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柳
2022-05-30顾一灯
众生的差别,原来可以只隔着几百米远,这是我们在万柳参悟的道理。
刚上大学时,万柳对刚刚从小城考进北京的我和Z来说,只代表某些博士居住的宿舍区。周末出去玩,我们会乘地铁去万柳的华联,用学生优惠吃一顿海底捞,或者到苏松府点生煎包加鸭血粉丝汤,这样就感到格外满足。
当时各种社交软件兴起不久,第一批网络红人里,不少凭炫富起家。抱着好奇的心态,我们有时也会点进他们的主页,认识了许多奢侈品的牌子,看到了极其奢靡的生活方式,心里没有任何波动,只是觉得有趣。过于遥不可及的事物,很难激发我们别的感情。
直到一天,我们和学姐在华联新开的日料店吃寿喜锅。午后阳光很好,我提议出去遛马路。万柳华联的地下一层直通地铁10号线,我们习惯了直接从扶梯上去吃饭、看电影、唱歌,从没打大门走到室外,好好看一看周边的街道和景色。
我们一人拿着一支冰激凌,绕过华联的后身,路过一家私立医院,转进一片陌生的领地。这里很安静,马路开阔,几乎没有车在跑,路两旁隔着棕红色的围墙,是低矮的洋房。见多了北京奇形怪状的建筑,此间的存在实在让人神清气爽。
然后,我们看到一位高大俊朗的父亲,他陪着骑着儿童自行车的小男孩从马路对面经过。三个人的目光同时被牵引。不同于那些身上挂着松垮背心的大汉,他穿着剪裁得体的衣服,全身只有黑和灰两种颜色,显得简洁又典雅。男孩有三四岁大,上衣的刺绣图案非常时髦。我们不自觉地盯着他们看,随着他们的脚步向前迈进,直到看着他们从大门进入围墙,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Z的冰激凌掉了好几滴在手上。
学姐说,你们知道吗?这里叫万柳书院,房子二十多万元一平方米,坐拥最好的地段和学区。然后她又呢喃了一句,你们说,如果我们有那个孩子的条件,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很不一样?
那是我和Z第一次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亲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天差地别。那也是我第一次从学姐的神色里,看到这样隐秘但真实的东西:有渺小,有卑微,也有不甘。
再到万柳吃饭,明明正开心地聊着无关紧要的琐事,也会忽然想起这一幕,想到仅仅相隔几百米,却需要用一生去仰望的生活。像一片狭窄的柳叶,被清风吹落湖面,原先平静的一汪水,忽地多了几缕涟漪。柳叶停在水上,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这个假期,Z在小城做家教,接触到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他们更加便利地了解其他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Z惊讶地发现,那些生活像大块的石头,从悬崖砸进湖水里,叫他们不得安生。
“如果好好努力,将来就能去更大的城市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更丰富的人生。”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老师,我注定过不了这样的生活。”
女孩将手机推到Z面前,播放一段有钱人的开箱视频。Z盯着手机看,大脑努力运转,却被越来越多的空白覆盖,不知道该和她说些什么。
到有了些阅历的年纪,再难给她编织不可能的幻梦,说只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就能收获想要的一切之类的话。我们在人格上平等,在精神上无分贵贱,但财富确实是有差别的,生活确实是有区分的,我们得面对这件事,而不是总想着掩饰或者躲开它。
但难道除了身家亿万、财务自由的人生,别的人生便都不值得一过吗?
不是这样。
在一线城市住豪宅自然是非常快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衡量快乐的标准只剩下这样一个单一的向度。没有必要因为一小部分人所谓好的生活,而将大多数人贬低到那样不值一提的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没有谁能替代。
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又有人提起类似于学姐当年的话。
“那种生在罗马的生活,你们会不会羡慕呢?”
我低头吃了一大口饭,用漫长的咀嚼来避开接话的机会。说从没有过这样的情绪,肯定是假的,可沉溺在自怜当中是不可取的。生在罗马还是小城,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设想另一种可能,非但无法带来任何东西,反而会徒生怨气。
另一个朋友说:“可是一路走向罗马,也是一种经历。生在罗马的人体会不到呀。”
仿佛天窗被打开,晴天的阳光洒进来,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干燥而温暖的气息。是啊,生在终点是一种快乐,往终点行进也是一种快乐,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什么,与想要什么都有人递到手边、送到嘴前相比,可是完全不同的滋味。
想要去喜欢的城市,就认真地听每一堂课,勤恳地写每一科的作业,换取漂亮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想要圆儿时的梦,就积极地去和相关的人社交,不放过每个潜在的机会,找到喜欢的工作,谋求热爱的事业。
当然会有无数挫败的时刻。它警醒我们哪里出了差错,需要尽快改正。它也告诉我们,要磨砺出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接受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之后仍旧不确定的结果。
Z说她想和那个小女孩聊一聊。生命的美妙,不在于我们住上了怎样的房子,开上了怎样的车,穿上了什么品牌的衣服,而在于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如意也好,无常也罢,试着去做好每一个环节,能收获的是一颗充盈的心灵,还有应对波澜往复的勇气。开拓我所能开拓的可能性,做出我力所能及的努力。
Z的神色很真誠,我也很期待女孩的改变。
顾一灯
北京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现居北京。小说、散文见于《中学生百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期刊,曾获第六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第七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及第八届二等奖,作品多次入选《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儿童文学年选》等。著有长篇小说《冰上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