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光鲜之后的谜团

2022-05-30罗耐芹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资本化毛利率营业

罗耐芹

作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机器人(300024.SZ),自上市到2018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19年开始下滑,2020年出现亏损。而2021年预计仍将继续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因2021年度终验收项目主要为2019和2020年签订项目,公司营业收入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而业绩却最差。

上市以来,在高送转方面,机器人一向出手大方,在现金红利方面却一向吝啬,累计现金分红才2.76元,与总融资36.17亿元相比,实在很少。

机器人现金分红之所以如此吝啬,与其自身造血能力差有着很大的关系。在2020年之前,机器人的业绩可以说相当靓丽,但未能带来真金白银。2009年至2019年,机器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凈额累计为-3.31亿元。2021年1-9月净流出2.7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11亿元大有改观,但2021年全年能否转正目前尚未得知。净流出最多的是2015年至2017年,累计净流出6.62亿元。

无法带来真金白银的盈利似乎谈不上有多少含金量。

负债大增压力大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资产负债也随着大幅增加。机器人资产总额从2016年末的70.80亿元增加至2021年9月末的115.63亿元,负债总额从14.44亿元增加至69.74亿元,由于负债增加比资产多,资产负债率从20.40%上升至60.32%,流动比率从5.52下降至1.38,速动比率从3.73下降至0.68。公司的偿债压力越来越大。资产主要有39.09亿元存货、17.59亿货币资金、15.69亿元的固定资产、10.09亿元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负债主要有26.08亿元的合同负债、16.69亿元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0.73亿元的长期借款、8.40亿元的短期借款。

随着借款大增,公司利息费用从2016年738.24万元增加至2021年1-9月5828.31万元。而2021年9月末,机器人的货币资金高达17.59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的4亿元,2021年1-9月利息收入1447.38万元,银行理财产品也带来近千万的投资收益。很显然,利息收入加上投资收益,远没有利息费用多。机器人为何不少借点钱来减少利息费以用来增加利润呢?

募投项目风景独好?

机器人于2015年定向增发募集29.61亿元,到了2020年末剩下10.63亿元。 截至2020年年末,除了补充流动资金的7.90亿元足额投入外,其余四个项目的投入都比较节俭。“工业机器人项目”投入5.10亿元、投入占预算的51.95%;“特种机器人项目”投入3.10亿元、投入占预算的 59.71%;“高端装备与3D打印项目”投入2.55亿元、投入占预算的67.88%;“数字化工厂项目”投入1.91亿元、投入占预算的64.66%。

投入节俭的原因之一是国家提供资金1.69亿元,而公司也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家比价择优的方式节约支出,减少了投资额,加总节约资金约为2.78亿元,占募投项目投资总额的12.78%。

不过上述四个募投项目早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2019年开始投产。项目效益也不错,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实现效益3.79亿元。2020年、2021年机器人亏损很大,但募投项目这边风景独好。

虽然募投项目早已完工,但募集资金投入并还没有终止迹象。2018年至2021年1-6月,四个项目投入募集资金分别为7577.20万元、5.59亿元、-1.62亿元、5426.12万元。2020年出现负数是因为“工业机器人项目”冲回了1.82亿元。是否因国家提供资金而导致冲回?持续投入,那么募投项目到底完工了没有?

募投项目还有超过10亿元尚未使用,并且公司吃利息收入的资金以及银行理财的资金也挺多,为何机器人还迫不及待地要再度募集超过18亿?公司到底缺钱还是不缺钱?

再融资成空?

