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币”赋能,助力班级管理提质增效

2022-05-30冷冬艳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班级制度

冷冬艳

作为激励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班币”的科学使用,既能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班级管理活动,最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小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在“班币”体系中,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唯一标准,全面发展成为最终目标。

一、“班币”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

(一)为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思想与性格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具备多方面发展的潜力。因此,教师应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换言之,不能因为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相对较差,没有遵守班级秩序,就对他一票否定。而应该抱以爱心与耐心,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逐渐改善自身的不足。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应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机会,比如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的初衷不是对学生的高度控制,而是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因此,在完成班级管理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持续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助力。此前,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管理中,常常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现阶段,尽管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优越之处,但在班级管理中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会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在体育、劳育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成绩不佳,但在合作能力、情绪调节方面相当优秀。以教师原来的评判标准,后一部分的学生是不合格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容易丧失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班币”制度的落实,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在具体管理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行为、完成作业的次数等纳入“班币”体系中,即学生只要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班币”。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唯一标准,一些平时大家不“看好”的学生也将获得较多成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他们早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是较为有利的。

(二)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没有自主性的,在课堂上,学生唯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厘清知识点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文化知识,形成良好行为,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团结同学的人。为此,在课堂授课方面,更强调教师的“教”;在班级管理方面,更强调教师的权威性。由于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性,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缺乏发言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其获得较为长远的发展。而“班币”管理方式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班币”的分配方式、数额等内容,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在应用“班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促使“班币”制度不断完善。以各科作业全对可以领10个“班币”为例。现阶段,年级越高学生作业的数量也就越多,难度越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原来的“班币”奖励太少,应将其提高到20个。教师与学生经过商量以后,表示該意见可以采纳,并立即着手制定实施步骤。这无疑是对提出意见同学最大的奖赏,便于其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逐渐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这既有利于学生完成自我管理的目标,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日后获得长远发展与不断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二、“班币”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坚持“师生共同制定”原则

“班币”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学生的理解与遵守。若是学生根本不理解“班币”使用的具体内容,更不知道如何遵守,那么“班币”的激励作用势必会受到制约,这对于班级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故而,在制定“班币”制度时,教师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商讨,以便能做到民主公正,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认可程度,确保其在日后学习与生活中能积极遵守各项班规。“班币”制度体系包括班币外观、奖惩方式、使用方式等内容,由于涉及环节太多,若是全部放在一起讨论,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式,以此来提高讨论的质量,为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提供必要助力。

以制定“班币”获取通道为例,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学生做好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和学生做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考虑到小学生的阅历较少,制定规则的经验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做好和做错的具体内容写在黑板上。前者,教师可以写上“认真完成作业”“听写作业完成较好”“背诵课文完成较好”“受到教师表扬”“礼貌用语”等内容;后者,教师可以写上“作业书写潦草”“上课说话打闹”等内容。每一项内容教师都需要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其可以获得一定“班币”的数量。对于学生存在异议的部分,可以先记录下来,之后再统一讨论,这样做能有效提高商讨的实效性,为“班币”制度得以尽快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部分班级可能存在多种障碍类型的学生,他们碍于个人能力有限,对于上述内容存在完成困难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融入一些个性化内容。譬如,在规范课堂行为过程中,A同学患有脑瘫的疾病,他认知能力相对较好,但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在回答课堂问题时,他总担心自己无法做到完整流畅地阐述而很少主动回答。对于其课堂要求应改为只要他主动举手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班币”。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其提供语音沟通板,辅助A同学进行自我表达,以便提高A同学的学习信心。总之,“班币”制度的制定,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经过学生共同商定以后,张贴在班级的公示栏里。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者,形成相互监督氛围

