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对国家高新区 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2-05-30孙婷孙欢

新西部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新区高质量协同

孙婷 孙欢

随着新时代技术变革与全球竞争加剧,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与金融系统功能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以国家高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对策,对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三十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凭借着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优势,大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科技集聚和区域创新高地。据统计,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6.4%的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瞪羚企业和超过30%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相当于我国GDP总额的12.3%,园区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企业的48.8%(数据来源: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1]然而,科技创新并不单纯隶属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范畴,它还与生产关系、社会科学体系密切相關,尤其是其具备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与金融系统功能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作为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一方面,区内聚集了西安市70%以上的高端创新资源和重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区内聚集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数量达到陕西省的60%以上,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占西安市总额的80%以上(数据来源:陕西日报)。2020年前三季度,其GDP增速排名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占西安市总量超过25%(数据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可以说西安高新区这些年所取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内金融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典型。

历经了过去一个长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建设正面临来自国内外新的挑战:第一,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高新区发展同样存在着传统需求空间饱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新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第二,全球竞争形势日益严峻,新的全球经济关系面临重塑,中国经济技术发展将遭遇来自竞争对手更强的遏制(王胜光等,2018)。[2]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明确提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意见》提出几点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因此,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加大力度整合区内优质资源,加强高端产业协同集聚。如何优化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协同优势及合力效应,并且基于此进一步探寻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本的“互乘放大”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

(一)金融集聚与科技集聚的相互作用机制

金融系统与科技系统之间并非由金融驱动科技的单向关系,而是彼此互为因果、相互依赖的循环累积关系。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金融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强大资金支撑和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属于虚拟经济范畴,而科技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驱动点,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和技术储备,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促使金融科技成为全球金融业创新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集聚对科技集聚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金融集聚会形成规模效应,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充裕的资本供给;(2)科技产业的集聚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竞争激励,促进金融机构在产品、服务、制度等方面加强创新,进而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3)金融机构集聚在同一区域,将促使它们在共同空间内实现信息流通与共享,确保资本更加准确、高效地流向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从而吸引更多新的科技企业进入。

科技聚集对金融集聚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科技产业的集聚将导致对社会资本的需求膨胀,从而吸引金融要素的集聚;同时科技集聚也使得产业力量日渐趋向集中,这将促使专门或者重点服务于科技企业的金融要素不断集聚;(2)庞大的资本需求刺激了多渠道的融资需求,进而增强区内多样化金融机构的集聚;(3)科技集聚降低了金融系统对同类信息的收集难度,在整体上提升了区域金融效率,从而吸引更多新的金融企业进入。

(二)国家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

国家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包括以市场调节力量为主的内在动力和以政府引导力量为主的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机制:一般认为,金融集聚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集聚而生,科技集聚往往是引发金融集聚的先导动力。但通过金融集聚与科技集聚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并非单向联系,而是呈现一个双向的闭环关系。市场机制下,科技与金融资本的供求关系、产业间的相互需求以及产业内部的竞争激励,是推进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天然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机制:金融与科技的协同集聚动力,一方面源自市场力量的调节机制,一方面源自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特别是对于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的特殊经济区域,政府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国家高新区既是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区,也是区域制度创新的高地(吴价宝等,2021),[3]区内相关产业政策、土地规划以及行政管理等系列安排,是促使金融集聚与科技集聚协同发展的重要外在动力。以西安高新区为例,为吸引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集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上市融资,加强金融服务于科技企业成长、科技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

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市场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国家高新区发展阶段特征和动力支撑,并参考已有研究(刘会武,2018;刘志彪,2018),[4][5]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内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区内的创业活跃度;第二,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实体产业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三,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业发展;第四,经济、金融、技术的对外开放合作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第五,区内发展环境建设及优化,硬环境包括交通、通讯、信息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法制环境、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等。

