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界定概念 关注现实 追问解决

2022-05-30梁磊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阳刚之气阳刚学校

梁磊

一  原题呈现

“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举办了“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的主题论坛,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有老师说,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不只是体育学科的事,也是其他学科的事;还有老师提出培养阳刚之气,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未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该校学生的身份,谈谈你对学校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感受与思考。

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角度自选,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二  构思指导

本次作文核心话题是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写作应围绕核心话题展开,如:何谓阳刚之气?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不难发现,该命题的意图并非聚焦于狭隘的男性气质,而是着眼于提升个人乃至民族、国家的精气神。回归材料,挖掘已有的思辨点如下:

(1)阳刚之气的培养,不分男女,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内在精神品质的要求,而学生阶段是人格精神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特别注重。

(2)阳刚之气的培养,不分学科,“野蛮其体魄”固然重要,“文明其精神”更不可缺。

(3)阳刚之气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还关乎民族、国家,少年强则国强,民阳刚则国阳刚。

对该考题的构思立意,考生容易落入的误区主要有:

一是论述中心偏移。材料及限定中一再提到“学校”“学校培养”,似乎有引导考生着眼于学校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之嫌,而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培养,却是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结果。这一信息可称为画蛇添足,着重于此的考生难免将表述重心放在学校的态度及做法上,这样则难免陷入空话、套话,个体独特的思考难以着力。

二是观点表达浮泛。材料中有“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这样的关键信息,考生基本都能围绕此作文。但若对阳刚精神内涵的归纳概括不够精当,容易陷入泛泛而谈的境地。部分考生可能会把优秀卓越的人物的所有优秀品质都归之于阳刚之气。同时,佐证不力是表達浮泛的另一表现。有部分考生思维懒惰,举例随意,似是而非地阐释,所举人物和事例就不能很好地佐证观点,无法打动读者。

为避免误入误区,在构思立意时,应注意以下方法:

1.拆分阐释,挖掘概念内涵

何谓阳刚之气?借助拆分法解析字词:“阳”即阳光,可引申为积极向上、温暖、光明之义;“刚”即刚强、刚毅,性格耿直之意。将这两个字合并,其内涵侧重于表达个性,最浅层的理解就是积极向上、能够直面困难、坚忍不拔。这种气质不但关乎个人,更关乎民族、国家,进而可深化为:(1)发扬踔厉、奋发有为、自强不息;(2)格局高远、胸襟开阔,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3)面对困境、坎坷、磨难能够不畏葸、不逃避,有恒心与毅力;(4)淡泊名利,看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

可见,“阳刚之气”不但是形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不但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不但是当下应有的精神气质,也是文化传承的底蕴、品格。站在这样的角度与深度来构思写作,才会有思想的深刻性及内容的丰富性。

2.针对现实,关注社会痛点

为什么要提出着重培养学生“阳刚之气”这一话题呢?这恐怕就要结合当下功利化的教育现状对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冲击谈起。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敷衍为一句“教育功利化”就万事大吉了。

功利化的教育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着眼于个体的得失成败,只谈分数,过度关注分数导致学生健康人格和独立精神的缺失,甚至是人生目标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因此乱象横生:教育“剧场化效应”不可逆转;“丧文化”“饭圈文化”“精致利己”“对一夜成名的向往”等现象甚嚣尘上;“躺平”一代、“佛系”青年层出不穷;“受挫能力差、玻璃心”“人间不值得”“活着无意义”等思想泛滥涌现……

语文核心素养意在提升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思辨及审美能力、表达及交流能力,而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痛点问题,才能有现实针对性地思考问题,进而对症下药,试图深入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情动于中,诉诸笔端,就是由思考而表达的能力提升过程,此乃作文命题意图之所在。

3.分层追问,有效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阳刚之气”应是阐释的重点。那么如何解决呢?在原因追问时就可分层分类,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需要以不同的态度应对。比如“阳刚之气”为何缺失?不外乎是三者合力之结果:社会风气影响、家庭教育侧重学业分数、学校教育陷入功利化。

不妨再深入一步思考其背后的成因:社会风气何以如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怎样才能走出怪圈?

社会风气背后的推手,恰恰是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啊,而教育成为“稻粱谋”的工具与手段,不是大家都在急功近利、汲汲以求功名富贵的体现吗?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那么一种阳刚之气一旦缺失,自然人人焦灼、人人短视、人人自私。所以,需要改变的不是大环境,而是小环境。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国家如何提倡,如果没有每一个人内心的改变,那么仍是枉然。

没办法为全世界铺上地毯,但可以为自己穿上鞋子。从这一角度来看,改变个体认知、改变每一微小环境、从我做起,显得尤为可贵。这样从回归自身来思考,提出的解决策略就会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现实意义了。

三  佳作展示

佳作一

阳刚者行远

追根溯源,我皇皇华夏,本是一“阳刚之国”:太和殿疏朗雄伟尽显阳刚之美,靖宇像面容刚毅状极血气之势。悠悠岁月,间有阳刚男儿,实国史之幸也。

此后荣辱黯淡,热血难凉。李小龙一脚踢不碎哽咽于中国人心中“东亚病夫”的喃喃。金庸“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理想是国民的恒久追求。一言以蔽之,培育刚阳之气,实乃吾国时代之大任。

