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知足”与“不知足”
2022-05-30欧阳德祥
欧阳德祥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书中,收录了几首有关人生“知足”与“不知足”的趣诗。
其中一首是《知足歌》: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就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就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就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就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还有一首叫《不知足诗》: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食又思衣。身着绫罗和绸缎,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和四妾,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又叹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还想南面做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其实,人的“知足”与“不知足”,看是对什么而言。不知足,乃人之本性。贪欲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欲望,什么都知足了,也就停止了向上的动力和争取更美好的努力。鲁迅先生曾說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当然,这里说的“不满”,不是指个人对官位、权力、名利、金钱等各种欲望的追求,而是对个人知识、素质、能力、奉献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满足。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要有一股不知足、永不满足的精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每项事业的前进,每项发明的产生,都起点于不知足。正是这种不知足,才推动了科学的不断探索、攀登和创新,推动着社会向文明、富裕、和谐的不断进步。不知足,永远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驱动力,永远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主题,永远是人类促进社会前进的原动力。
当然,如果将不知足用在了个人对官位、权力、名利、金钱等各种欲望上,那这种不知足就变成了禁锢个人的枷锁,甚或导致欲望迷津,怪力乱神,整个人就会毁在不知足中。从查处的众多高官、高管案件看到,他们身居高位,可他们却欲壑难填,永不知足。结果“贪欲反为贪欲误”,落得不仅失去了原有的东西和人生自由,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知足,是人生存的智慧。明代吕坤认为:“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写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耕种一块薄地,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对农夫说,只要你不停地往前跑,你跑过的地方就全归你所有。农夫兴奋地拼命地向前奔跑着,累得不行了也不听人劝告停下来歇歇。最后,他终于心衰力竭,倒地而亡。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不知足的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知足,是人生活的境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寄张十八诗》中写道:“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人生在世,官有多大才算大,名有多高才算高,钱有多少才算多。其实,一个人所需的物质、金钱十分有限。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而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为了躲避法西斯的迫害而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1.6万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这么多钱?能否少一点?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人们大惑不解,他脱口道:“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惟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他还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于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真乃人心足,处处福。
知足,是养生保健的良方。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说过:“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佛家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保持心里的平静,不对世间欲望作无尽的追求。《清静经》中说:“遣其欲则心自静。”心无妄想梦魂安,因为“知足则常乐,常乐则无忧,无忧则心顺,心顺则神不扰,神不扰则精保,乃养生之道也”。
知足与欲望是成反比的,欲求越多满足越少,其欲多多,其乐少少。“事能知足心常泰”,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个人欲望的知足是快乐的根基,也是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