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适应对策研究
2022-05-30刘雪
刘雪
摘要: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影响,而生态旅游以自然資源为基础,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必然有影响。探究两者关系,无论对旅游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还是对顶层设计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适应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资源;生态旅游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对其进行了定义,生态旅游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且能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1]。
生态旅游的内涵以自然为基础,这是公认的第一标准。这一标准也表明了生态旅游是严重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的、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是其旅游客体。[2]这一内涵同时也揭示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体现是经济价值的实现。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影响,它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生产力,直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1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的影响
1.1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纯天然存在的自然景观,它们有着很高的旅游价值。而且,这些生态旅游资源是“吸睛”的宝贵财富,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同时对旅游功能的构成也十分重要。气候变化对以下几类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影响显著。一是地质地貌类(如岩石、冰川活动遗迹、山岳、岩溶、海岸地貌),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形成和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海洋结冰成冰川,又如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崩塌,改变地貌结构。二是水体类生态旅游资源。水是最活跃的构景要素之一,气候变化对区域性降水量与蒸发量有影响,极端暴雨洪涝事件和干旱事件的发生对水资源分布也有影响。三是气候天象本省即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气候资源本身即是生态旅游资源,即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分布,影响旅游的气候资源主要是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速。四是生物类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可见,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的趋势对以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着深远影响。
1.2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品质的影响
气候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气候要素的变化对旅游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有利的气候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可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感受。例如避暑(寒)游、阳光沙滩游、健康旅游等。反之,不利的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比如,气候变暖对区域性雾霾有影响,不利的气象条件对雾霾的扩散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旅游活动中遇到雾霾天气,户外旅游品质和感受必然大打折扣。一个地方的旅游硬件设施的设计风格与结构也与气候特点有关,气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特色建筑风格与住宿类型,独特的建筑和理想的住宿是提升旅游品质体验的重要方面。一个地方的天气和气候被恰当利用和宣传,完全可以成为生态旅游的吸引目标,休闲目的旅游者会选择舒适度更高更能享受大自然的目的地,舒适度越高,旅游者的愉悦度和满意度会提升,有助旅游品质提升。所以说,气候和气候变化间接对旅游品质产生影响。
1.3 气候变化对旅游流和收入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季节性旅游活动影响很大,基于自然的生态旅游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而且旺季旅游期越长就意味着游客越多,而且能带动其他旅游配套硬件设施利用率和服务行业收入,旅游收入水涨船高。例如,在日本号称价值百亿的粉色经济——樱花游,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气候变暖导致日本樱花提前开放,花期天数增多,可想而知,这将对客流和收入产生不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加。旅游是受自然灾难影响较大的活动,例如台风、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将对旅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去年10月12日,强台风“海贝思”登录日本,大量航班起降受到影响,部分景点关闭,日本迪士尼更是首次受台风影响而闭园。今年5月以来,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云南贡山县多地发生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部分道路中断,导致上千名游客滞留贡山。这种天气气候事件一旦发生,会对后续计划前往此地的游客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对旅游流的影响会延续存在。自然灾害让坐拥雄奇壮丽山水的旅游胜地暴露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一面,直接影响当季的旅游流。
1.4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风险的影响
生态旅游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开展生态旅游离不开其他行业的支持和拉动。气候变化对旅游风险主要体现在交通环节和旅游活动环节。交通是连接旅游者和目的地的纽带,是最终实现旅游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了增多增强特点,直接或着间接引发的交通气象灾害成为人们关注事件。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都会受到灾害性天气影响,基于风险系数的考虑,游客会考虑旅游保险的支出。在旅游活动中,灾害性天气对旅游硬件设施的破坏会影响游客安全。更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游客自身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比如极端高温事件,游客在旅行中需考虑中暑风险。
2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适应对策
2.1 利用自身优势,坚持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以贵州为例,贵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92.5%是丘陵和山地,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美景佳画,但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人多地少,基本靠天吃饭。长久以来大多人对贵州的印象是贫穷与落后,经济和教育发展滞后。但近些年,贵州在努力利用自身优势,改变这一现状。贵州高原旅游条件较好,同时贵州又位于两江上游,是国家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对贵州发展显得特别必要和重要。贵州处在西南腹地,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其脱贫任务重、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任务重,贵州积极应对,发展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资源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3]。发展生态旅游既是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生态旅游会给贵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深挖气候生态资源,打造气候生态旅游新品牌
利用优质气候资源的条件,将气候生态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尽显独有魅力。在建设山地公园的同时,挖掘气候生态资源,创造全区域旅游新品牌,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逐渐呈现品牌效应和价值。在未来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进一步挖掘气候生态资源,集思广益做好开发规划,打造更耳熟能详的生态旅游品牌。
2.3 加强生态旅游品牌宣传,吸引客流
如今的信息时代发展迅速,5G时代即将到来,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渠道,如微信、微博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形式,发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等沉浸式体验等互动方式,积攒人气,让更多生态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与时俱进,加强宣传,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增加生态旅游收入,更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价值。
2.4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低碳环保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旅游收入增加,当地居民得到红利,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会更加注意保护生态资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会给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若想长久利用资源,必须大力宣传,提高当地群众和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采取低碳环保的旅游形式。资源开发时也应该逐步推进,因地适宜地分区分时段开展旅游项目。很多风景区同时作为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不光是国家保护级的动植物与生态环境,也包含那些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如赤水桫椤生物圈。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时应该首先考虑旅游地环境受污染或破坏的可能性,注意前馈控制,风险防控,在问题尚未出现之前做好相应预案和对策,这样可以降低在资源破坏或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后再治理的相应成本。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3 结语
旅游业是对气候敏感型产业。旅游活动与气候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最火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及其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态旅游,以便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制定相关规划,提高生态旅游效益。
参考文献
[1] HU Y Z.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32(2): 25-34.
[2] 袁東升,毛文书,钱妙芬.四川旅游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1.
[3] 陈琭璐. 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4):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