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维结构模型的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创建研究

2022-05-30任凯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态分析安全风险危险源

任凯

摘 要:为厘清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结构关系,消除事故隐患,结合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的动态属性,通过危险源分类、安全风险、事故隐患的定义,分析了其结构关系,并指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创造性地创建了四维结构的安全风险动态分析模型,开展风险分析,进而形成客观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为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危险源;安全风险;事故隐患;四维结构;动态分析;双重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2)09-0114-03

0 引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更加迫切。安全生产法要求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涉及众多基本概念,实施层对概念内涵不清,缺乏指导理论和技术标准。在施工项目实践中,安全风险是随着工程进度、施工工艺、管理资源、环境等不断转移变化的。根据施工图开展的风险评估与施工期实际存在的安全风险存在差异,难以为安全风险管理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施工项目构建科学、客观、有效的双重预防机制成为了新的课题。

近些年,在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趋于降低的态势,但是处于瓶颈期内。新安全生产风险的发生和安全生产隐患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和处理,这也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利用新的管理方法或者预防措施做好对风险的管理和隐患治理。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规定公司坚持不懈地做好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源性的预防,搭建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制度和机制,防止风险性演化、安全隐患升级演变成更大的安全事故。2021年新《安全生产法》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监督责任、完善风险性防范化解体制的关键方式,展现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一般线路长,施工点多,存在不同的结构物,施工人员数量多,管理人员参差不齐,机械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社会经济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将是差异的,每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公路工程顺利建设产生影响。为了准确把握双控预防机制涉及的概念及結构关系,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霍尔三维结构[1]的基本思想,构建了四维结构模型[2]的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动态分析模型,为施工项目提供创建安全生产双控机制提供科学、客观的思路,供借鉴和参考。

1 基本概念及结构关系

1.1 基本概念

1.1.1危险源

在ISO 45001:2018[3]中,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

1.1.2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被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管理第二类危险源是控制风险的关键[4]。

1.1.3 安全风险

在规范[5]中,安全风险是有害暴露、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引发的健康损害、人身伤害、财物损失或破坏环境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1.1.4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在暂行规定[6]中对事故隐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制度及要求的规定,或者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主要指的是对现场的安全风险以及做好对应的记录工作,通过采用对现场风险管理,同时采用现场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的双重性的预防机制的设定。换言之,该预防机制是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的双层防火墙。严格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的管控,主要是以对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有效的管控,从根本上严格对现场风险的识别,做好对应的管控,最大化降低施工风险影响整个项目的有序进行,最大化减少或者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再者是做好现场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工具,积极排查现场的安全风险,降低问题的发生机率,缺失和区险管控不足的环节,做好治理工作,将隐患在初期进行及时的“扑灭”。一旦不处理好安全隐患,就会影响施工的进行,严重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旦做好安全风险的管控,就不至于酿成大祸。有了双重预防机制的保驾护航,就能最大化将风险在形成之前消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

1.3 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用来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防护屏障都不是完整的,而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或缺陷,漏洞和缺陷的存在会导致保护屏障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7]。结合轨迹交叉理论[8]进一步分析,当防护屏障上的漏洞出现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及防护屏障上的漏洞贯穿时,能量便会释放,发生事故。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反映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就是严格地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风险分级管控

2.1 风险动态分析

由于安全风险在施工项目中是普遍存在和必然的,从时间维度进行风险管控应是连续的、动态的。在施工项目环境与进程的变化下,安全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风险管理者具备不同的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去应对不同的风险。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基本思想将风险动态分析系统划分为时间维、环境维、技术维、管控维,构建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分析模型如图2。一般情况下以月为周期开展风险分析,当特殊情况或外部环境、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开展风险分析。

时间维:以时间作为维度,不同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状况,给于技术和管理对策,也就形成了各时间段风险分析及管理的动态组合,即时间维度的风险动态分析。

技术维:根据评审通过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从施工准备、工程实施以及施工结束临时设施恢复等方面分解施工作业程序,根据作业特点、设备人员等资源配置、技术条件、环境条件、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辨识施工作业中的风险类型。

管控维:施工项目风险管控者根据评价出来的风险类型和等级,按照“三管三必须”和分级管控的原则,分别从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安全检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将管控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上,在施工项目重点区域或醒目位置将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公示告知。

环境维:包括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操作环境等。自然环境是安全风险最基本的来源,包括地质条件变化、水文条件变化、季节变化、气候变化。

2.2 风险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分别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确定风险管控层级的过程,等级越高的风险,管控层级就越高,且上一级进行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管控。在施工项目实践中,一般情况下,低风险由岗位进行管控,一般风险由工区或班组进行管控,较大风险由项目部进行管控,重大风险由项目部上级组织进行管控,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不同岗位按照岗位职责逐级落实风险管控职责和监督职责。特殊时段,应提级管控。

安全风险管控小组,根据安全风险分析出来的情况形成风险清单,用于培训、告知、交底和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监控、监测平台、BIM技术等实现对风险管理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有效的管控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作业前对照风险清单,落实预控措施,落实责任人,阻止风险向隐患转化。即把高度的责任意识转化为日常的管理行为,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事前的风险辨识、评价和防范上。

为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发挥风险管控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施工项目应持续以建立健全风险管控组织体系为抓手,配置专兼职风险管控人员,加强风险管控专业队伍建设,及时总结风险管控经验和做法,加强理论学习和对标学习,不断完善管控方法,动态优化,不断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持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3 隐患排查治理

3.1 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产生的危害和进行整改难度比较小,发现后可以立即消除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产生的事故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或者消除事故隐患超出项目的管理能力,需要进行全部或局部停工,经过一定时间治理才能消除隐患。

3.2 隐患排查治理要求

施工项目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结合项目的施工特点和风险清单,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类型开展定期和日常的事故隐患排查,并如实做好记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对照责任清单和隐患清单,落实整改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习惯性的违章和反复性隐患”。

项目对排查出来的一般事故隐患,立即停止相关施工作业,按照职责分工定措施、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限、定要求,消除事故隐患。对于排查出来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停止全部或局部施工作业,并及时逐级向上级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按照职责分工定措施、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限、定要求,消除事故隐患,对于超出项目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上级单位或社会力量进行整改。牢牢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排查、坚决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结语

针对施工项目当前开展双重预防机制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实践中安全风险分析停留在静态分析的现状,从危险源以及分类、安全风险、事故隐患的定义,分析了其结构关系,并从“奶酪理论”和轨迹交叉理论,生动形象地指出预防事故發生的关键措施是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在霍尔三维结构的基本思想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施工项目四维结构的安全风险动态分析模型,开展动态风险分析,进而形成客观的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该方法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施工项目阶段性存在风险,并指出了分级管控流程,为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还应建立信息沟通、激励和奖惩机制,及时对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及时纠偏。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系统工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 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S].

[4]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定公司编著.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4.

[5] 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S].

[7] 王世海.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概念辨析及创建方法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3):63-67.

[8]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动态分析安全风险危险源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基于污点传播动态分析的Android安全系统研究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企业融资效率动态综合评价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会计准则改革动态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