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英语微写作教学实践
2022-05-30戚跃进
戚跃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17)。随着江苏英语高考写作分值的增加,写作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写作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课耗费时间长且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写作教学形式单一,写作涉及体裁、题材面狭窄;学生强烈排斥写作,望而生畏;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乏味,写作思维不开阔;写作篇幅长导致反馈、评价、更正不及时。
微写作的优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微写作”引入课堂教学。“微写作”由“微型小说”一词衍生而来,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写作交流,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一项微型英语写作训练(陈玲芬,2015)。与传统写作相比,微写作有以下几点。
用时微而操作灵活
传统的作文教学,用时一般会超过30分钟。而微写作教学用时短,一般只要5至10分钟甚至更短。其操作灵活,不受课堂类型限制,可以贯穿于不同的课型。
成篇微而形式多样
相比于80词的应用文和150词的读后续写,微写作成篇微—学生只需要写半句或者三五句话。简短的篇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微写作形式变换多样,广泛的形式符合高中学生求简、求异的表达需求。
写点微而题材丰富
学生日常写作练习的体裁一般为应用文和故事。而微写作不受体裁和题材的限制,丰富的写作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反复锻炼后提升它们的写作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微写作教学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思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设计符合学生学情、能启发学生灵感的微写作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语言能力的微写作设计
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包含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解释与赏析、交流与创建等要求(梅德明、王蔷,2018)。围绕语言能力的要求,笔者实施了以下微写作教学案例。
[案例1] 听说结合中的微写作
在一堂主题为“校园生活”的听说课上,笔者播放了一首歌曲。
听完歌曲后,基于歌词,笔者设计了两个微概括任务:①通过歌词推断标题;②用2—3句话概括歌词大意。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内化、整合歌词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领悟了校园生活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充满了诱惑与危机,只有如歌曲所述,轻松上阵、放下包袱才能拥有更美好健康的校园生活。
基于文化意识的微写作设计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7)。文化意识包含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认同与传播、感悟与鉴别等要求(梅德明、王蔷,2018)。学生在对不同文化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做出评价,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微写作教学。
[案例2]深度阅读中的微写作
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一文中,交流生John Li告诉读者,“Class discuss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K, but I could not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because sometimes I wasnt able to express myself clearly in English.”读及此,老师追问:“Do you think language is the only barrier?”学生一时语塞,老师提示,结合本单元主阅读校长期待学生提升的两个技能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讨论,写下一两个John在课堂讨论中无法表现自己的深层原因。
无论它们的表述如何,在学习英国高中生活的这篇课文中,学生以课堂讨论作为镜子,文化对比作为手段,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要发挥自身潜力需要努力的方向。
基于思维品質的微写作设计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7)。思维品质包含辨识与分类、分析与推断、概括与构建、批判与创新等要求(梅德明、王蔷,2018)。在设计微写作任务时,笔者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部分案例如下。
[案例3] 读写结合中的微写作
不论阅读还是写作,思维都是关键—思维的层次决定了写作内容的层次,要把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放在读写活动的中心位置(王蔷,2020)。在以读促写的微写作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出发,找准文本中的思维激发点和发展点(顾婷婷,2020)。在读写课堂上,笔者打破传统续写150词的要求,把写作分为选词填空,情节设计,环境描写等小块的微写作,降低写作难度,符合当时的授课的高一学生学情。
由选词到环境描写再到情节设计,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案例4] 修辞仿写中的微写作
引导学生进行修辞仿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味英语的语言美,也可以让学生在仿写创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逻辑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
比如,江苏教材Book1中“Realizing your Potential”这篇文章。校长的讲话运用了许多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演讲语气,成功地用简洁的语言吸引了停住的注意力,达到了激励效果。在学习到第三段“潜力”的定义时,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Who knows what beautiful works of art you will create, what medical advances you will make or what amazing technologies you will develop!”用排比句式告诉学生,未来可期,它们的潜能亟待挖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它们的思维品质,同时也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期许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基于学习能力的微写作设计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17)。根据学习能力的内容与要求,笔者实施了以下教学案例。
[案例5] 思维导图中的微写作
思维导图不仅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在Book 1 Unit 1 Reading的学习中,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将如何实现自身潜能的方法写下,以此培养它们的学习能力。
在这一设计中,学生没有写大篇幅的文章,而是通过教材获取学习资源,提炼简单句巩固教材观点,实现自主高效地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生动力,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拥有英语学习的乐趣。而微写作任务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说具备用时少、成篇短、写点小的友好性,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说又可以同时做到操作灵活、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天然适合运用到英语学科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更可以使教师在春风化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已经在听说结合、习题讲解、深度阅读、读写结合、修辞仿写、思维导图、同辈互评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微写作教学经验,在不断激励学生尽情创作、积极反馈的同时,我看到了越来越多学生身上的优秀核心素养,这使我更加坚定要在微写作任务教学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