首先,再好的“班币”制度若未能落到实处,那么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应注重“班币”制度的实施。对于“班币”的颁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学生放学之前。在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回顾自己这一天的表现,比如,是否准时到校、是否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等,然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之前在班级公示栏里张贴的奖励内容与惩罚内容,引导其算出自己应得的“班币”数量。这种方式比较节省时间,但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比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能独自完成对多个数字的加与减;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录能力,能详细记录个人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真实表现等。因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使用此法。第二种是在每项活动结束以后,设置一定的点评时间,引导学生全面评价个人的实际表现。比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完成了教师的朗诵要求等。这种方式相对浪费时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第三种是将前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即复杂的学习内容放到下午放学前进行计算,而简单的学习内容在活动结束以后即可计算。具体该如何选择,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是与学生进行协商进行解决。不管最終采取哪种颁发“班币”奖励的方式,在正式颁发之前,教师都应向学生说明原因,比如他因为做了什么事情而获得了这些“班币”,又因为做了什么错事而被减去一些“班币”,以便学生能明确具体行为与“班币”奖励之间的关系,从而尽可能地做值得奖励的事情,而少做或是不做被惩罚的事情,以此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者,从“班币”制度的角度出发,评价其他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有效监督其他学生,为随后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又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学习中犯和其他同学一样的错误。最为重要的是,这么做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上课说话”为例,在没有成为“评价者”之前,学生会直接将其归到惩罚一类中;但在经过多次评价以后,学生会变得谨慎,他们会先判断该学生说话的动机,然后再确定是否惩罚,惩罚到什么程度。这对促使学生形成推己及人的良好品格,对于其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利。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以定期将奖励结果展示出来,并评选出前三名,然后为其颁发相应的积分奖励物品。比如,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的电影、成为教师的小助手等。学生为了获得自己喜欢的奖励,势必会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班级秩序,这对于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恪守班规的品格大有裨益。此种视觉提示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自身获得“班币”的具体情况,便于他们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改进计划。

(三)推陈出新抓机会

教育应与时俱进,否则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班币”运营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应该如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推陈出新抓机会,确保能时刻为班级注入新鲜活力。长话短说就是玩,要有乐趣——教师要让学生觉得引入“班币”制度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值得坚持;花,要有途径——“班币”制度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花出去获得快感,从而借助于约束自身的行为,来获得更多的“班币”,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攒,要注重创新——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若是教师只列出一条攒“班币”的方式,那么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厌烦。在这种情况下,“班币”制度的作用势必会受到制约。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学生攒钱的途径。

比如期末考试阶段,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各个学科的复习中,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在课后做到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首先办一场拍卖会——将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的物品拿出来,作为拍卖的物品。学生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势必会不断加价,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会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再开一次小商店——将各种物品按照功能摆放到临时的“商店”中,引导学生积极购买。经过这两次活动,学生此前所积攒的“班币”多半已经花光,他们想要拥有更多的“金币”,势必要勒紧腰带,重新攒钱。而攒钱的途径就是尽可能多地完成展示栏中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复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等“班币”制度具备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其与网络上流行的E币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一些股票运作的内容。当班级成为五星班级时,学生手中所购买的班级股票的币值也会跟着上涨,反之,就会贬值。学生为了提高币值,势必会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这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三、关于“班币”制度应用的思考

首先,理解“班币”的作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班币”制度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学生对行为、“班币”、奖品的理解程度。若是学生能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懂得不断做好各项事情来获得相应的“班币”,并用所获得的“班币”去换自己所喜欢的奖品,那么“班币”制度的作用就能获得最大程度发挥。反之亦然。为此,对于尚未理解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生,教师还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指导。

其次,做好“班币”的维持工作。“班币”制度一旦执行,就要坚持执行下去,尤其是做好“班币”的发放工作。学生之所以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赚取”相对较多的“班币”,以便能“购买”更多自己喜欢的物品。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奖品的更新工作。受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小学生会在一定时间内对固定奖品的需求度有所下降,如果奖品单一,学生可能会因为获得的奖品太多而不愿意再赚取“班币”了,这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有效的奖品。

四、结语

“班币”制度的科学实施,可以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促使小学生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尽量做到最好,为其日后学好小学阶段的各科知识提供必要的动力。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上的重任,在具体工作中,借助现有的各种途径,积极探索落实“班币”制度的有效策略,并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教师应班级制度
班级“四小怪”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不称心的新班级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