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新 非遗 传承 走进缤纷非遗 筑牢文化自信

2022-05-30郭博文

华人时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活动文化

郭博文

花树下,笑颜如花的女孩子们身着汉服,在镜头中模仿着画卷中古人的一颦一笑;在人来人往的景点或不知名的巷尾小店里,游客们欢声笑语,饶有兴致地把玩着独特精致的文创产品;在古色古香别致优雅的老茶馆里,客人们安静惬意地边听戏边喝茶……类似这样的场景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文脉,几千年来无论魏晋风度,还是唐宋文艺高峰,都镌刻着非遗文化这一精神产品的痕迹。在当今,我们应如何理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必然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中“活”起来、“潮”起来,是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有效路径和显著体现。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7日下午,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献礼党的二十大“苏新 非遗 传承”作品展暨颁奖典礼在苏州举行。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飏致辞,中央统战部六局相关领导,团省委书记司勇,省委统战部一级巡视员黄仕亮等领导出席活动。

展出新意

千件作品集结

活动中,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饱含热情、踊跃参与,通过非遗作品深情礼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表达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本次活动创新实现了两个“首次”:由江苏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文旅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文联9个全省新阶层中的自由职业人员相关部门首次联合指导,省新联会、省工艺美术协会、省非遗保护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4家非遗有关协会联手主办,多方共同搭建了一个层次高、范围广、领域宽的非遗技艺交流展示平台。

“您好,这是我的作品,想请您帮我申报‘苏新 非遗 传承作品展。”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泰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兴银杏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克正。

在得知省委统战部将组织开展“凝聚新力量 筑梦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献礼党的二十大“苏新 非遗 传承”作品展后,陆克正特意带着自己的银杏根雕作品“银杏魂”来到泰兴市延令街道南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名。

陆克正表示:“作为泰兴银杏木雕传承人,把银杏木雕、银杏文化传承下去,我觉得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想用好的作品讴歌美好时代、表达爱党热情。”

在陆克正身上,让人看到的是 “工匠精神”背后的一份沉心静气与守正出新。如陆克正一样的非遗传承人在全省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匠心,乐于付出,以此次活动为平台,创作出包含雕刻、织绣、陶瓷等各类非遗作品,集中展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盐城市建湖县“冈西剪纸”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根发的剪纸作品《梦想 力量》以“青春、奋斗、梦想”为主线,展现青年人走进大山,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高邮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李峥嵘的作品名为《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寓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将统战工作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作品以鸸鹋蛋为载体,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蛋身犹如卷轴环绕,黑底沉稳大气,蓝字行云流水,整体精美别致。

用心不惜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岁月,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江苏非遗传统文化的古韵与风采,而最为耀眼的是作品背后跳动着的匠心。历时半年多,经各地初选和专家终评,在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千件作品中筛选出355件作品入展,100件作品获奖,通过大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希望将这份文化魅力展示给每一个人。

“秀”出创意

千万“粉丝”点赞

活动之所以选择在苏州举办,是因为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同时,还有昆曲、宋锦、缂丝等享誉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贵资源,更走出了一批如汪世瑜、姚建萍、朱立群等非遗大师,他们在国际国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

苏州非遗的背后,是精细文雅的江南文化,这里的每一位传承人身上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苏新 非遗 传承”作品展主题活动更是进行了多角度创新,通过新媒体手段,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边界,为传统文化创新赋能。

王飏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更多优秀的非遗作品和传承人带给全国、带给世界,积极团结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架好“连心桥”、画好“同心圆”,带领他们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凝心聚力。

手拿团扇,置身于亭台楼阁之中,百家讲坛主讲人、作家、文化学者魏新一边欣赏着昆曲,一边以体验式视觉向观众讲述着,“像是梦境当中,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园林艺术的想象的那种美。”

作品展开幕前,活动特邀6位网络“大V”实地走访苏州,与传承人手把手互动、面对面交流,并制作成“寻美江苏·寻美在苏州”短视频展示了江苏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与精彩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古老的书卷向世人展开,千年处飘散着它亘古不变的历史风韵。视频在网络上“吸粉”千萬,话题量已近7千万。

苏州“90后”“绣三代”通过网络直播连线多位非遗大师,多视角展示了如扬州乱针绣、东海水晶雕刻、大丰瓷刻、宿迁烙书烙画、宜兴紫砂陶制作等全省各地优秀非遗技艺,展现了江苏优秀的非遗文化。

彰显深意

千言万语话初心

活动中,相关领导为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示范基地授牌,活动指导单位领导颁发“苏新 非遗 传承”作品奖、组织奖,为“苏新艺坊”(非遗)授牌。

据介绍,“苏新艺坊”(非遗)是促进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载体。肩负着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的重任,秉持兼容并包的态度向大众开放,带动当地文化的繁荣、非遗产业的兴盛。此次,全省共有20家获评。

“苏新艺坊”(非遗)———沈绣非遗传承人周占贤工作室着重强化“传承”“创新”“服务”三大主题。通过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海门中学、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及海门中专增开培训班,带领学子感受沈绣魅力,每年计划新增培训200人。开展“魅力夏季”“彩色非遗”等活动,吸引学生走近非遗文化,争当传承人,精准培养一批能绣懂画、能画懂绣的新一代全能型人才。多次参加台湾、澳门、上海、深圳等文博会,刺绣产品远销到多个国家,把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倾力打造集“思想引领、人才培养、联络联谊、协调协商、作用发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统战工作服务载体。

“苏新艺坊”(非遗)———姜堰面塑工作室由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泰州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王洪祥打造。

其作品题材广泛,讲究精、细、活、神,手法细腻,造型别致,颇具神韵,再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同时又能反映时代审美新风尚,多件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荣获金奖,数次出国参加重大文化交流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省新联会会长魏青松表示: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表达了大家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江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歌》的作曲者、独立音乐人陈阳表示:参加活动后感触良多,下一步,要着力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讓作品以小见大,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引发观众强烈共鸣,鼓励大家坚定信心,用拼搏奋斗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省新联会社会组织分会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雕艺术家张嘉伟表示:我是一名非遗手工艺匠人,也是来自一线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工人,更是第一位获得海外博士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一双手来记录当代,讴歌祖国,我无比自豪和激动!今后,我会不忘初心,永铸匠魂,讲好优秀的中国故事,做好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螺丝钉”。

触摸岁月印记,追寻文化根源,感悟民族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坚守工匠之心,传承工匠之志,用一双双巧手将时代感融入传统美学,用心描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的新图景,以强烈的责任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活动文化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谁远谁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