(二)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金融作为人力、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性作用;科技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放大各投入要素的生产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与科技两大要素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需要发挥金融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和实体产业支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发挥科技的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效应。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将带来“1+1>2”的合力效应,它主要通过增强产业竞争、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专业分工、提升信息效率等几个方面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1、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通过增强产业竞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是产业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一方面强化了金融业、科技产业内部的竞争激励;另一方面也强化了金融业与科技产业之间的竞争激励。产业内部竞争、产业间竞争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和产业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主体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互通与合作,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通过加快产业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一方面由于科技产业需求以及金融业内部竞争,加快了金融产品、服务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功能的支持也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产品、技术和组织创新。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即金融与科技的协同集聚推进了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3、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是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要因素。要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就需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系统的专业化分工。科技集聚带来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在促使金融集聚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金融系统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从而有效发挥各类金融中介和各层次资本市场的比较优势,从整体上提升金融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通过提升信息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对经济系统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能够在信息挖掘成本、流通速度以及识别精准度等多方面提升信息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一方面能够更高效地发挥金融对科技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另一方面,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将有效提升金融自身对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能力,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对经济发展的固有影响。

促进国家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对策建议

回顾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之前,称为一次创业阶段;第二阶段是2000-2010年,即二次创业阶段;2011年至今是第三个阶段,也是国家高新区的三次创业阶段。随着技术变革与国际竞争加剧,当前全球技术经济范式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家高新区要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力度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整合区内优质创新资源,优化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

1、加强金融系统与科技系统之间的相互需求以及对彼此需求的实现,不断加强二者的协同演化。金融与科技的协同演化,是促使二者协同集聚并产生合力效应的内在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关注产业功能的演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金融功能正从传统的资本积累转向风险管理,这便要求在金融的基础功能之上更关注高层级的功能,由关注“金融对科技活动的融资支持机制”转向更加关注“金融对科技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二,关注科技对金融的反向影响。协同演化是个双向关系,不仅要关注“金融服务于科技”,同时也要重视“科技服务于金融”。特别是当前时期金融科技得到迅速发展,这使得科技对金融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它能够在风险识别与防范、信息安全及效率提升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将对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机构创新变革产生根本性的影響。

2、加强金融系统与科技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在共同区域空间内实现信息与资源的高效流动(包括产业内部流动和跨产业部门流动)。具体措施有两个方面: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的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高价值数据在区内的快速传递与安全共享。随着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高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具备很大空间。2019年5月,西安高新区与中兴通讯、西安移动签订《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加速区内垂直行业整合和应用创新。第二,完善市场中介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金融要素与科技要素的对接。如果说信息基础设施属于区域“硬环境”,那么随着国家高新区发展步入三次创业阶段,“软环境”在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例如区内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设立等。

3、科学协调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合力效应。在国家高新区发展建设的前期阶段,大多主要是依靠土地、资金及其相关优惠政策来完成招商引资的,可以说外部动力对区内创新资源的集聚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外部动力机制逐渐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国家高新区应积极向培育内生动力转变,更加重视释放和激发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增强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新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作为“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

4、加强监管科技发展,提升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随着金融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加之彼此间的交叉融合发展,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利有弊:一方面,新技术和方法的采用会使得部分风险能够被快速识别并得到有效管理。例如在大数据技术下,交易记录、海关数据甚至物流信息等都可以作为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方法也可能会导致部分风险变得更加隐蔽或者传播范围更大,甚至形成新的风险因素。例如在金融科技网络环境下,交易平台系统中流动的不是现实物理货币而是数字化货币信息,一旦形成风险在短时间内爆发,那么将比传统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面对当前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国家高新区在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创新监管工具、提升监管科技水平,积极应对新的风险因素变化。

参考文献

[1]李享,谷潇磊,张琳,张艳秋,王胤杰,宋君黛,马佳慧.2019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一)[J].中国科技产业,2020(12):42-53.

[2]王胜光,朱常海.中国国家高新区的三十年建设与新时代发展——纪念国家高新区建设三十周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7):693-706.

[3]吴价宝,易爱军,吴佳玲,王葭薇,罗怡.江苏省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路径与融合机制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01):104-114.

[4]刘会武.国家高新区三十年:评价指标演变及新的指引方向[J].科技中国,2018(09):78-82.

[5]刘志彪.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J].学术月刊,2018,50(07):39-45+59.

作者简介

孙 婷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

孙 欢 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理统计分析

猜你喜欢

高新区高质量协同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遂宁高新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