2020年8月,机器人公告称,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亿元。同年12月,通过深交所审核。2021年2月22日披露《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本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目前,公司拿到批文一年多了,也想方设法发行股票,却一直未能成功,资金自然还没有着落,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2021年9月30日的60.32%。拿了批文却未能顺利发行,可以说,如意算盘一场空。

为了再融资顺利一些,机器人的业绩自然不能太差。公司在2021年1月29日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称,2020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9亿元-1.8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9.5万元-6187.98万元。而实际上,2020年净利润亏损3.9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68亿元。这也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研发投入成利润调节器

机器人2020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研发费用暴增。

2016年至2020 年,机器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364人、2763人、2908人、3009人、2760人,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0.99亿元、1.65亿元、1.95亿元、4.58亿元、4.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7%、6.70%、6.30%、16.67%、17.40%,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分别为0.28亿元、0.52亿元、0.69亿元、2.24亿元、0.70亿元,资本化比例分别为28.73%、31.86%、35.23%、 49.04%、15.06%。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71亿元、1.12亿元、1.46亿元、1.55亿元、4.49亿元。可以看出,2020年的研发费用比2017年至2019年加起来还要多。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随着营收规模以及研发人员增加而有序增加,到了2019年,研发投入突然飙升,资本化比例也大幅上升,研发费用只却增加了一点点。2020年研发人员减少了,研发投入还在增加,但资本化比例突然暴降,研发费用大增。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机器人给出的解释,自2016年开始为储备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进行了大批量研发项目的立项和开发,该批研发项目于2018-2019年陆续结项,形成了无形资产,导致2019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显著增加。2020年度,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时期,前期研发项目形成的成果在以前年度已基本完成资本化,而新布局的研发方向相关项目暂未到达相关节点,无法进行资本化,进而导致2020年当期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有所下降。

听上去也挺有道理的。不过, 2019年、2020年的研发费用变化挺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研发费用的大头,占比接近8成。2020年用的直接材料远多于2019年。2020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远远小于2019年,2020年转入无形资产6966.16万元、固定资产815.73万元、转入存货2635.70万元,2019年分别转入2.18亿元、615.97万元、零。2020年转入固定资产及存货的金额比2019年多出不少。从总金额来看,这两年投入的都差不多,材料方面的投入,2020年远超2019年。这恐怕是权宜之计。公司2020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19.24%,其中四季度更是低至5.57%,如果不多放点材料在研发费用,那么只能放在营业成本,这样会导致2020年的毛利率再次大幅下滑,四季度甚至出现负毛利率。很显然,更高的毛利率、更多的研发费用看起来更加顺眼,并且还可以降低税负,一举多得。

营业成本与研发费用,有时候就像跷跷板。

2020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显示,2018年至2020年,机器人研发投入中直接人工支出分别为2366.24万元、2546.52万元、2535.34万元,技术人员人均薪酬分别为8137元、8463元、9186元。人数和年报披露的一样,但直接工资与研发费用中相差很大。且技术人员人均薪酬一年不到一万块?

“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会变身术?2020年末“土地使用权”余额为2.05亿元、“专利权”余额为4.53亿元、“非专利技术”余额为9506.52万元,到了2021年半年报,“土地使用权”的期初余额变成9506.52万元, “专利权”的期初余额只有2.05亿元,而“非专利技术”变成4.53亿元。机器人的信息披露质量让人担忧。

毛利率波动大

2016年至2021年1-9月,机器人营业收入分别为20.33亿元、24.55億元、30.95亿元、27.45亿元、26.60亿元和17.7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74%、33.26%、31.47%、27.92%、19.24%和12.80%。

可以看出,2016年至2018年,毛利率还稳定在30%以上,2019年毛利率跌破30%,此后大幅下降,2020年下降至19.24%,2021年1-9月更是低至12.80%。

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当仁不让成了背锅侠,前三个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6.18%、28.23%、26.25%,而营业收入最多的四季度直接跳水至5.57%,一下子拉低毛利率。

