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的思考和建议

2022-05-30西咸新区研究院课题组

新西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原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研究院课题组

当前,西咸新区正瞄准国家战略使命、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目标,处于创新最活跃、竞争最激烈、发展最具潜力的时期,西咸新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更能成就人才。引育“城市合伙人”,无论是从短期内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促进西咸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还是持续推动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是加快城市建设、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剂“强心针”,是将人才、技术、产业和城市发展紧密连接在一个载体上的有效举措。

“城市合伙人”的内涵和其他省市做法

“城市合伙人”是指在本地创办企业、创业投资或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与城市结成奋斗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历艰辛、共享成功、共创未来的各领域高端人才。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破译当下人才需求的升级密码,“放大招”吸引“城市合伙人”,发布相关评定办法和激励政策,实现了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享共赢。

保定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更多的专业团队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作出贡献,今年5月初,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推出“城市合伙人”制度,并发布相关评定办法和激励、保障政策。其“城市合伙人”每年评定一次,首次评定15至20人,主要包括能够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从“0”到“1”跃升的国内外顶尖科技工作者,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建言献策的智囊智库团队,围绕城中村改造、自主创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民心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者,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的文教社科体育卫生名人等。被认定为保定“城市合伙人”的,除可按相对应类别享受相应待遇外,还可以享受津贴补贴待遇。

武汉是最早提出“城市合伙人”计划的城市,自2015年起就先后出台“城市合伙人”五年行动方案、三个十条政策清单等,主要瞄准产业领军人才、创业大学生和投资人三类人群,发放“城市合伙人”服务绿卡,凭借A、B、C三类绿卡,可享受奖励补贴、项目资助、住房安居、子女入学、优诊優疗等多项服务。如今,武汉凭借当年“有了‘城市合伙人,就有了项目,项目逐渐发展就会聚拢更多的人”的协同效应,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已发生整体改变,高校院所创新主力军也摇身变为“城市合伙人”,武汉打造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828个,正在聚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淄博2020年实施“城市发展合伙人”计划,并将其上升到城市发展层面,系统推进体制机制、路径模式的“重构”。同年10月,为拓展对外联系合作渠道,搭建更紧密的合作交流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淄博为首批83个“城市发展合伙人”代表颁发了证书,其中包括吉利控股、华为、天辰工程、华侨城集团等部分企业。同时,发布了《淄博城市发展合伙人享受相关礼遇待遇十条措施》,有力助推了人才与淄博经济、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引领带动相关行业领域加快发展。

西咸新区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创新之举。西咸新区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等多重历史使命,当前,正力求通过创新推动进一步承接好国家战略使命。而一切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西咸新区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战略谋划,以创新举措为新发展阶段“赋能”,精准发力靶向引才,跑出招才引智的国家级新区“加速度”。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引育产业发展的领军者、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骨干力量、城市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有利于增强西咸新区建设的动能、势能和感召力,能够真正激活西咸新区发展的“一池春水”。

二是加快提升秦创原总窗口牵引力的破题之举。2021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大部署,将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让西咸新区再次站在了全省改革发展的“最前排”。对西咸新区来说,这一时期既是历史性窗口期,也是战略性机遇期,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西咸新区必须超前部署,领先领跑,下大气力吸引人才,且不止于提供短期待遇和扶持刺激,要进一步破题发力,畅开渠道,端出丰厚的合伙礼包,给予其长远更好的发展。推进城市与人才“合伙”,汇聚在全区创新发展的旗帜下,“同发展、共命运”,这才是加快提升秦创原总窗口牵引力、践行“共建共享”理念的最好答卷。

三是着力打造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务实之举。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开发区。近日,西安市印发了《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施人才引领战略,要面向全球开展“百万人才计划”。在这新一轮发展机遇中,谁能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谁便能占据优势。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有利于推动开发区从过去人才争夺单方面给钱、给“帽子”向开发区与人才合作共赢转变。西咸新区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推动以共同梦想为方向指引、以共同利益为合作机制、以主人翁姿态平等合作,彼此成就、相互成全,将充分激发人才奋斗的强大动力,全面提升西咸新区城市发展软实力。

几点建议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近几年,西咸新区虽然组织开展了以学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的招才引智工作,但总体数量偏少、层次不高,企业、科研院所、人才中介机构等参与度不够,未充分发挥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的作用。而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发挥人才优势和创新人才战略条件得天独厚。下一步,建议在加快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秦创原科技人才队伍基础上,加快实施“四个一‘城市合伙人计划”,打出国家级新区聚集人才的组合拳,让更多的创新点子和项目在西咸新区“破壳而出”。

(一)建立一体化“城市合伙人”机制,打造人才创新创造新高地

以西咸新区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引育留”工作运行机制,将“城市合伙人”作为推动西咸新区发展的“名角”“主角”。

一是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合伙人”行动方案,做好“城市合伙人”政策与西咸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嫁接”,构建“城市合伙人1+N”政策体系。

