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光荣成为庐陵校园新风尚

2022-05-30宋晓涛曾宪瑛

江西教育A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孩子

宋晓涛 曾宪瑛

2022年4月21日,吉州区曲濑镇上塘小学联合吉安市韶山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上午,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两所学校的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来到上塘小学劳动基地辨认蔬菜,为蔬菜松土、除草、搭瓜架;有的来到学校艾叶种植园摘艾叶;有的挑艾叶、洗艾叶;有的揉面团、做艾米果。不一会儿,一锅锅美味诱人的艾米果就在他们手中出炉了,大家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下午,孩子们来到上塘小学劳动教育试验田,他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脱下鞋袜,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先去田里拔秧苗,后分成几个小组下田插秧抛秧。劳动现场,孩子们热情高涨,一开始不熟悉插秧抛秧技巧,在行家的指导下,孩子们慢慢学到了技巧,越干越有劲儿,越干越快乐。

这是吉州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剪影。

2021年5月14日,吉州区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2年5月20日,吉州区在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活动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2022年6月2日,吉州区教体局主办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现场交流会在五里小学召开。

树牢劳动育人新理念

近年来,吉州区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育人目标,着力打通“知”“行”之间的转换通道,让孩子们在做、学、玩、思、创中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目前,‘我劳动、我快乐、我光荣在全区校园内蔚然成风。‘眼中有活想劳动、手脑并用会劳动、激发创新爱劳动的新时代学生,成为我区素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吉州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军说。

一是强组织。吉州区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抓手,下发《吉州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建立健全月调度、季汇报、年考核等制度,创新搭建劳动教育“名校帮带”“校长论坛”“师生比拼”等平台,推动学校落实劳动教育。

二是强队伍。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等资源,聘请240余名有职业专长的家长、本地有名的工匠和手工制作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劳动教育人才库,储备专家50余名。深入挖掘学校劳动教育教师潜力,组织各学校开展劳技优质课竞赛、课例评选、专项培训等活动。凤凰小学颜丹老师的劳动教育现场展示微课,获2020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三是强宣传。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活动、宣传栏和微信公众号、美篇等载体,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全区深入人心。吉州区总工会组织“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赣鄱劳模进校园宣讲活动,邀请“吉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习峰,到石阳小学为孩子们讲述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

四是强考核。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总体情况纳入全区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将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态度等归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特别是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以劳动课程内容里十个任务群为主导,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反思性评价记录表、劳动表现综合评价表、校园劳动活动表现评价表等,让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灵活劳动教学新方式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折叠、旋转、下剪……在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剪纸项目)仁山坪小学的孩子们手中,转眼间,金鱼、小熊、兔子……一幅幅形象逼真、生动传神的剪纸作品就展现在眼前。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一种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依托每周四下午的“1+1”素质教育活动,仁山坪小学将剪纸与美术教育有机融合,组建剪纸班,开设剪纸活动课,系统编排剪纸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品格。孩子们通过剪纸,传承千年传统艺术,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既开发智力,又陶冶情操,“剪”出缤纷童年。该校被评为吉安市“一校一品”先進学校,正在申报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吉州区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让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第一课”。

一是建立“3+N”课程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职学校实训课不少于16学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逐步形成“3+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足开好、开出特色。“3”为全区各级学校统一的园艺、厨艺、手艺课程,“N”为各校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的自选课程。长塘中心小学分年级编印了《学生劳动教育手册》,劳动项目包括叠被子、拖地、剪纸、种植蔬菜等,充分考虑低、中、高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二是实施“一校一品”特色清单。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管理的通知》,对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全学段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内容等进行指引。各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基础,制定“一校一品”特色劳动教育清单,为学生创造出适合学、大胆做、有智慧的劳动机会。兴桥中学打造1800平方米的蔬菜种植基地,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劳动中,着力培养思想高尚、品德优秀、健康快乐、阳光向上的学生,为成才起好步。

三是推出“六个一”实践活动。“六个一”即:一次劳动主题教育、一次校园劳动实践、一次家庭劳动实践、一次校外劳动实践、一次劳动技能大比拼、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持续擦亮“劳动周”品牌,推动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北门小学结合“双减”政策,以一年级剥豌豆、二年级系红领巾、三年级系鞋带、四年级包饺子、五年级学插画等形式,推出“劳动小能手,快乐大比拼”劳动周实践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劳动兴趣,提升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拓展劳动实践新阵地

坚持“面上整体推进,点上突出特色”工作思路,有效整合校內、校外资源纳入劳动教育阵地,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享劳动之乐。

一方面,打造一批示范学校。吉州区应对城区学校用地紧张的现实困难,鼓励各校充分利用楼顶、花园、空地等“闲置”土地积极建设劳动基地,推动打造省、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11所。五里小学建成以3000平方米“空中生态园”为主体的农耕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定期参加劳作,体验农耕文化,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生活中增长知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编印校本教材《四季农耕》,将农耕体验作为开学第一课,把“农耕教育进校园”作为特色课程之一,培养孩子们“知农爱农”情怀。

另一方面,开辟一批校外基地。深入探索“农业+”“工业+”“科技+”“旅游+”等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模式。依托区内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国防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特色产业基地、旅游景点等,启动第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组建专家组对各申报基地的课程开发、研学队伍、组织实施、安全保障、服务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景式“会诊”,建成校外劳动教育基地7个,扩充校外劳动教育课程70余项。

促进劳动素养新提升

吉州区保育院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2022年6月开展了“‘五动童年,绽放笑颜”劳动月系列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访谈主动了解劳动是什么,以剥豌豆、种菜、爱心义卖、叠被子等方式体验劳动的辛勤付出,从小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劳动彰显自我力量、获得自我成长,也收获劳动的喜悦和成就感。

吉州区把劳动教育作为“学以成人”的重要一环,探索家校合作有效路径,鼓励家长成为孩子们劳动的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切实让家庭成为培养孩子爱劳动、懂劳动、会劳动的“第一所学校”。

一是教育引导,让孩子争做服务者。各学校联合家庭开展“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明确孩子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学会生活技能,通过洗衣、叠被、煮饭、洗菜、刷碗、拖地等,让孩子练就“十八般武艺”,实现家务劳动日常化。

二是示范引领,让孩子争做志愿者。结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积极带领孩子参加“河小青”“小小讲解员”义务讲解、尊老敬老、文明城市创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吉州区组织“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寒暑假到庐陵生态园、城市展览馆、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等景区馆所开展义务讲解500余批次,服务游客1.3万人次。“小小讲解员”入选2019年全国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三是实践引路,让孩子争做劳动者。吉州区积极组织开展“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学农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进乡村,到校外农耕园果园等基地,参与挖红薯、拔花生、采摘水果等劳动实践。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孩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