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建設中的機遇
2022-05-30長江
長江
面對世紀疫情及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提出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戰略,而在這個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的建設需要澳門勇敢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角色。澳門作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交匯點,可依託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商品及資源要素,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循環。一方面,澳門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探索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發展現代金融業,緊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澳門高度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能為大灣區金融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可通過精準定位和錯位發展,針對細分市場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如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金融數據處理、葡語國家國際金融服務等,助力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和建設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國家新發展格局下
大灣區發展定位及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揚帆起航,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2017年7月,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粵港澳三地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7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加速發展的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新使命,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一顆靚麗的明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灣區建設中承擔的新使命。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要求是充滿活力的世界城市群;“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圍繞以上定位,明確了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是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
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國家優化區域創新,支持科技出海的重要環節。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明粵港澳大灣區將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未來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城市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協同國家優化區域創新環,加快國家適應新一代資訊技術廣泛應用及建設,協力推動金融體系集成創新,以服務第四次工業革命。
二可成為國家暢通國內國外經濟雙循環的核心。香港及澳門“一國兩制”特殊性決定了制度優勢,作為國際自由港,奉行自由經濟制制度,包括不設外匯管控、資金進出自由等,為灣區金融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空間環境。港澳與國際經貿的緊密性決定了其橋樑優勢,更為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來往奠定了獨特的發展基礎。同時,大灣區建設可填補“一帶一路”資金缺口,為“一帶一路”項目尋找國際組織支持等,發揮著整合及引導社會資本的重要作用。
三可成為構建區域生活就業一體化新家園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灣區不斷探索解決針對港澳居民在跨境工作生活上的金融痛點難題,著力推進政策支持和金融創新,為促成三地人才、居民有效流動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形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大灣區金融市場
互聯互通發展歷程及現狀
國家為推動大灣區與內地及國際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近年來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比如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開通;2017年7月“債券通”上線;2019年6月“滬倫通”正式啟動;2021年10月“跨境理財通”正式開通;2022年7月“ETF通”正式開通等。
可以看到,大灣區跨境債權融資發展趨勢表現為通過以綠色金融先行先試,健全跨境人民幣債券市場金融產品及業務。完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大灣區實現資金“雙向通”下金融一體化。引導良好跨境發債融資大環境,對標企業融資短板跨境發債等取得一定成效。
《橫琴方案》對琴澳跨境
金融業務的指引
2021年9月推出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關於合作區助力國家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涉及現代金融的重點工作有:鼓勵社會資本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多幣種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吸引外資加大對合作區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支持在合作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鼓勵和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在跨境創業投資及相關投資貿易中使用人民幣;支持澳門在合作區創新發展財富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業;支持合作區對澳門擴大服務領域開放,降低澳資金融機構設立銀行、保險機構准入門檻;支持在合作區開展跨境機動車保險、跨境商業醫療保險、信用證保險等業務;加強合作區金融市場與澳門、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聯動,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推動合作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按照國家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原則,在合作區內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指導銀行提升金融服務水準,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等新型國際貿易結算便利化,實現銀行真實性審核從事前審查轉為事後核查;在跨境直接投資交易環節,按照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簡化管理,提高兌換環節登記和兌換便利性,探索適應市場需求新形態的跨境投資管理;在跨境融資領域,探索建立新的外債管理體制,試點合併交易環節外債管理框架,完善企業發行外債備案登記制管理,全面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穩步擴大跨境資產轉讓範圍,提升外債資金匯兌便利化水準;支持符合一定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根據實際融資需要自主借用外債,逐步實現合作區非金融企業外債項下完全可兌換;在跨境證券投融資領域,重點服務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扶持合作區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並在境外上市、發債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簡化匯兌管理。