二是坚持招商与引才并举,充分调动区内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积极以项目合作、短期挂职等方式柔性引才引智,每年引进“城市合伙人”10-15个,聘任两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为“城市合伙人”顾问,助力西咸新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

三是为“城市合伙人”打造走到西咸新区哪里都认可的标志,由西咸新区党工委人才办统筹实施,西咸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产业领域专家组成“城市合伙人”认定委员会,做好“城市合伙人”的认定和服务工作。

四是每年召开西咸新区“城市合伙人”证书颁发大会,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和“金点子”研讨会,设立“城市合伙人”宣传月,提升知晓率和影响力,推动形成“引进一名合伙人、带来一批团队、创办一家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二)实施一揽子“城市合伙人”工程,打造人才集聚新洼地

围绕“6+1”主导产业人才需求,聚焦重点产业链领域,推进“城市合伙人”计划具体化、项目化、系统化。

一是坚持“四个面向”,实施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即集聚一批拥有国际一流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或创新项目,能够带动新区产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跃升的产业引领者。

二是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三大领域”,实施百家重大项目投资主体工程,即集聚一批围绕西咸新区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以自主创新、重点片区、产业园区建设等为重点的投资主体单位。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才模式,发挥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等双创基地作用,实施百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工程,即集聚一批承担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颠覆性技术攻关、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围绕西咸新区中心工作,实施百位创新城市发展名人工程,即集聚一批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社会事业进步建言献策,以深厚的专业研究助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自愿宣传新区的知名人士,作为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三)搭建一系列“城市合伙人”平台,打造创新人才辈出之地

充分发挥西咸新区创新优势,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城市合伙人”建立“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體和生态共同体”。

一是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搭建“城市合伙人”科技创新平台,聚焦重大技术发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青年创业园、沣东科技统筹示范区、沣西硬科技小镇等发挥示范效应,创新推出“西咸城市功勋人物”。

二是依托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搭建“城市合伙人”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优势产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多维度承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人才、产业转移,利用洽谈会、推荐会等方式,建立潜在人才连接渠道,推动“城市合伙人”与优势产业、优质项目深度融合。

三是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俄丝路创新园、泾河湾院士科创区等创新载体,搭建“城市合伙人”要素对接平台,开设高端人才特色订单班,组建西咸新区“城市合伙人联盟”,密切高层次人才联系协作,推动“城市合伙人”与省内外各类资源成功“牵手”,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调动、借鉴和配置创新资源,拓展更广领域合作。

(四)提供一站式“城市合伙人”服务,打造优秀人才向往之地

立足“城市合伙人”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秉持金牌服务理念,试点发放“一卡通”,提升全周期人才服务水平。

一是依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着力打造“城市合伙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城市合伙人”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在西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窗口,按照“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专人负责”的基本要求,简化手续,从快办理。

二是建立“城市合伙人”联络员制度,选派西咸新区领导干部作为“城市合伙人”一对一联络员,坚持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取得重大成就时“三必访”,及时掌握其所急所需,对有关政策提供解释和指导,协助解决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三是建立“城市合伙人”问题反映“直通车”制度,引导“城市合伙人”围绕西咸新区发展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情况通报、协商座谈等提出新见解、新举措,提升决策发展科学性。

四是建立“城市合伙人”基金与专项资金制度,设立西咸新区“城市合伙人”发展引导基金,“城市合伙人”在西咸新区投资的重大项目,西咸新区引导基金联合其他基金跟投,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充裕。西咸新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城市合伙人”可按相对应类别享受相应待遇,同时可享受津贴补贴待遇等。

(执笔:赵江 秦蓉)

秦创原资讯

赵一德到西咸新区调研隆基高效单晶

电池项目并出席项目投产仪式

9月28日,省长赵一德到西咸新区调研隆基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并出席项目投产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推动陕西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本次投产的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是泾河新城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三大组成项目之一,预计明年年中全部达产,全年产值可达300亿元,解决就业8000人,对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三项改革”使2000余项

高校科技成果走出“深闺”

自去年以来,陕西以国家深化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在西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今年3月,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在全省推进省属综合类、理工类高等院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全省75家高校院所实施“三项改革”试点,2179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2139项成果奔向市场,正在实施转化。“三项改革”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咸阳:举全市之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自启动以来,咸阳市通过强化政策引领、激活成果转化动力,建优科创平台、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强科技队伍、强化科技服务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统筹科技资源,全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在此基础上,咸阳市将继续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建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平台,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以科技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猜你喜欢

创原西咸新区
陕西:多举措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秦创原大事记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我校参加秦创原·第五届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启动会
当“秦创原”拥有了“政策包”——陕西70条措施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城市主题歌曲《我在西咸等你》正式发布
我在西咸等你
雄安新区的期许
唱好西咸“融城”记
双城之谋——“西咸一体化”15年发展历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