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伏笔,前呼后应
2022-05-30王丽华
王丽华
名作片段
疼痛似乎在睡着的女人身上狠掐了一下,她倏地醒了。丈夫马上帮她踩背,小女孩也在一边帮她揉着胳膊,他们像是要把疼痛从她身体里挤出去。
小女孩亮着嫩嫩的小嗓子说:“妈妈,你看我自己梳的头,好看吗?”女人立刻说:“好看,我的宝贝是天底下最美的宝贝!”
她坐起来,把女儿抱在怀里,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她们彼此会意地眨眨眼睛,拉了钩!
一天一天,女人在无边的疼痛里熬着,刚挺过一阵,接着又来了更猛烈的下一阵。疼痛让她常常满头大汗,看着让人揪心不已。她却总是咬着牙说:“孩子还等着我,和她手拉着手回家呢!”
她最终还是离去了。
那个早晨,小女孩的眼泪成串成串地掉下来,却一直没有哭出声。我看到她紧咬着嘴唇,小小的身影孤独而无助地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就怜惜地走过去,蹲下身问:“那一天,妈妈在你耳边说了什么?”
她眼睛里闪着倔强的泪花,说:“妈妈告诉我,记得每天一定要吃一颗苹果,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可以对苹果说。吃完了苹果,妈妈不论在哪里,都听得到我说的话。”
(节选自朱成玉《如果苹果长了耳朵》,有改动)
技法点拨
上面这段文字中,女人生病了,而且是绝症,自知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她把年幼的女儿“抱在怀里,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这一描写,为后文“我”向小女孩询问她妈妈当时说了什么埋下伏笔。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伟大的母爱瞬间感动了每一个阅读者。
所谓伏笔,就是指记叙过程中,为了使下文出现的事物水到渠成,不让人有突兀疑惑之感,便事先在前文有目的地进行记叙描写,以作铺垫。这种前文为后文预埋线索的做法,看似闲来之笔,实为匠心独运,使得文章更加严密紧凑,含蓄有味。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伏笔手法进行写作呢?
技巧一:通过描写环境巧设伏笔。这是经常运用的伏笔手法,即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从而为后文的故事情节铺垫。
技巧二:通过刻画人物巧设伏笔。一般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设置伏笔,后文再巧妙照应。即让人物说一些奇怪的话,做一些反常的动作,流露一些与众不同的神情;然后让后文的故事情节呼应这些言行、神情,形成完美的照应。
技巧三:通过记叙事情巧设伏笔。即在行文中记叙某件事情,而这件事恰恰是后文某件事情的起因,从而形成照应。
仿写片段
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举行的“青春永向党”演讲比赛。星期天上午,我撰写好演讲稿,练习了几遍,内容已基本能够记住。回放了一下录音,字正腔圆,没有什么大问题。我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拿一个奖应该没有问题。妈妈见状,提醒我一定要反复练习,不能大意。我不以为然,觉得凭我的记忆力和应变能力,不足为虑。
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上场了,本来自信满满的我,一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心一下子就蹦到了嗓子眼儿,刚开了头,就紧张得忘词了,僵在那儿,像个木桩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我连个鼓励奖也没得到。
仿写佳作
妈妈,你辛苦了
朱 丹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我发现妈妈正在收拾衣物。爸爸见我一脸疑惑,解释道:“妈妈要到外地出差一趟,昨天晚上接的电话,时间比较紧,上午8点半就要到单位集中出发。”
妈妈在政府部门工作,临时出差是常有的事,这不足为怪。我瞟了一下妈妈堆在沙发上的行李,除了衣服,还有一双雨靴,一大袋一次性雨衣。而妈妈每次外出必带的那个装满各种化妆品的小红包却不在其列,取而代之的是两瓶普通的面霜。妈妈匆匆吃过早饭,拉着行李箱走了。
本以为妈妈两三天就会回来,可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仍不见她的踪影。虽然我学习任务紧张,每天能与妈妈相处的时间不多,可这么多天不见妈妈,心里生出深深的思念来。吃晚饭时,我忍不住问爸爸:“妈妈到底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电话也不给我打一个?”
爸爸和爷爷奶奶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对我说:“丹丹,实话对你说吧,你妈妈暂时不回来了,她这次出差很特殊,下乡驻村了……”
由于上海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而我们这边临近上海,农村有许多人在上海务工、做生意,同时,许多村镇是上海的蔬菜供应基地,人员来往十分密切,抗疫形势非常严峻。市里为了扎牢防疫篱笆,阻断疫情传播,决定选调一批党员干部下乡驻村,协助抗疫。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听到这儿,我的心头猛地一紧,驻村条件艰苦不说,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为在一线排查,谁也不能保证不会碰到从外地回来的高危人员。我赶紧拿过爸爸的手機,拨打妈妈的电话,但响了好长时间都没人接。随后,一条短信蹦了出来:“在开会,结束给你打!”
爸爸拿过手机,点开一条视频给我看。视频中的人脸晒得黑黑的,穿着高高的雨靴和蓝色的一次性雨衣,头发凌乱地贴在额头上,正在向一名群众宣传防疫政策,了解他家亲人在上海的情况……这不是我的妈妈吗?怪不得她这次出差带了雨衣、雨靴,原来是早有准备……
我关掉视频,打开微信,给妈妈留言:“妈妈,你辛苦了,你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我们等你平安归来。”发送成功后,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滴在了手机屏幕上。
两个月后,妈妈终于完成了驻村任务,回到家时,我一下子惊呆了——这个瘦弱的、晒得黑黝黝的、像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的女人,是我的妈妈吗?泪水夺眶而出,我抱着妈妈,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妈妈,你辛苦了!”
点评
文章记叙了妈妈下乡驻村工作的事情,精选了妈妈出发收拾行李、“我”询问妈妈为何还不回来、爸爸让“我”看妈妈工作的视频、妈妈完成任务归来等情节,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党员形象,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动之情。行文过程中,作者巧设伏笔,通过妈妈收拾行李时的不同往日,为下文写她穿着雨靴和雨衣进行工作做铺垫,从而形成呼应之势,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