机器人给出的理由之一:疫情期间没有裁员、没有降低或停止发放员工薪酬,因而人工成本在项目上分摊成本较原计划工期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降低。理由之二:公司 2020 年实现终验收的部分项目为新行业、新客户订单,在首次承接该类订单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研发,以实现项目交付。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相关技术产品在同行业、同类客户的应用,在项目中也进行技术升级等拓展性研发,导致项目毛利率降低。但公司在这些领域有了良好的技术和产品储备以及项目经验,未来同类客户和订单定制性研发投入将有所减少,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因该类研发所形成的除技术和行业经验以外,研发结果随同项目产品交付至客户,因而确认项目成本。

涉及新行业、新客户的主要项目在2020年贡献营业收入3.17亿元、对应成本4.06亿元(其中研发成本1.19亿元),毛利率为-28.17%。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机器人的毛利率下滑最快,几乎垫底。虽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也在下滑,但顶多也就是几个点变动,而机器人却从2019年的27.92%直降至2021年1-9月的12.80%。如果不是计提了大量存货跌价准备,毛利率或许还要低。

会计政策变更

公司 2020年实施新的收入准则变更收入确认方式,由“按照履约期间确认收入”变更为“按照履约时点确认收入”。“按照履约期间确认收入”系在履约期间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履约进度采用投入法,即按月以公司实际发生的成本(企业履行履约义务所做的工作或投入)占预算总成本(履行履约义务的预计总投入)比例确定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及利润。“按照履约时点确认收入”系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公司产品交付至客户处,安装调试并经客户最终验收后,客户即取得相关产品的控制权,因此公司将该时点作为控制权转移的时点,确认收入及成本。

因执行新收入准则,机器人合并财务报表相应调整2020年1月1日相关科目,调整金额过亿的科目包括:应收账款-5.70亿元、存货10.91亿元、 合同资产1.22亿元、预收款项-1.65亿元、合同负债18.92亿元、其他流动负债2.5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为-13.46亿元,其中盈余公积为-1.15亿元、未分配利润为-12.31亿元。

从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调整数来看,相当于减少了以前年度13.46亿元净利润。这是什么概念呢?2015年至2019年累计实现120.14亿元营业收入才赚了12.97亿元扣非净利润,加上2014年,营业收入累计135.38亿元,扣非净利润也不过是15.55亿元。

因为实施新的收入准则变更收入确认方式导致5-6年的经营成果一下子就烟消云散?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变更收入确认方式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也不至于影响如此之大。如果过去5-6年,机器人按照新的收入确认方式,业绩将会糟糕成什么样子?如果上述数据调整是正确的,那么只能说明以前的数据水分太大,其经营活动没有多少真金白银进账也就可以理解了。2020年、2021年的亏损同样也就不难理解了。新旧两种收入确认方式的最大区别是:新的收入确认方式的主动权在客户手里,客户验收了才确认收入,旧的收入确认方式的主动权在机器人手里,客户不用验收就可以确认收入了。

行业对比

与 8家可比上市公司对照,机器人的员工队伍最庞大,2018年至2020年,公司员工数量分别为4332人、4536人、4434人,比第二名多出差不多一倍,然而,营业收入越来越少,人均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45万元、60.53万元、59.98万元,为行业平均值的70.15%、61.89%、56.22%。

营业收入在2020年被员工数量2211人的拓斯达(300607.SZ)超越,员工人数2201人的埃斯顿(002747.SZ)也差点赶超上来。

营业收入下滑,费用失控,机器人的三项费用大幅增加。2018年至2020年三项费用分别为5.04亿元、5.72亿元、8.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29%、20.84%、31.85%。行业平均值也在上升,分别为19.44%、21.58%、22.90%。机器人是唯一一家三项费用率超过毛利率的公司,2020年的毛利率19.24%,远远赶不上31.85%的三项费用率。如果把财务费用加上去就更赶不上了。

机器人的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三项费用远高于同行,前者说明竞争力堪忧,后者说明管理能力堪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欢

资本化毛利率营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纬德信息:上市后毛利率变脸
百货零售企业不同口径下的毛利率计算与企业管控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制造业企业毛利率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