此气工于谋人。民族血性,非男子独有。有道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春风代渡,木兰铁骑越关山;百家朝宗,武瞾辞令归新统。不乏惊才艳艳女巾帼。珠玉在前,吾辈青年女郎岂能蒙尘于后?女性的铭牌并非温婉宜家的注脚,炼柔为刚当比肩男子彰显独特美丽。

然而阳刚不仅需突破性别槛笼,更应攀登一种宏观高度。

纵然毛主席“野蛮其体魄”铿锵有力,如今少年行途上更背负了“全面发展”的包袱。王维《少年行》是肆意的“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曹植的《白马篇》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满眼意气风发。要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怎能空有体魄,那与蛮夷何异?心性之坚亦当阳刚。诗文疏宕满乾坤,文才之刚;妙语连珠辩是非,言语之刚;亦有数理钻研作理性之刚,谓之坚韧,上下而求索者,无一不阳刚。

今之众子弟,学校是他们培养阳刚之气的最佳场所。一味填鸭式教育追求的是肤浅的知识堆砌,而少年心性根骨大受磨损,不可长远。少年当自强,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少年应负凌云志,穷且益坚,于淬炼中体味凛冽的快意,当得一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教育是支撑的鼎,志向便是其下燃烧的薪火,气不尽,火不灭,于是少年之气血永远沸腾,国之巨轮亦得缓慢向前,驰而不息。

学校之责,任重道远;少年之志,经久不息。我为少年,有经受苦寒磨砺之坚韧,有青云平步之前景。最好的阳刚之气,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青春光阴,不要去聆听枯燥乏味的聒噪,不要去纠结失败的过往,不要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无知和平庸。那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

活出阳刚之气来,一切都值得你的血性。

本文可取之处在于:以丰沛的情感输出感染打动读者,以层递式的结构清晰地呈现鲜明的观点,以翔实生动的事例证明观点。

情感的丰沛体现在行文的斩截与句式的齐整。语言流畅毫不拖沓,起句即点破观点,在结尾处将教育与个体志向、学校与学生结合在一起思考,因其情真意切足以打动读者。

层递式的结构非常清晰。起笔由古及今提出观点;其后由阳刚需要突破男女“性别槛笼”而至“攀登一种宏观高度”。再来谈如何培养,其一是学校乃“最佳场所”,其二指向“少年当自强”。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思路明晰。

事例翔实而生动,一方面展现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语言的熟练运用技巧,这是值得借鉴的。

佳作二

一点阳刚气 千里快哉风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的阳刚之气,彰显着我们对学业、生活、社会的积极态度,使我们迎难直上,勇于担当。

阳刚之气,体现为学业上的进取之心。求知原是人的天性,《周易·蒙卦》就有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在学业上保持阳刚之气,意味着对知识具有纯粹的态度,坚定不移,不受功利环境、拜金风潮的左右。孔子韦编三绝,张溥七录七焚,自然不是为了博取金钱、名望,而是对知识的真正追求和热爱。古希腊哲人就曾云:哲学是爱智之学。努力做一个有进取心的求知者,是每一个青年学子的应有之义。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展现的求知年代距我们并不遥远。秉承先贤遗风,做真正的求知者,民族就有希望。

阳刚之气,体现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中,就有聂海胜老骥伏枥,57岁三探苍穹;刘伯明家境贫寒,靠苦读实现梦想;汤洪波无惧奋战十一载,逐步起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综观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没有自强的国民。拥有自强之火就有了奋战的动力。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中呐喊道:“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宣称:“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唯愿今日的青年不要钻进象牙塔,而要时刻保持热爱生活、迎接未来的态度,多几个真正的乐观者,国家就能前进。

阳刚之气,内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人戏谑地形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是“与我无关”。这种人生态度,恐怕就连主张清静无为的老子也是不会赞同的,更何况是儒者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的豪言壮语。从信仰坚定、在烛光下译出《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放弃优渥生活、回国开拓地质力学的李四光,到钻研“万米地质钻”的黄大年、发射第一颗量子卫星的潘建伟,中国向来不缺少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青年中有这样的“脊梁”,加上理想的激情、青春的热血,社会何愁不能前进?

一点阳刚气,千里快哉风。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环境。我们也要有成才的意愿,不退却、不畏惧,努力成为勇于担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孟子名言引入个体对阳刚之气的独特解读,即“彰显着我们对学业、生活、社会的积极态度,使我们迎难直上,勇于担当”。

并列式结构非常清晰:“阳刚之气,体现为学业上的进取之心。”“阳刚之气,体现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阳刚之气,内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个段落分别从自身学业、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三个角度阐释,逐层深入。标题与结尾照应紧密,层次井然。

事例从古及今,排比事例的应用显示其丰富的素材积累。语言运用熟练,同时尾段对同时代青年的呼告,句式简短,语言爽利,尤显态度鲜明而有力。

猜你喜欢

阳刚之气阳刚学校
女汉子和假妮子
心存阳刚之气,书写青春华章
“阳刚之气”需要阳光和风雨来培育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康熙:阳刚雄健
觉醒
分布式电驱动商用车驱动防滑控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