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四“立”四“新”开创生态环境信访新格局
2022-05-30李汉龙
李汉龙
近年来,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生态环境法治平台,不断开创汕头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制度立本,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年,我市机构改革新组建了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执法局”),列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内设投诉举报科,负责全市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负责人向笔者介绍,执法局发挥“局队合一”的制度优势,统筹和调配全市的生态环境执法资源和力量,统一指挥调度重点信访案件,可以调查处理较大、跨区域环境污染事件、污染纠纷和生态破坏的案件。
据介绍,执法局建立起“7+24”的环境应急值班制度,每天均有一个环境应急处置分队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处置分队由2至3名执法人员组成,并安排执法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保证第一时间接处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落实监测、第一时间切断污染源、第一时间采取处置措施、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人民群众筑牢环境安全的绿色堤坝。
通过创新建立“一个部门、一支队伍、一套制度”管理模式,全市环境信访投诉和污染纠纷实现“一盘棋”组织协调、“一竿子”到底调处、“一本账”集中管理。2020年,汕头市生态环境局修订出台《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奖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办法》,降低举报门槛,提高奖励金额,充分发挥全国首创的“双匿名”有奖举报模式,助力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催化剂”作用。
《办法》施行以来,已有4000多位热心市民提供环境违法行为线索612件,兑现奖励91宗共135.9万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44宗,移送刑事立案17宗,构建起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加快打造生态环境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其中一例非法印花作坊通过暗管违法排放污染物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
此外,汕头以《信访工作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制订出台《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信访管理办法(试行)》和生态环境信访工作考核、领导接访工作、信访约谈工作、信访督查督办工作、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工作5项工作制度,夯实生态环境信访工作制度基础,将环境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反映环境问题为核心,以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信访举报“不空转”、群众呼声“有回应”、矛盾纠纷“零激化”。
科技立身,
构建智慧信访新平台
2021年,执法局开发建设汕头市生态环境信访管理系统平台,整合了生态环境部12369环境信访举报云平台、汕头市政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系统平台、汕头市信访局信访信息管理平台环境信访数据,实现不同来源渠道环境信访案件“一网录入”,形成环境信访“集中受理、分级办理、跟踪管理”新模式,构建起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环境信访业务办理实现案件登记、转办、督办、办结回复、满意度调查等全链条闭环管理,推进实现让群众的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
据介绍,执法局还深入挖掘云平台数据潜力,利用GIS技术加强定量分析和综合研判,精准定位环境问题根源,既对云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又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对群众集中、反复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执法局提早实施预警,专案专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对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执法局加强部门联动,移交相关部门深入分析研究,预测环境信访热点问题的变化趋势,为环境信访决策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于提前部署、及时防范、有效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
近期,执法局新建了信访接待室和信访候访室,开启“线上办理全过程留痕+线下接访全流程监控”的双闭环智慧信访工作模式。“信访接待室面积约15平方米,配备了视频监控、沙发、座椅等,硬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人员齐备,能够保证各项接访流程、来访记录、工作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接待室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实时监控,来访和接访的全过程有据可查,达到了安全、保密、实用的要求。”执法局负责人一边带着笔者参观信访接待室,一边向笔者详细地介绍。
笔者观察到,旁边的信访候访室也设有休息座椅,并安装了饮水机、空调等设施,《信访工作条例》、各级信访制度、上访流程、来访需知等海报资料挂在墙上醒目位置,在提升群众候访舒适度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生态环境信访工作的水平。
服务立信,
构建亲清政商新生态
2021年以来,执法局按照汕头市委“工業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部署,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企业并行,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成功打造“执法+帮扶”护企暖企执法新模式。针对澄海区盐鸿镇“牛蛙养殖污染”“饲料加工厂污染”扰民问题和潮南区涉VOCs企业环境治理的堵点痛点问题,执法局专门为企业制定了“一厂一处方”,帮扶企业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同时,执法局结合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两特,即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特色传统产业;一大,即大健康产业)产业布局,深入潮阳、潮南区的印染园区和投诉热点难点区域开展“一季一帮扶”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实际困难和问题,寓服务于监管,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受帮扶的企业在环境信访方面实现“零投诉”,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驱并进,让当地逐步驶上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2年5月25日,汕頭市生态环境局和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收到深圳一家公司负责人专程送来的两面锦旗。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其企业因上市原因需要与汕头市投资合作项目做上市访谈,于2022年1月11日通过“粤省事”向汕头市12345市长热线提出“上市访谈求助”。
“我们没有想到,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的同志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仅仅用了2天就帮我们公司顺利完成了访谈工作。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汕头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工作力度和汕头政府部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该公司负责人欣喜地告诉笔者。上述举措,充分体现了“汕头速度”“汕头温度”,展现了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帮扶”模式的成效,彰显了汕头生态环保铁军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让亲清政商新生态蔚然成风。
担当立行,
构建源头治理新常态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充分发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的作用,推动‘上下‘左右信访治理体系协同联动,全市生态环境信访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由单打独斗向抱团作战、由事后调处向源头治理‘三大转变。”执法局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
汕头借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办理模式,成立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重点信访案件提级办理工作专班,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协调推动重点信访案件的调处和化解工作。坚持重心下移,严格落实重大生态环境信访案件由领导包案的制度,每月开展一次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积极主动回应群众诉求。
该负责人强调,执法局坚持关口前移,每月开展一次全市环境信访形势分析,梳理排查、科学研判生态环境领域各类矛盾风险,为环境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提供重要参考。坚持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健全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问题集中信访专项治理,持续推动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狠抓初信初访办理提质增效,推进生态环境信访重点工作,强化“弱信号”处理,将问题发现在萌芽时刻,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2021年汕头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0515宗,已全部办结,办结率、部门满意率均为100%,未发生因环境信访问题引发越级上访及群体性事件,全市环境信访形势总体平稳。2022年1—6月,汕头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4842宗,同比减少8.10%,办结率98.16%,部门满意率100%,68宗信访件因调处解决问题受到群众点赞表扬,97宗群众信访诉求经协调处理后群众主动撤销投诉工单。
环境信访投诉持续保持“双清零”,截至2022年6月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已连续148期实现汕头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零挂牌,99期无延期工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化解信访积案24件,领导包案案件13件,领导接访案件17件,领导下访案件42件。年初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获得2021年全市信访工作考核“优秀”等次,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投诉举报科荣获“2020—2021年生态环境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受到生态环境部办公厅通报表扬。
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把改革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制、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既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作用,又努力当好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源”和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创新和完善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机制,探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妥善解决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推进生态环境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行动,积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