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吕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22-05-30郭艳芳

党史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吕梁市吕梁旧址

(山西)郭艳芳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存的革命旧址、遗址,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这片英雄土地上,诉说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光辉历程。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其焕发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吕梁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吕梁是山西省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就读于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的吕梁籍进步青年贺昌、张叔平等人,在吕梁山区秘密进行社会主义学说传播,并对团员、党员队伍的发展及党组织的建立、革命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指导。1923年夏,山西省城以外的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在汾阳建立。1925年10月下旬,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共汾阳特别支部(后称“中共汾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汾阳建立。到1927年7月,吕梁境内已有1个地委、10个支部(小组)、近80名中共党员。

吕梁是山西省第一支工农武装诞生地。1931年5月上旬,山西特委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红军,创建苏区,将山西变成江西第二”的方针,在隰县辛庄村(今属交口县)创建了山西第一支工農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晋西游击队借鉴井冈山中央红军斗争实践的成功经验,贯彻“党指挥枪”的原则,使党的组织在游击队深深扎根。短短数月,开辟15000平方公里的游击区、2000平方公里的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列宁小学,开办了农民夜校。

吕梁是红军东征主战场。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转战山西。在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中,足迹遍及吕梁13个县,经关上、大石头、兑九峪、三交等战役,重创阎锡山部队,歼敌逾万人。东征期间,红军总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在吕梁召开郭家掌、大麦郊、晋西三次著名会议;发展地方党组织25个,创建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及40余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吕梁是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腹心地区。吕梁是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驻扎地,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钢铁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党中央联络各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2年,在历时4年的河防保卫战中,吕梁军民共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歼灭日军2000余人,缴获大批军事物资,粉碎日本侵略者妄图突破黄河天险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1942年,在吕梁区域建立被誉为“钢铁走廊”的北线、中线、南线3条秘密交通线。1942年10月至1945年底,交通大队分别以组织掩护、秘密护送、武装护送等方式,先后护送中共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27人,党政军主要干部800余人;接送大批抗日团体人员、国际友人、民主人士及联大、抗大等师生;传送众多重要文件、书刊;运送枪炮弹药、医疗器械、通信器材、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共1000余吨。

吕梁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重要依托地、实践地。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1947年1月17日至29日,晋绥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吕梁地方部队相继发动吕梁战役和汾(阳)孝(义)战役,消灭国民党军26500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25万大军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机关“一分为三”,实施战略转移。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央后方委员会在吕梁驻扎一年,发挥了中央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刘少奇、朱德等所率中央工作委员会赴河北时路经吕梁,对土改工作进行了指导;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所率中央前方委员会赴河北时路经吕梁,毛泽东发表两篇著名讲话:《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一次系统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方针和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总方针。

吕梁是党的领导人和开国元勋生活战斗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是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孕育伟大吕梁精神的地方;是红色资源遍布、革命底蕴极为深厚的地方。据2021年吕梁市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全市有红色文化遗址413处,其中37处被山西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红色文化遗址,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13个、省级文物保护点27个、市级文物保护点3个、县级文物保护点126个、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244个。

吕梁共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7个,分别是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临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分别是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分别是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柳林刘志丹将军殉难处、贺昌烈士陵园,交城吕梁英雄广场,临县双塔村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方山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贾家庄村史展览馆,石楼县留村毛主席路居馆;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个。在党的红色基因库中有着重要地位。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探索与成效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吕梁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闻令而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多措并举,广泛宣传推介红色文化资源。2021年6月,吕梁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晋绥首府兴县举办《诗意中国 英雄吕梁》大型诗歌文艺晚会,以诗意的方式致敬红色历史,缅怀革命英烈,唤醒时代记忆。为广泛展示吕梁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吕梁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文旅之声》专栏,设置“红色印记”版块,录制音频节目 30余期。借“中国旅游日”流量热度,通过抖音直播带领全国游客云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吕梁日报》 开设“红色记忆”专栏,发表稿件26篇。方山县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出版《革命先驱张叔平》《红色文化鸦儿崖》《方山抗日故事汇编》等书籍,拍摄《烽火学堂贺龙中学》《红色地标烈士塔》等微视频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孝义市在“孝义视界”手机APP客户端开辟“孝义红色家谱”宣传专栏,利用VR全景技术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智能化推介专区,制作红色教育基地全景漫游宣传片,观众网上即可沉浸式体验丰富的红色文化。

多管齐下,切实传承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一是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为进一步掌握吕梁市红色文化资源家底,2021年吕梁市组织开展全市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制定《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实施方案》,共调查认定红色文化遗址 413 处,申报省级红色遗址84处,其中37处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为吕梁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二是结合吕梁市实际,制定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初步形成党委牵头抓总、政府履职尽责、主管部门组织落实、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格局。三是加强资源保护。坚持项目带动,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4332万元,实施12个红色资源保护修缮项目。同时编制完成43个红色资源修缮设计方案;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积极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共认领认养革命文物9处,社会力量投资约200余万元。2021年,吕梁市启动铺开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数字化保护、交口县红军东征总指挥部下设团部旧址和康城毛主席路居修缮、临县第一二〇师指挥部旧址修缮等红色资源保护修缮项目共计8项,占全市文物保护项目的40%。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等主题纪念设施实施了提质改造。

