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情境与任务设计策略

2022-05-30杨晔肖林桓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

杨晔 肖林桓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情境与任务;策略;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5-0068-02

任务驱动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实践与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改变了枯燥单一的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对语言和文本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改变学习的状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有“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那么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创设真实的情境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实践来谈谈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情境与任务设计策略。

1.单篇文本的情境与任务设计要贴近文本、符合学生需要

通过对任务驱动型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拍摄视频、编写剧本、开展读书交流会、写推介词等常用任务似乎成了万能的“筐子”,什么文本都能装进“筐子”里。同质化的任务淡化了文本之间的差异,稀释了不同文本的价值,学生变得为任务而任务,对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文本的独特性,尽可能地进行创新,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即使采用相同的任务,也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力求同中有异。

首先,教师应依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新意的任务。例如在2020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有教师在执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抓住了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方式的特点,紧扣《论语》是语录体这一文体特点,设计了“排演课本剧,你适合扮演哪个角色,说出理由”的教学任务,以此来阐明文本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其次,面对同一文本、相同任务,教师应力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真实情境。例如,同样是通过拍摄视频的任务来教学《故都的秋》,笔者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设计情境与任务:《跟着书本去旅行》是央视推出的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受节目中《寻访周口店——时光倒流3万年》这一期的启发,我校现准备拍摄《故都的秋》的视频,请大家置身于“寻觅故都的秋——时光倒流86年”这一情境,选取镜头组合出秋晨院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这五个场景,再分别配上解说词。

2.单元任务群的情境与任务设计要注重组合、立体丰富

采用“学习任务群”与“人文主题”的双线结构来组织单元,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突出之处。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使用新教材,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时,要考虑到情境设置的序列化。

仍以拍摄视频为例。如果《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我与地坛》这些散文的教学都要拍摄视频,与其设计单一雷同的情境,不如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任务群。教学时,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在校文学社、摄影社需拍摄参赛作品的情境下,先拍摄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视频,既贴近南方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可以帮助他们更细腻地体会江南冬景的晴暖、可爱;再借用上文提到的“寻觅故都的秋——时光倒流86年”情境中拍摄的有关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视频,提升学生的格局,拓宽学生的眼界;而拍摄《我与地坛》视频的任务,可以改成《中国宫殿与传说之地坛皇祇室》纪录片和《史铁生:我与地坛》纪录片评鉴赏析会,让学生以大众评审的身份来对纪录片展开评析,进一步理解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关于生命的深入思考和对母爱的刻骨铭心的体验。

这样的情境组合设计,地域上横跨南北,层次上由低到高,环节上由拍摄到评价,更有序、立体地体现了单元任务群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度学习。

3.情境与任务的设计要机动灵活、因生成而变

在实际教学中,因课堂的不断生成,教师应善于随机应变,巧妙运用这些生成。也就是说,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实际的教学时间进行弹性的调节。在备课时多做加法,准备充分;在实际教学时适时巧妙地做减法,给课堂留白。

例如,筆者在教学《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设计的情境与任务是:假如加来道雄来中国访问,你作为一名科普节目记者即将采访他。为此,你将以课文为抓手,尝试探讨作者童年种种行为的原因以及探究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活动。活动1,以这篇文章为采访资料,有几个同事帮你设计了参考问题,请试着预设答案。活动2,你觉得他们设计的问题中哪些比较适合用来采访?活动3,你还打算问他什么问题?试着拟出问题并且预设答案。在实际教学中,活动1中的“有几个同事帮你设计了参考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自己预先设计几个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群策群力,尝试自己设计问题,如果学生设计的问题较好,教师预设的就不出示;反之,就出示教师设计的问题和答案来启发、引导学生。在进行活动2和活动3时,围绕“哪些问题比较适合用来采访”学生容易产生争论——“比较适合”的标准是什么?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2~3个精彩的采访视频让学生观看、寻找相关论文现场展示,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甚至可以准备1~2篇访谈录用于课后阅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完成活动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