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美”:活动课程中的美育

2022-05-30傅红

关键词:花事探究活动

傅红

摘要:“得美”,即以序列化的活动课程为引领,打破课程的时空限制,追求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的全过程落实审美素养的培育。遵循“主题确定—方案设计—自主探究—主题延伸”的活动课程实施流程,在主题确定阶段,用巧思孕育审美品位;在方案设计阶段,用规划助力审美萌芽;在自主探究阶段,用实践唤醒审美意识;在主题延伸阶段,用成果展示审美能力。

关键词:得美;活动课程;“一廊花事”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儿童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编号:D/2018/02/2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学校“臻美育人,育人臻美”的美育主张下,我们整体推进“臻美校园生活”的新样态。“得美”,即以序列化的活动课程为引领,打破课程的时空限制,追求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的全过程落实审美素养的培育。

活动课程的实施一般遵循“主题确定—方案设计—自主探究—主题延伸”的流程。课程主题确定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要探究的主题设计探究方案,说明选用何种方法、步骤去探究;自主探究是活动课程的核心阶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体验挫折、困难、成功、喜悦等,记录活动的历程和感受;主题延伸阶段,主要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并进一步延伸主题,在此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下面以“一廊花事”活动课程为例,展现相关实践。

一、主题确定:巧思孕育审美品位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其气候、阳光、植被、水分等无不体现着强大、内生而又持久的生态需求。如何让校园的“景”有生命的痕迹,让班级的“境”有生长的印记?基于审美培育的活动课程,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了。

校园中有一条长廊走道,一个个小小的木箱,在走廊上静静等待,等待着“臻美少年”用巧思来装扮。如何让朴素的木箱具有美感呢?学生想到了花事种植。于是,“一廊花事”主题课程诞生了。各中队门前廊内都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海棠依旧、花间集、春风十里、等一朵花开、花点时间、炽焰园、琴语悠悠、朝花夕拾……

二、方案设计:规划助力审美萌芽

方案设计,即对整个活动课程进行分阶段的预设,明确一个主题活动目标以及各阶段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方式和实施的要点等。这是学生参与课程的指针。探究活动是由团队共同实施的,所以,明确的活动方案能够帮助团队内各成员了解活动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减少探究的阻力,保障探究的顺利进行。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内容和方式,提醒学生记录探究的历程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助力学生实现审美素养的萌芽。

“一廊花事”的主题诞生后,各中队的种植计划应运而生。例如,“花间集”的种植计划如下:

1.颜色搭配与种植层次: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相间分布;相同色调的花卉集中排列。高层放喜光、舒展的植物;下层放喜阴、低矮的植物。搭配兼顾纯粹的生机和颜色舒展的丰盈感,既可彰显花草的灿烂,也能流露出热爱生活的温柔感。

2.种植必备的物品:准备常用的除虫药、营养肥、特质土壤、修建工具等。可以在墙上放置收纳栅栏,利用免钉胶挂钩悬挂小花盆和装饰物;可以利用花架布置。因楼层较高,必须谨防高空坠物。

3.种植主角:玛格丽特。该品种花色丰富,花期长达8个月,养护简单,只要光照充足,“爆花”轻轻松松。

4.种植区域背景:白色素馨。背光、通风阴凉处,可盛开于艳阳下,也能绽放于阴凉处,攀缘于木栅栏。

各中队的养护安排也相继出炉。例如,“花间集”整队安排,各展所长:

1.按劳动内容和特长,分为整体设计组、浇水组、施肥组、文创组。

2.整体设计组8人,负责设计、采购、布置,有规划、有计划。

3.浇水组4人,施肥组4人,除劳动任务之外,负责采购浇水工具、肥料,以及物品保管、花草养护。共计16人。

4.文创组共计28人,又细分为摄影组、绘画组、文稿组和工艺品组。

三、自主探究:实践唤醒审美意识

不论是探究能力还是审美素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逐步形成。活动课程不要求学生的探究遵循固定的模式,也不强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只要是学生能想到而且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开放性的探究,使得学生可以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更投入地享受活动过程,更积极地唤醒审美意识。

仍以“一廊花事”活动课程为例。花草需要养护,养护需要学问:哪些花喜阴,哪些花喜阳;何时需要浇水,每次浇多少;双休日恰逢晴天,花草如何养护;等等。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任务,更是活动课程的目标。于是,行走在“臻美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拎壶浇水、俯身修剪、观察、拔草的身影。

每个养护员对这些花廊主角都是爱护有加。课间,他们在花廊前停留、观赏,今天数数开了几朵玛格丽特,明天量量素馨的藤蔓又伸长了几厘米……感知生命的起起落落,真是好不热闹!且看这样一幕花廊故事——

“不好了,不好了!咱们的花儿长虫了,叶片背后布满了虫卵!”

“我昨天就看到了,回家问了奶奶,可能我们要买除虫剂啦!”

……

叽叽喳喳中溢满关心与担心。

學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商量买什么药,怎么除虫。为了防止“虫害”蔓延,他们先轻轻剪下“病叶”。

“要不我们先把这片特殊的叶子塑封吧,然后就可以好好研究研究是什么虫卵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小朱同学满眼热切,“我可以带回家请奶奶帮忙鉴别一下,她可是我们家的植物专家!”

“好主意!我们可以先将叶片剪下塑封,不过,是不是有其他办法来查明这是什么虫卵呢?”

“对对对!我们先自己想办法,实在不行再向家长求助!”小薛边拿剪刀边接话。

“这虫卵也排列得太整齐了吧!我看着竟然觉得很神奇呢!”小陈同学眯着眼睛,细细地欣赏着这片叶子。

“你还别说,大自然的神奇真的难以想象呢!”

教室大屏幕前,一阵热闹过后,突然传来了大笑声。

“我们弄错啦!不是虫卵,竟然是孢子!”

“将错就错,瞧,幸亏塑封了,这不,成了一件标本呢!”

……

花廊乐事多,“美”事也多。审美素养,就在这样的实践中悄然萌芽。

四、主题延伸:成果展示审美能力

主题延伸是衡量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具有导向、激励的作用。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同伴分享,也是改进课程不足之处的有效手段。在各项活动课程中,我们通过成果汇报、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将其延伸至新的活动课程。展示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学生对美的表达与评价。

“一廊花事”活动课程中,随着养护活动进入高潮,各个学科也纷纷参与其中。《我是快乐的小花农》《我的花事笔记》《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等习作中,学生用文字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养护体验。亲眼所见花开花落,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创作力:他们用彩粉笔拓印树干的纹理、描摹叶子在不同时期的颜色、体验叶子的命运与轮回。还有,“土壤的秘密”“如何区分病虫害”等小课题研究,在科学课上大放光彩……学生积极踊跃,争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谁说一廊植物静默无声?这些成果无不彰显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无不展示着学生的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活动课程中,学生用心去感受、欣赏和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实践来获得美的体验,提升美的素养,这是“得美”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杨道圣.论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哲学中审美与道德关系的初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学科教育

猜你喜欢

花事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晋源四月花事忙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拾一抹春意,书一笺花事
陌上花事浓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