多维集成,积极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一是提升红色展馆展陈工作。“十三五”期间,吕梁市共投入2600万元,完成20余处红色资源陈列布展。2021年结合纪念建党百年活动,又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在红军东征纪念馆和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开设专题展陈,同时新铺开交口县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石楼县留村毛主席路居地等5处红色旅游景点布展工作。二是创排红色题材文艺精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排红色演艺,进景区演出,丰富文旅融合发展业态。临县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融为一体,创作大型旅游演艺实景剧《如梦碛口》,社会反响热烈。离石区王营庄村倾心打造战争实景剧《血战王营庄》,临县南圪垛村创作演出《梦回南圪垛》,极大地提升了吕梁红色旅游的价值和品味。为庆祝建党百年,吕梁市开展“百年百部”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其中,三弦书《三弦说唱给党听》、歌曲《南圪垛》等作品受到好评;制作完成红色纪录片《赤子丹心马佩勋》《红军东征之兑九峪战斗》 《铁血峥嵘之八路军在孝义》;创作推出舞剧《刘胡兰》、木偶戏《红军娃》、音乐舞剧《大后方》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其中,木偶戏《红军娃》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舞臺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三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吕梁市不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培育出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以“英雄吕梁”“走向胜利”“重温山西建党”“铁血东征”为主题的4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山西省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涵盖8个县15处重点革命文物遗址、故居和纪念馆,是吕梁市红色旅游成果的集中展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吕梁市红色景点的游客总人数达到415.7万人次,高峰年达到116.3万人次。

加大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从吕梁实际出发,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全市红色资源,主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调整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部署,加强领导,强化法律支持,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将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摆在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摆在区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责任,主导推动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开展。二是充分发挥吕梁市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确定主责主抓部门,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保护和利用好吕梁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更好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成果,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起到传承文化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党史方志部门的职能作用,试行史志联络点制度,做好县、乡、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红色景点史志联络员,为红色旅游开发部门和项目实施部门提供专业支持。

推动红色资源景点上档扩容,真实生动展现历史事件全貌,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红色景点开发要实现对历史事件的全面反映,提升场馆建设水平,体现红色资源原汁原味,帮助人们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与认知,进而达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谐效果。引导党性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到相关革命旧址开展,扩大革命旧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革命文物与旅游融合,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培育以革命类博物馆和革命旧址旅游为主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引导扶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创作。

抓好革命旧址的调查认定和开发,增加红色旅游资源储备。吕梁市每个乡镇仅粗略估算革命遗址数量都能达到一至两个,有的乡镇甚至会有三四个以上。随着红色景点的开发,历史事件的延伸,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革命遗址线索加强跟进认定,并拉出资源开发清单,增加红色文化资源储备。比如,将方山县贺龙中学旧址建设成为全吕梁教师队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南村吕梁军区国际和平医院旧址建成全县,乃至全市医疗卫生系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挖掘鸦儿崖离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旧址历史价值,成为县级党委部门学习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如何推動工作的教育基地;以村史馆建设的形式实现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家属队驻杨家会旧址及贺龙子弟学校的开发保护。将吕梁通往延安的三条秘密交通线打造成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的三条旅游线路,在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欣赏吕梁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吕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积极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要做到“四有”,即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组织人力在吕梁市境内进行排查,设立红色资源调查台账,建立红色遗址开发项目库,及时将新发现革命文物纳入保护范畴,分批核定公布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价值较高的推荐申报省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各级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落实好保护措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迁移、拆除,新建、改扩建革命纪念设施严格履行报批手续。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创办红色革命博物馆。

提升革命文物展陈水平。落实革命文物陈列布展专项经费,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超5年的,经审批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基本陈列超10年的,经审批可进行全面改陈布展。建设一支优秀的解说员队伍,进行定期考核和检查,以确保讲解质量和效果。建立吕梁市革命文物展陈方案和解说词审查制度,确保展陈和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创新展陈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参与性、体验性更强的红色旅游产品中,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开展经常性、普及性革命传统教育宣传活动,强化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突出社会效益。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以精品力作为基,打造一批题材多样、种类多元、形式多面、渠道多变的精品力作。依托文字、视频等传统形式,借助新技术、新手段,站在技术最前沿并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用人们看得懂、信得过的精品力作,展示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民文化修养,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积极策划举办蕴涵吕梁红色文化的革命主题系列展览、展演、展播等活动。通过网络、报刊、电台、电视等多媒体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倡导开展红色活动、红色旅游、红色革命遗址推介会,定期举办革命人物、革命歌曲、革命故事说唱活动,不断扩大红色吕梁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拍摄党史故事短视频,编辑宣传手册,进行实景演绎,通过动人的故事和事迹让革命旧址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使广大民众对红色革命旧址更有参观的兴趣。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吕梁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重要举措、重点活动和重大成果进行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宣传,营造良好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氛围。

(责编 赵珍珍)

猜你喜欢

吕梁市吕梁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