是不是没有目标了。李雪琴回答说:“也不是没有目标,你看,很多年轻人在北京、上海生活,苦逼的年轻人在奋斗着。所以说,他们心底还是有目標的,丧只不过是让自己得到一个缓冲。生活压力很大,如果思想上不给自己放松的话,那很容易大崩溃。”
2021年猎聘网发布的一份《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显示,超八成90后有过“躺平”心理,但真正“躺平”的,不足一成。
原来,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没办法做到心安理得的“躺平”,也无法不遗余力地加入“内卷”大军,于是,只能在“卷”和“躺”、顺从和反抗、主流和边缘之间反复横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