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桥传奇

2022-05-30李永斌

民间文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京山石匠土匪

李永斌

清乾隆二十七年冬,南京城内突然闹起了匪患,朝廷一时清剿不力,这可苦了当地老百姓,特别是南京城内的商贾富户、地主豪绅们,人人自危。

南京城内有一石雕名师叫黄逢斋,他经营石材雕刻闻名遐迩,手底下卧虎藏龙,名师大家尽在他的生意场上混饭吃,财大气粗,钱多得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经给皇家园林进贡过数不清的珍奇异石,那些鬼斧神工的象形兽石,怪石嶙峋的假山摆件皆出自他手。曾经如此献力于朝廷,一直和朝廷作对的土匪们自然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黄逢斋听到风声,便领着一班石匠偷偷出去躲了起来。土匪们哪肯善罢甘休,他们将黄逢斋还没来得及逃跑的妻子和独生子黄粱抓住,又放出话,如果黄逢斋回来交出全部财产,妻儿老小可以活命。

过了大概十几天工夫,黄逢斋迫于压力,跑到土匪窝央求放了自己的家人。土匪把娘儿俩放了,抄没家产,又刑讯逼供,让黄逢斋把私藏的金银财宝尽数交出。经过严刑拷打,已经奄奄一息的黄逢斋被儿子背了回去。

黄粱年方二十,看到父亲遍体鳞伤躺在床上,悲从中来,但也无计可施。黄逢斋拉着他的手说:“孩子,记住我一句话,赶紧带你母亲迁居,去山东宁阳县找一个叫董恩的石匠,投靠于他,切记!”说完话,黄逢斋便气绝身亡。黄粱忍着悲痛,将父亲的尸首埋葬,便开始收拾行囊,打算远赴山东,去寻找父亲所说的那个石匠。

经过整整三个多月的艰难跋涉,黄粱带着母亲终于来到了山东,他们沿着一条河走了三天三夜,依然没有走到头。黄粱便向临岸的居民打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董恩的石匠。

其中一个在岸边捕鱼的渔民告诉他:“你沿河往东走,走到一个形似坟包的小山丘,那是至京山,至京山旁有个新建的石拱桥,那是至京桥,过桥一打听,此人就住那里。”黄粱回礼拜谢了一下,心中纳闷,怎么什么名字都叫“至京”呢?

黄粱带着母亲又走了几里路,果然看见了一个如坟包一样的山丘,上面有牌子写着“至京山”。至京山旁边的至京河上赫然架着一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桥上镌刻着“至京桥”三个大字。他们赶紧过桥,经过沿途询问,终于打听到了那个石匠的家。

房子不大,全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但结构合理,浑然天成,外墙雕刻着珍禽异兽、花草树木,美轮美奂,每一刀都透着精湛技艺,每一图都显示着雕刻师手艺的炉火纯青。黄粱也跟着父亲学过雕刻,也曾惊叹过父亲的技艺,但比起这个如艺术品般的房子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黄粱感叹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正感懷着,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老者来,鹤发童颜,胡须皆白,少说也有七十多岁了,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步履矫健。

“你们找谁?”老者问道。

“我是黄逢斋的儿子黄粱,从南京来投奔一位叫董恩的先生。”黄粱大抵已经知道他就是董恩了,因为一提名字他的眼神突然发起亮来。

“进来吧!我就是。”老者不冷不热地说,然后大步流星往屋里走,后面娘儿俩紧紧跟着。

黄粱心里打鼓,莫不是他不愿意接纳我们母子?

老者把他们领到屋里,说:“你们先住在那两间柴房,回头找个活做,我可不养闲人。”

无奈,娘儿俩只好先在柴房里住下。晚上老者给他们端来两碗稀粥和几个窝窝头,饭食太粗,打小娇生惯养的黄粱怎么也吃不下,就对母亲说:“父亲让我们来投奔他,谁知道是过这种日子,早知道就不来了。”母亲说:“你父亲这样安排自有他的道理,先安顿好再说吧!南京毕竟是咱们的伤心地,万不可回去。”

黄粱只好捏着鼻子把窝窝头吞进了肚里,长夜漫漫,不吃东西连觉也睡不着。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黄粱发现,这个家只有董恩一人,而且他从来不出去干活,令人奇怪的是,生活却是出奇地好,每天早上出门,不一会儿便拿来鸡鸭鱼肉摆在桌上,小酒一斟,关起门来独自享用,从来没有邀请过他们母子。黄粱感觉到了寄人篱下的屈辱感,对母亲说:“咱还是出去找个房子住,我也找个活,毕竟在人家屋檐下过日子也不是个办法。”母亲点点头。

黄粱本想找个雕刻师的活干,怎奈自己技艺不精,人家看不上,他这才后悔以前没有好好跟着父亲多下点苦功学习。在碰了一鼻子灰后,他终于找到一个帮人养猪的长工活,而且人家提供住宿。他欢天喜地地告诉了母亲,又把情况告诉了董恩,董恩面若冰霜地说:“好!”

黄粱当天便把母亲接到东家的猪场住下。

斗转星移,一晃十年过去了,黄粱在山东依然一贫如洗,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这时他打听到南京的土匪早已经被朝廷剿灭,于是打算带母亲回去。

这一天,董恩突然出现在了猪场,他如今已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拄着拐棍。找到黄粱后,他一改往日的冰冷,一把将黄粱的手攥住,说道:“孩子,这些年让你受苦了,你不会怪我吧?”

黄粱一脸茫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老爷子,您这是?”

