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不需要太完美

2022-05-30赵秀娟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主义者消极

赵秀娟

不知从何时起,完美主义成了一种“时髦”。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完美主义已成为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案例

成绩经常名列前茅的郝梅(化名),最近很不快乐,甚至有了厌学的念头。主要原因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如果成绩不是第一,就觉得很失败。但现实情况是,不管多努力,也不能确保每次都是第一。所以她越来越害怕考试。不仅如此,郝梅对别人要求也很高,在一次小组活动中,身为组长的她,因对所有组员的表现不满意而严厉指责大家,导致同学们都不想与她合作。她的孤独感和挫败感越来越重。

郝梅厌学问题的根源是她的过度完美主义。她对自己和他人都过于严苛,什么都渴望做到最好,做不好时自我评价降低、情绪低落、行为退缩。

父母的影响

有的父母属于焦虑、严苛型,往往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和控制欲,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孩子还不够好的信号,例如:考了99分,那1分去哪里了?下次要争取全对(关注不足,接近完美还不够)。如果孩子犯错或表现远低于他们的标准,这些父母便会批评、责骂甚至体罚孩子。随着长大,这些孩子会内化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追求完美。

此外,还有的父母本身具有完美情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本身非常优秀,在某方面出类拔萃,孩子也会模仿,向眼中完美的父母学习。

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催生着完美主义。例如,有的学科考试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人们在学习工作中有各种评优和等级考核等。这些给大家一种错觉,只有努力追求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理想的目标。

其实很多人都有和郝梅一样的状态,但因多数时候只是受困于具体事件,并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们要对自己的完美主义有所了解,意识到自己开始较劲时,及时喊停,尽量和完美主义和谐共处。那应该怎么做呢?

觉察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

有学者把完美主义区分为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者是指健康地追寻优秀,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消极完美主义者是指把个人标准定得过于超出自己的能力,强迫自己向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努力,并以此来衡量自己价值的人。

很明显,积极的完美主义是正向的,可以作为追求卓越的动力。而消极的完美主义,过度追求完美,很容易走向极端。消极的完美主义者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内向型,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待,纠结于自己的不完美,自我评价降低;一种是外向型,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对别人做不到完美而沮丧。很多人,像郝梅,两种特征兼具。

打破消极完美主义的枷锁

我们要认清,消极完美主义并非完美。极端追求完美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焦虑症、抑郁症、拖延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如果觉察我们有更多的内向型完美主义倾向,就要特别注意调整自我认知,悦纳自己,不盲目迎合别人;如果有更多的外向型完美主义倾向,就要换位思考,包容他人的缺点,防止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另外,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一些消极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种。

跳出“非黑即白”的极端化思维

完美主义者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认知误区,认为没有成功就是失败,不是好就是坏,很少存在“还可以”“差不多”“够好了”这样的中间状态。

我们可以经常使用“量尺问句”帮助自己跳出极端化思维。最简单的量尺是,10分代表自己心中期待的最理想情况,0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然后:

1.了解自己当前状态在量尺的什么位置,给自己打分。

2.当前状态极端不好时,可能给自己打了0分,这时要多想想最近一周或更长时间段内,最高分能打多少?想想那个状态下有什么不同?这时感觉往往会好一些,再次打分。

3.假设这时给自己打了比较现实的分数6分,那就想想都做了什么让自己达到了6分而不是更低?觉得达到几分就“足够好了”?需要做什么能提高一分?假如提高了一分,会有什么迹象?

这个练习可帮我们聚焦于面向未来进步的程度,而不是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各种知识,接触不同的人和不一样的观点,学会多角度灵活地看待一件事,提升自己的多元思维能力。

把“完美”的目标修改为“完成”

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制定过高的目标和标准,并且很注重质量,期待完美的结果。如果做不好就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退缩回避不敢去做事,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目标和标准,先是“完成”,而不是“完美”。只要有机会就去尝试,凡事先做起来,经常不断重复和改进,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这往往比期望第一次尝试就做到完美的人更容易成功。

最終成功的人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都是经历磨练才最终实现目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只是能够做到屡败屡战。”

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将一项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节点,分别设置完成时间和合理标准,一步步去做,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提升内驱力,这是个人成长的核心。

无惧外界评价,勇敢做真实自己

完美主义者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内化了太多他人的负面评价,没有形成相对客观的自我认知信念。例如,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事实),被认为能力太差水平不行(评价)。

当听到消极评价时,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

别人说我不好,符合事实吗?有什么依据?

在这件事上我做得不够完美,这又何妨呢?

这件事是否“足够好”就行了?合理标准是什么?

我一定要符合别人的期待吗?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发自内心的自尊、自信和自爱,才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

完美主义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保留积极完美主义的好处,又要降低消极完美主义带来的危害。“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你不需要太完美,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这样你会幸福更多。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主义者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完美是个坑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