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大特辑银行篇(三)普惠贷款增长35%!聚焦“八大金融”,中国银行打造科技助企纾困新模式

2022-05-30盆盆

金融理财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普惠实体供应链

盆盆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境内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的国际地位、竞争能力、综合实力已跻身全球大型银行前列。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行大力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尽显大行的责任与担当。

10月16日,中行发布《关于支持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公告》。《公告》称,中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要求,持续推进以境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坚持以科技、绿色、普惠、跨境、消费、财富、供应链和县域等“八大金融”重点领域为着力点,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时代内涵,在促进经济大盘恢复回稳的同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客户贷款增1.7万亿元,“八大金融”助力稳大盘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命脉根基所在,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枝繁叶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中行主动对接国家稳经济政策,制定实施支持实体经济的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出台了8个方面42条支持措施,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现,贷款总量实现较好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该行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超过 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6%以上;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约18%,境内制造业贷款增长约18%。

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充分发力,中行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稳住国家经济大盘,中行勇于承担主责主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县域金融,“八大金融”发展势头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境金融方面,中行积极发挥人民币跨境结算主渠道银行作用,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今年前三季度,中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超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而在绿色金融方面,中行持续加大境内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影响力逐步增强,三季度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约36%。截至上半年,中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银保监会口径)达到1.73万亿元,牵头承销国内首批转型债券,为非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1120.92亿元。

此外,中行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产业链条提供金融活水,助力“保链、稳链”,为助企纾困、稳经济大盘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上半年,中行累计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过1.3万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表内外融资支持,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奏响科技助企纾困强音,普惠贷款增长35%

量多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民间广为流传的“五六七八九”说法,其中的“九”便是指“90%以上的企业数量”,也就是说,我国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中小微企业。

今年以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疫情反复爆发的复杂局面,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从所未有的艰难,人们迫切需要线上场景服务来打破困境。中行积极发挥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以金融力量抗疫助稳,以数字化技术助企纾困。三季度末,普惠金融不断增量扩面,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约35%。

在北京,中行推出多项服务举措,为小微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是通过专项授信政策护航小微企业经营。通过展期、借新还旧、调整还款计划、加大利率优惠力度等多種方式,全力保障受困企业持续经营;二是推出“创担贷”“中银稳业通宝”“中银接力通宝”“中银续融通”等稳岗保供、无还本续贷产品,缓解经营困难市场主体资金压力;三是推出跨境汇入汇款直入账产品,实现全智能、纯线上、秒入账,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人员、单据流转不便的痛点,为出口型小微企业快速回笼资金提供便利,以实际行动落实“稳外资、稳外贸”。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行聚焦中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打造了“开放、共享、丰富、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研发“慧智控”系列风险管理工具,运用客户画像、决策引擎、风险图谱等技术,强化主动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实现普惠贷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客户从申请到放款仅需几分钟。2021年以来,中行共推出十余款线上普惠贷款产品,目前普惠贷款客户近70万户,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除此之外,中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智能化线上化为重点、以多产品组合为基础、以开放创新为方向”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推出了“中银智链”品牌系列,搭建了“票、证、融”供应链金融线上的产品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体验。3月1日,中行全新发布线上融资新产品“中银智链·融易信”,仅5个月时间,单一产品的融资投放就超过百亿元,新拓展客户上千家,成为服务核心企业上游供应链的“拳头产品”。

深化风险管控,不良率1.34%保持大行最低水平

疫情蔓延,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形势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在此背景下,中行牢牢守住了风险底线。

从上半年的业绩看,中行稳中有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与各类市场主体共渡难关。更难得可贵的是,在保持业绩漂亮的同时,中行的资产质量同样也走在行业的前端。

今年以来,中行的不良率在国有五大行中长期处于最低水平。截至6月末,中行的不良贷款余额2272亿元,不良贷款率1.3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3.26%,稳步推进不良资产化解。资本充足率16.99%,保持在合理充足水平。

面对如斯成绩,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今年上半年信贷结构整体不断优化。由于重点发展领域的资产质量保持健康平稳,在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贷款增速都高于平均水平,这些直接确保了未来资产质量的整体结构稳定。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银行表示,将会继续践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贷款投放稳步增长,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同时,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金融惠民,强化对科创企业、外贸企业、新市民等重点领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猜你喜欢

普惠实体供应链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