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2-05-30郑媛刘毅君杨俊逸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OBE理念

郑媛 刘毅君 杨俊逸

摘  要: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兴起,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方面面临着与绝大多数应用型课程一样与实践相脱节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生源质量差异、学校发展定位的变化而带来诸多教学挑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法,从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分别从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入手,系统梳理了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点,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创新思路与具体方法,力求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优质课程的打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OBE理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9-0177-04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基于管理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该课程深入讨论了“组织中对人力资源这一特殊的战略性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彭剑锋,2004)。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的发展,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方面面临着与实践相脱节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生源质量差异、学校发展定位的变化而引发诸多教学挑战。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定位的应用型高校而言,课程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1.通过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2.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相关考级考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并适当穿插实践教学课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后续研究型人才开发奠定理论基础。而这些特点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却存在较大差异。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后发现,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问题(如图1所示)。

其次,为了进一步探寻课程教学问题的特殊性,课程团队成员通过对授课班级学生的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调查,总结归纳了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1.知识点多;2.学完记不住;3.不会应用;4.知识点难理解;5.部分内容枯燥;6.学习目的不明确;7.学习缺乏主动性。

为了尽可能地解决以上问题,课程团队成员认为可通过系统梳理,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应用型高校学生生源情况分析和学科专业特点,把课程改革与创新方向确定为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分别从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和创新教学评价入手,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工作。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一)教学理念创新——OBE教育理念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针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学习缺乏主动性”问题,首先,就是全方位引入OBE教育理念[1]。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先深入思考几个问题:1.本课程期望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可以采用哪些途径帮助学生获得以上学习成果?3.要建立怎样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以上学习成果达成?通过问题1的回答,任课教师可以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2的回答,任课教师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3的回答,任课教师可以解决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的创新问题。

其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则要求任课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从原本的“教师、教材、课堂”向“学生、收获、体验”递进。也就是说,任课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目标提升

围绕新文科的育人目标,结合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任课教师在知识目标、能力素质目标和育人目标上要进行全方位的升级[2]。

1.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事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能力与素质目标

在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 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待人接物、提升自我和他人的基本素质。

3. 育人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教学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

针对“知识点多”和“知识点难理解”问题,课程团队成员采用了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3]。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与学习资料,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教学重点从理论知识讲解转移到对学生专业能力与核心素质的培养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深度融合权威教学资源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智慧树”平台等,并可根据教学大纲内容重点关联课程,如四川大学商学院开设的国家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上海海事大学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分别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资源推送预习视频,在课中对预习视频中重点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在课后利用教学平台完成自测练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实时掌握学生觀看预习视频和完成课后测验的情况。

(四)教学内容创新——个性与共性结合,突出思政元素

1. 优选教材,强调案例教学

教材的选择也是课程教学创新的关键点。一方面,要充分参考近年本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可的专业教材,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所在高校的生源情况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反复对比多本教材,将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弥补单本教材的局限性。

针对“不会应用”和“部分内容枯燥”问题,任课教师可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案例选取和讲解上狠下功夫。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强调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紧密联系,又要强调案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次,在案例讲解与分析过程中,抓住事件发生的关键点,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共6个要素介绍案例,层层深入,抽茧剥丝,力求能深刻理解并吃透每一个教学案例。

2. 思政入课,凸显价值引领教学

针对育人目标的落实,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教学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素材选取上丰富且立体,涵盖了人物传记、时政新闻、国家政策法规、经典思政教材、典型企业案例等[4]。力求通過多种教学方式和情景设计,潜移默化、真情实感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打造有爱、有温度的课堂。其中,部分思政元素设计举例如图2所示。

(五)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PBL教学方法与智慧教学平台融合

1.采用PBL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针对“不会应用”和“学习缺乏主动性”问题,任课老师通过创设一些与企业实际情况联系紧密的问题和情景,充分利用PBL(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位学生。同时融合案例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力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中心位置。以“离职面谈”这一知识点为例,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如表1)。

2. 深度融合智慧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针对“学完记不住”和“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微助教”“雨课堂”“云班课”等智慧教学平台深度融入教学各个环节[5],实现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考勤管理、课件及教学资源发布、小组成绩管理、小组评价、课后作业发布与收集、直播教学等教学全过程的实施与管理。

(六)考核与教评创新——过程性考核与多维度、多方参与的教评

1. 突出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体现教学全过程

针对“不会应用”和“学完记不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在传统纸质考试方式下,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分值(占比50%),拓展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主要考察点,分阶段、分类型的全方位考核学生学习成果。如针对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了阶段性考核内容。首先在“教学阶段”以小组项目汇报、案例分析和随机点名问题回答为考核方式;在“理论测试阶段”以期中考试、线上自测、课堂练习题、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在“应用评价阶段”以调查报告、课后作业、小论文为考核方式。针对以PBL(项目式学习)教学法中项目小组的考核则采用了由同学线上匿名打分,通过雷达图进行多维度评价的方式。

2. 多维度、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问题,课程团队成员认为应采用多维度和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一方面,“多维度”能打破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单一评价指标的方式,逐步融合前导与后续课程的联系,进行多课程、跨年级的评价机制。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理论前导课程,其学习效果将在后续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课程或“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中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多方参与”能打破任课教师作为教学评价核心的固有模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环节,同时引入同行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和教学团队内部评价,促进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要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就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仅依靠单一的模式或手段创新很难获得突破性教学效果,也很难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展望

一门课程的创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线教学工作者融入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课程团队成员认为未来还可在以下方面持续跟进并开展研究。

一是,OBE教育理念与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问题。虽然如今OBE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与不同学科背景,特别是在新文科的建设要求下深度融合,还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与广度问题。同样是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要打造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文科课程,就必然需要深度挖掘生动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如何拓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积累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宝霞,宋毅,李平. 基于OBE理念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课程设计与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在线课程为例[J]. 职业技术,2022,21(01):76-81.

[2] 陈奕奕,陈佩佩. 高校数智化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 管理工程师,2022,27(02):70-75.

[3] 郭玉冰,姚斯琴.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03):32-35.

[4] 苏玉娥.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4(01):16-22.

[5] 冯艳娟. 基于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9):165-167.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OBE理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