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留下来能做些什么?
2022-05-30卜庆振
卜庆振
乡村教师的价值,不只是留在乡村。更重要的是为乡村做了些什么。对于乡村教育,对于一切的教育来说,作为教育者,你做或者不做,其实教育都在发生着。因为环境本身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教师本身也在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说,做与不做,乡村教育都在发生着。但是,当你真的愿意去做改变,愿意去追求教育梦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事情会朝着你所向往的方向开始发展。当乡村教师知道了自己留在乡村是为了什么,乡村教师在进行教育实践的时候,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么美好的教育就會在乡村扎根和生长。
笔者18岁中师毕业,于1999年回到乡村小学做教师,第2年进入乡村中学,2020年所在学校升级为县直学校。虽然学校名称一直在变,硬件也得到了升级,但不变的是学校招收的学生,仍然是当地的乡村少年。在20多年的实践中,一直在探索能为乡村孩子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地融入社会。
一、给乡村孩子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有理想地走向社会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我校毕业的蒋春晓同学担任一次分会场主持人。从乡村学校的小舞台,登上面向国际的大舞台。这是源自她在乡村学校不断展示自我,获得自信的过程。春晓在乡村小学和中学读书,从8岁开始上台演讲朗诵,初中担任文学社社长,主动策划学校活动。到高中毕业,她参加过30多场比赛,多次主持各种比赛及颁奖典礼。并且凭借标准的普通话和甜美的声音,多次作为校学生代表接受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泰安电视台、东平电视台及一些平面杂志的采访。2013年6月,蒋春晓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考进梁希实验班,竞选班长后,又竞选进入校学生会、青协(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视台、校主持人团、学院主持人团。除了主持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和元旦晚会、校主持人大赛,还多次与北大、清华的学生一起主持北京市大学生大型活动。并在大学生主持人团队中脱颖而出,当选世界园博会分会场主持人。回顾自己的成长,春晓说,“十几年前,我在东平街道中学读初中。卜老师每周都会组织我们讨论学习优秀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收获,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写作。在学校还没有艺术节等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时,卜老师组织一系列的朗诵、演讲活动,带我们参加县作协的活动,争取让我们发言,和更优秀的人相识交流……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陆陆续续在《语文学习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篇承载着梦想与成长的文章,不会有如今北京市和学校各种大大小小晚会上身着礼服神采飞扬自信满满的我。卜老师的才华和用心可以让他走得更远,他却安心守在那所乡镇中学,陪伴着一届届的孩子成长,不断探索。我知道,还会有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得益于他的鼓励和引导,从乡村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
在《陶继新与黄思路的越洋对话》中,黄思路谈到,美国人的阅读注重听和说,注重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人的表达能力。所以美国人普遍能说会写,个个能言善辩。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听和说,现在中国的城市学校也有了大量的举措。但我们乡村的孩子普遍不会演讲,不敢公开讲话,这会严重影响他们成年后与社会的良好沟通。这一方面的改变,就是我要为乡村孩子做的第一件准备。我从按部就班到搞一点小活动,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动口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们从开始时一上台就紧张,说话声音小,甚至说不出话,变得越来越大方,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会表达。从“寓言童话故事会”到“星光大道”,他们的表现越来越精彩。元旦联欢是他们自己组织、表演的一个大型活动,让我喜出望外。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他们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发展,他们的闪光点就会越来越耀眼。
二、给乡村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们有担当地走向社会
2013年,读九年级的李杰同学在作文中这样描述我和我的语文课:“他的身材微胖,腿上有伤。但他却总是闲不住,除了在学校里认真给我们上课,还会四处奔波去求学进修。为了不耽误我们的课程,他经常周五放学去坐晚上的车出发,再坐周末晚上的车归来。星期一的早上,他总是准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每次进修归来,他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课程,推荐给我们新鲜有趣的学习方法。一个班级,当然少不了调皮捣蛋的同学。应对这些同学,他也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表情。只有仔细观察他的眼神,才能看出其中的警告到严厉再到放松的变化。每到考试的时候,别的老师总会告诫我们这次考试有多么重要,让我们拼尽全力去应付考试。而他不会,他不像别的老师那样来逼我们学习,总是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掌握枯燥的知识。寒假前的期末考试,大家都紧张得不得了,他去带领我们玩起了‘对联游戏。一堂课上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短语类型‘句子成分这些‘老大难的问题。”
要想让乡村孩子有担当地融入社会,就要让孩子的学习和真实世界产生联系。2011年毕业的李雪婷同学,后来考取了北京化工学院。升入大学后一个月,她给我发来了微信。她说自己在北京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大学之后,才感觉到之前在学校参加的活动多么有意义。在初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上、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因为要承担活动策划和组织而焦急,甚至会急哭。现在,进入北京的大学,才知道这些活动对于自己的成长多么有帮助。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大学生活,能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并能成功竞选,能够担任志愿活动的策划,都是得益于初中时期那些有意义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让学生爱上了语文,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滋味。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
“转眼间,分班已有好几个月了,我也渐渐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这个班里,我们真的很快乐。每一次办活动,大家都会十分开心。这在我以前的班里是没有的,班里也很少办活动,老师只会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写作业,睡觉,几乎没有别的事可做了。我们每天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忙这忙那,听从老师的指挥,那时的生活真是乏味无比。开学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好几次活动了。每一次的活动,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从读书交流会上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从演短剧中体会不一样的精彩。班里现已成立了读书会、写字社和观星社,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可去之处。在这个班中,我们幸福地生活着,老师对我们很关心,特别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初中生活,所以我们班的名字就是——幸福八七吧。语文老师还制作了班歌的MV奖励同学,班歌就是《幸福岁月》,愉快的节奏带你我走进梦的殿堂——幸福八七吧,感受不一样的精彩。体验人生,感受精彩。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将在这幸福的殿堂里,过自己幸福的初中生活!”