在國家先行先試政策指引下,橫琴合作區跨境金融業務實現多項首創。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以金融作為試點應用場景率先在琴澳兩地上線運行;率先開展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刷卡兌換業務;赴港發行國內首只非上市城投類企業離岸人民幣債券;促成國內首筆交易所市場發行且主體與資產均屬海外的熊貓債;國內首家全澳資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企業、首家法資私募企業落戶橫琴合作區;完成我國迄今為止公開披露的最大的一筆S基金交易,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人民幣/美元雙幣種轉換的基金交易。
對比國家推出的《橫琴方案》、《前海方案》、《南沙方案》可看出在戰略定位上各有側重,在金融板塊的佈局上也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
《橫琴方案》聚焦“發展現代金融產業”,包括澳門對接葡語國家、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設立多幣種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等。
《前海方案》更多聚焦“金融業對外開放”,包括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帳戶試點、粵港澳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推進監管科技研究和應用、探索開展相關試點等。
《南沙方案》聚焦“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包括申請持牌金融機構、開展移動支付創新應用、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等。
前海、橫琴、南沙這三個方案都關注跨境保險,可見跨境保險通、保險服務中心試點等政策將會是未來工作的重點。從以上佈局上看,三者可以實現錯位協同發展:前海的發展重點在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大宗商品合作、監管科技等方面;橫琴的發展重點在於如何發揮澳門的作用,尤其是發展現代金融產業來發展離岸金融;南沙的發展重點在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尤其是跨境投融資的合作。而近一年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探索跨境深度合作新路徑上持續發力。
大灣區建設跨境金融中心
的路徑建議
第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二○二○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澳門作為聯繫國內與國外、實現外循環的窗口,發展人民幣證券市場、連接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是實現其職責的重要途徑。二○二一年第一季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中人民幣排在第五位,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提高至2.5%,人民幣正在穩健國際化。而要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需要我國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金融市場的完善,以及有競爭力的金融產品。澳門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應緊跟國家發展大局、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可事半功倍。
第二,完善離岸人民幣利率譜系,助力企業融資。二○二○年,離岸人民幣存款餘額超過1.27萬億元,其中,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英國分別以7,209.00億元、2,440.89億元和645.60億元位列前三。同期,澳門人民幣存款餘額為280.75億元,同其他離岸市場比較起来,差距較大,但也說明澳門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澳門證券市場應有目的地發行不同標的、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債券,擴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完善離岸人民幣利率譜系,使澳門離岸人民幣的定價機制逐漸完善。澳門是自由港,一旦澳門的離岸人民幣定價機制逐漸完善,將吸引境內外投資者參與澳門債券市場業務,境內外企業也可以在澳門債券市場上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資金。
第三,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突破空間的制約因素。澳門要發展跨境金融業務,不能捨近求遠,必須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澳門北面和西面毗鄰廣東省,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臨南中國海。既能將內地作為自己的經濟“縱深”,又能吸引內地優質投資者來澳門發債。橫琴自貿區的核心金融業務就是離岸金融業務,為內地資金提供出海機會,為境外資金進入內地提供投資渠道,為區內企業提供外匯交易、出口信貸、國際結算等金融服務。隨著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橫琴自貿區配套產業會逐步完善,助力灣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突破空間制約,服務國家發展。
第四,發揮中葡貿易平台作用,內外兼修。“一帶一路”是21世紀我國促進全球和區域合作的重要倡議,在逆全球化的國際大背景下,更是我國的重要發展策略。澳門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外聯方面,應更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發揮其與葡語國家語言文化相通的優勢;在內聯方面,需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力爭成為華南地區經貿業務的另一個出海口。幫助境內企業“走出去”,境外企業“引進來”,也為債券市場發展樹立標杆效應。
第五,強化港澳合作,錯位發展。香港擁有發達的金融市場、高水準的金融基礎設施,其國際金融業務具有很強的競爭實力。目前,澳門不具備這些優勢條件,但澳門可以積極參與港澳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精準定位,錯位發展,在細分市場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如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金融數據處理、葡語國家國際金融服務等。尤其在債券市場,關於債券品種的設計開發、利率的制訂,評級機構的引入等,澳門應當繼續強化港澳合作,借鑒香港的優秀經驗。例如,綠色金融先行先試,健全人民幣債券市場金融產品及業務。
第六,重視金融人才培養,做好引才工作。澳門必須高度重視金融人才培養,優化人才引進制度。近年,澳門教育支出在公共財政支出中僅占約14%至15%;就業人口中具有大學學歷的人員占比為38.66%。《二○二○至二○二二年澳門金融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顯示,目前現代金融的從業人員只有15人,缺口達23個。未來三年及六年,金融業人才需求增長更大。特區政府一則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鼓勵高等教育機構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向金融專業傾斜;二則通過各種渠道引進金融高端人才,以補足人才需求的缺口,為現代金融業發展儲備人力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