“走!”董恩拉起黄粱的手便往外走。黄粱不明就里,只好跟着。

穿过至京河,他们来到至京桥的东岸。董恩指着桥下那个最边缘巨大的承重柱,说道:“今天是七月十五,晚上子夜时分,大河的潮水会退去,那里会露出一个孔洞。你只需拿只脸盆放到洞口去等着,以后一年的生计就不用发愁了。但切记,一年只有七月十五这一天才能来,还有,不能告诉任何人。”董恩说完,独自走了回去,留下黄粱一个人莫名其妙地伫立在那里。

到了夜里,黄粱还是按照董恩的意思来到桥洞底下。到了子夜时分,正好满月,这时大河的水突然往下渗了下去,那个承重柱底下果然露出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孔洞。

他赶紧将脸盆搁到洞口,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座桥里面好像有机关,那个孔洞如同一个下蛋母鸡的屁股,在地下水的压力下,一颗颗鸽子蛋般大小的金豆子,陆续从孔洞里吐出来。

看着金灿灿的宝贝慢慢吐到盆里,黄粱心跳加速,兴奋异常。

但河水只退了短短半个时辰,不一会儿河水就开始漫上来,孔洞停止了吐金豆子。

黄粱端起脸盆趁着夜色跑回了家里,将这件奇事告诉了母亲:“娘,我终于知道董恩为什么不干活就可以每天山珍海味地吃喝了。您看这是什么?”

母亲一看,也大吃一惊,心中着实有些狐疑:“他为何要将这笔财富给你?还是小心为好。”

黄粱才不管那个,既然有钱了,他便把长工活给辞了,置了房产,娶了媳妇,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日子一久,黄粱花钱如流水一般越花越顺畅,半年的工夫就把金豆子给花光了。但金豆子一年只有一次往外吐,他想那个孔洞怎能一次吐出更多的金豆子呢?

妻子给他想了个办法,说:“不如到时把洞给它敲大点,那样不就吐得多了吗?”

“对呀!”黄粱如醍醐灌顶,大呼好主意。

等到来年七月十五这一天,黄粱带着妻子,扛着铁锤、铁凿,拿着一只麻袋来到桥洞底下。待到子夜时分,月亮正满,河水慢慢退下,刚要露出那个孔洞,夫妻俩立马用铁锤、铁凿将洞给凿成了一个簸箕般的大洞。

这时,河水突然从洞里涌出,随之冲出来成千上万颗金豆子,夫妻俩还没来得及捡,潮水便如万马奔腾般翻滚了过来,一下就将金豆子冲走了。

夫妻俩逃命般跑上了岸,妻子痛哭起来,黄粱怒斥道:“都是你的馊主意,这下可好,一个也别想要了。”

黄粱第二天便跑到董恩家,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希望他能想想办法。董恩笑道:“天意啊!命该如此。你看这是什么?”

董恩用手一指,黄粱看到在一张八仙桌上,摆了个石拱桥的建筑模型,竟然和至京桥一模一样。桥放在一个水槽里,董恩打开桥梁承重柱,里面机关尽现,只见一条蜿蜒的暗道从柱子底部直通那个挖好的洞口。

董恩将米粒般大的金豆子依次排好放在暗道的卡槽里,每一个卡槽底部都有一个石制顶簧。董恩慢慢将水槽里的水放掉一部分,水压此时增大,触动了石制顶簧,顶簧将活动的卡槽一顶,卡槽里的金豆子便会在压力推动下,依次鱼贯从孔洞里吐出来。

这真是设计精妙,巧夺天工,黄粱正看得入迷,董恩突然手握一根铁橛,对着洞口凿了下去,口子瞬间变大,渗下去的水因为压力变小,立马涌了上来,把金豆子一下冲没在了水槽里。

黄粱这时才恍然大悟,脸上一阵发烧。

董恩笑道:“看明白了吗?那座桥就是我设计的。我本是你爹的师傅,无儿无女,只认下你爹这个义子。你爹发达后为了报恩,便把我安置在这座至京山旁,他每次去北京都会路过这里看望我,因为这里北至北京南到南京,所以山叫至京山,河叫至京河。土匪盯上你爹后,他知道难逃厄运,便想把万贯家财的一部分托付给我保管,我让他提前带着一众能工巧匠来到至京山旁,利用每年七月十五退潮的规律建造了这座石拱桥,把金银财宝全部换成了金豆子藏在里面,一次吐的只够你一年的花销。你爹知道你自幼娇生惯养,不学无术,一定要磨炼你的意志,让你懂得人间冷暖,才能逼你成長。他让我十年后才能告知你金豆子的秘密。十年后若你不争气,贪得无厌杀鸡取卵,必定开挖吐金洞口,水压会将埋藏在里面的金豆子全部冲走,那时只能说天意难违。这就和你爹一样,如果不是贪财,聚拢过多财富,也不会招引土匪们的觊觎之心。如今你若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便可以将本门手艺全部教给你。”

黄粱此时如梦初醒,扑通一下跪到董恩面前,哭道:“师爷爷,我真是该死呀!我贪得无厌,知我者莫如父!我愿意从此跟您学石刻,成为您这样的大师。”

“好!”董恩将黄粱扶起来,老泪纵横。他说道:“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孩子,真正的吐金洞不是别个,正是这人世间的一场场挫折!而成长之后的你,便是那一颗颗金豆子啊!”

猜你喜欢

京山石匠土匪
张大千摆“空城计”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从“社会土匪”到“兵匪”——徐宝山土匪活动略论
石匠
建设京山温泉新区 打造中国休闲养生谷
“土匪”蒙难记?
南昌市京山老街内涝成因及解决思路浅探
麻石匠(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