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复制”的封印
2022-05-30肖尧
很多年之后,肖尧姐姐还记得这件事。
那是五年级的一个下午,浅淡的秋日阳光落在教室的地板上,教语文的王老师出了一个写作题目:写一件有趣的事。王老师还“好心”地说:“为了开拓大家的思路,我先讲一件有趣的事。”——那是怎样一件有趣的事儿已经想不起来了。记忆深刻的是结果,交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复制”了这个故事,除了一个害羞的男生写的“把姑姑家‘硬的沙发坐软了”的趣事,被当成范文传阅。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当我坐在电脑前,翻山越岭寻找好稿子的时候,这“复制”一课又不时在心中涌流着。“复制”式作文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穿透二十年的时光?于是,我常想:怎么按下“复制”的封印呢?一遍遍翻看杂志,终于开窍了——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中寻找。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啊?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那我就当没听到啦。可能有的小星星会说,我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认识呢!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前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吧:
童年的时光很快,文字珍藏着逝去的日子,它帮我们留住了记忆。
这是2020年4月刊,“小作家秀场”《我和我妈的“奇葩”二三事》一文的指导老师——向谊在“老师的话”里给出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自己的作文如何能避免成为“复制品”?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方法行之有效。一方面,要好好生活,经历“此时此刻”的生活,并且能把这类生活记录下来,作文想不打上自己的烙印都难。另一方面,无数的作家、诗人,甚至我们《新作文》的很多作者,都趋于一致地回答过——多多阅读,读有所得,读有所感,总有一日妙笔生花。
小星星们,当我们开始热爱用文字珍藏生命的瞬间,同时在阅读的海洋里不断翻腾浪花,我们才算是真正自己解答了上面兩个问题,自然会慢慢把“复制”牢牢封在思维的坛子里。一步步来,愿我们都可以如作家阿来所说,“在写作中享受自由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