三、给孩子探索的资源,让他们有本领地拥抱世界
2020年10月27日,“人民教育”公众号,发表文章《提气!游艺乡土,乡镇中学也能让科学教育落地生根|向科学进军》,向全国推介了我们学校的实践经验。编辑在导语中说: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呼唤育人方式的改革。中国的学校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未来科学家,这个答案也许便藏在您今天所从事的工作中。没有先进的软硬件,还能做科学教育吗?乡镇学校如何探索科学教育?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原校名)立足乡土科技工程,用最先进的课程理念组织科学教育,探索出游艺乡土的互助式家校科学教育范式,培养乡村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2015年,我带领东平的8位乡村老师建设适合乡村学生的传统文化课程,立足乡土,贴近学生的生命体验,开始构建《东平文化行旅》课程。并将主题定位为:在传统文化中旅行,遇见最美的东平。内容框架为:一个古人,一段故事,一处人文景观,一项活动,一份旅行指南。之后,我们开始利用节假日一起游学,开展本地历史文化调研,为合作课程《东平文化行旅》收集资料。通过网络共享,实践后组织讨论,修改完善。
2016年,我邀请伙伴一起开发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课程。我们所在的山东省东平县内的京杭大运河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通航时间前后约七百年,清朝时期渐渐停运。2004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商老庄乡的八里湾泵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十三级抽水梯级泵站,曾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斑鸠店镇临近的位山村,南水北调引来的长江水从这里穿越黄河。2014年,京杭大运河东平段复航工程正式启动,正在建设的泰安港,将借助东平湖和大清河建设航道,可实现公、铁、水联运,预计2030年吞吐量将达到4950万吨。
2018年,STEAM进入我们的视野。东平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东平的江河湖泊融为一体,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开发。以老湖镇在建的泰安港为例,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还可以拓展到历史、地理等学科,具有STEAM课程的典型特点。
2020年11月,基于我们的实践经验,协助东平湖文旅集团报送的“一湖吞吐江河,一城穿越古今”荣获2020首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二等奖。该项目依托区域优势,将黄河、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而来的长江、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巧妙融合,南引长江之水,北达京津,西接黄河,东流入海;将春秋古城、宋城、水浒影视城和新县城古今贯通,背靠泰山,面朝曲阜,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挑山工精神结合,打造出的三日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线路紧紧围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主题,用江河湖泊、名著阅读关联东平县内50余个景点,用七千年历史和八百里水路双线组元,融自然生态、人文盛景、传统文化于一体,把陆路、水路、房车等研学出行方式互为补充。
2021年5月,我参加了在泰安举办的“首届素养本位教学设计中西高峰论坛”,团队成果PBL项目化阅读课程《东平之树》、STEAM课程《吞吐江河东平湖》荣获特等奖,我受邀在论坛上参与圆桌会议,并于线上进行了专题分享。
阅东平百里江河湖汊,读中华千年泾浊渭清。从乡土出发,用最先进的课程理念组织科学教育,提升乡村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是我们作为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结语
对于乡村教师来说,互联网已经让我们和世界相连。对于教师来说,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我们不能用别人现成的公式和方法來套用自己的教育,只有从自己的学生出发,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去观察,才有可能让真正地适合乡村发展的教育产生。反观自己所处的乡村教育,乡村学校和自身对乡村教师的定位,我们应该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留在乡村?在乡村教育中,我能够做些什么?我做了些什么?丢失了什么?还能够找回什么?以及接下来,我要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同步,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田园。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