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思政要点的思考

2022-05-30宋春霞

大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论文写作课程思政

宋春霞

[摘 要]教师开展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时,在传授信息检索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使用观;在讲解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时,应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站位与学术规范意识。具体来说,该课程思想政治要点主要有: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正确使用文献信息,遵守引文规范;论文选题要结合专业特长与中国文化、制度等因素,学术创新应体现“四个自信”;研究方法的选择应遵从实践观、实事求是做学问,用事实与数据论证假设;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应遵守学术成果规范,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关键词]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176-04

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在大学各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

不同类型的专业课在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时,难易程度与切入点不同,有些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点比较好把握,比如会计学的教学强调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诚信、保持职业操守、不做假账等[2]。但是,有些课程的思政要点却不好把握。对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来说,由于其属于应用型选修课,多数教师认为将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技术、论文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就行了,对这门课程思政要点的挖掘不够重视,找不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基于新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结合具体内容来剖析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希望对任课教师有所启发。

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为提高毕业生论文写作能力,很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以下简称“课程”)。但一些任课教师认为只需教给学生信息检索知识与实际操作方法就行了,思政教育教学应交给思政教师来开展。显然这种重教学、轻思政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在该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十分有必要。

1. 拓宽思政教育的课堂阵地。高校几乎每个专业都会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该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课堂阵地的必要拓展,大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阵地。

2.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響学生,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3. 促进课程的教与学。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入应结合课程的知识结构,这要求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各章节内容与育人目标的关系,进一步深度提炼其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和精神内涵,加深教师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授课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使用观。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被各种信息包围着,其如果缺乏收集、甄别、过滤信息的能力,可能会迷失于海量的信息中。在论文写作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收集不到合适的文献信息或对信息的不当使用而出现剽窃、抄袭等学术舞弊行为。这样的形势下,教师要在相关知识的讲解中加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文献检索技术的同时,能够在繁杂的文献中吸收正确的观点,并正确合理地使用文献信息,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思考,找准思政主题的切入点,在课程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将其自然地融入。

二、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作为选修课,一般在本科第7学期开设,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各类文献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形式,具备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通过对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升文献阅读能力,同时通过研习本专业的高水平论文,掌握论文撰写方法与学术规范,为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做准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不断丰富,主要包括信息检索概论、文献检索与管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写作规范与研究专题介绍等几个模块。

(一)信息检索概论

主要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献信息的加工与管理方法、信息检索方法与检索技术等内容。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

(二)文献检索与管理

主要讲述中国知网CNKI、科学网WOS、EBSCO等中文、英文全文及引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及Estudy与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工具的操作方法。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掌握相关文献检索的具体操作以及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能够有效管理文献、合理利用阅读笔记、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三)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

一篇学术论文成败的关键是能否选择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和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主要讲授选题原则与选题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及其应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批判性思维模式,基于文献分析、现实观察等方法在本专业领域内合理地选择研究主题,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工具,并能够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开展相关的研究。

(四)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是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等所做的阐述,是因论文选题程序化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应用型文体。其内容一般包括:选题依据、研究方案、研究条件、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论文提纲等。其中文献综述是其重要内容,也是一篇学术论文必不可缺的部分。部分本科生将文献综述写成了文献内容的堆砌。学生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掌握合理的文献分析与评述方法、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独立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五)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遵守学术规范,一是论文应达到的基本规范,如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思路清晰,目录、图表、附录、注引、文字和标题等编排规范。二是方法规范,指论文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论文研究的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技术操作层面研究设计合理。三是道德规范,学生应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引用已有文献内容应注意标明出处。

三、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思政要点

思政要点应结合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这样才能被学生吸收接受。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是提升大学生文献信息检索与管理技术能力,二是提升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将思政要点融入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在提升信息素养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在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中,提高其政治站位与学术规范意识。

(一)文献信息收集与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具备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自如、自主地获取、加工、处理各种需要的信息,这是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3]。但是大学生仅仅掌握信息技术是不够的,因为在面对各种文献信息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无法正确辨别、使用信息,表现为信息迷失,无法准确收集合适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又可能会不正当使用检索工具。

因此,任课教师对于检索技术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对学生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上,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和批判对待文献信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认知观,懂得辨明真伪,对国外文献的研究结论不盲从、不迷信,在文献信息的收集与鉴别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其应用于有价值的研究中。

(二)文献信息使用与引文规范

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世界的文献信息时,容易忽视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出现随意引用、过度应用和学术失信等情况。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事件屡见于媒体,因此遵循有关信息的法律与法规、合理地借鉴与引用他人文献,也是课程必须向学生传递的思政要点。

对此,任课教师一方面应向学生讲授文献证据在论证环节中的必要性与其正确使用方法。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引用外文资料时,不要陷入引介对象的话语体系中,被其观点带偏方向,必须坚持在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人类共同进步的原则上,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其做出批判性的引用。另一方面,应强调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采取规范的引文注引方式。论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文献与数据,尽量引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对于所引用内容均应注明出处。

(三)論文选题原则

正确而有意义的论文选题对于写好一篇文章至关重要。论文的选题方法有文献浏览、现实观察、理论追溯等。有些本科生的选题来自导师命题,这些命题存在陈旧空泛、题目过大、不能结合实践等问题。部分研究生的选题来自对国外文献结论的进一步挖掘,有些选题存在仅仅换一套中国的数据检验同样的结论的现象,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理论、研究的情况,并未全面考虑中国的国情、文化、制度等。

对此,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选题时,以专业领域为基础,遵循与时俱进、关注专业前沿研究视野,坚持“四个自信”,基于中国的文化与制度背景开展研究工作。以管理学相关研究为例,论文选题应贴近现实问题,鼓励学生用中国故事、中国案例与中国数据研究中国的问题。一方面,论文选题应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活动中组织与个体行为的影响,如诸子百家的思想、传统民风民俗等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背景对问题进行分析,其研究视角应有别于西方理论体系的视角,鼓励经管类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比如“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帮助学生确定有意义的研究选题。

(四)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定性工具开路、定量工具搭桥,通过分析确定有价值的论题,再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来构建新的理论。现实中,不少学生论文的研究模式陷入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起始于纯理论的研究,即从理论出发,通过理论推理与思辨得出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这种模式虽然逻辑成立,但研究结果容易脱离现实,缺乏应用价值。且由于本科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逻辑能力不足,这种写作模式在“说理、论述”方面普遍存在推理、辨析能力欠缺等问题[4]。另一种则是来自于现实观察,通过调研数据与实证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与相关对策,这样的研究就像管理咨询师做方案,只能解决具体问题但不能得出普适理论。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论文,过于看重数据结论,可能会出现“材料堆砌”的现象。

由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真理的过程,既要求证据可靠,也要求逻辑合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该课程不应仅传授给学生论据的收集与使用,更应培养其论证的逻辑思维。对此,任课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纷繁的事物联系中找准主要矛盾、洞察事物关联、从大局看问题等[5]。其次,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到从确定选题、论据材料的收集、论点的再检验,都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反复,才能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再次,引导学生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学问,通过实践调查、观察等方式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论文。

(五)论文写作与发表遵守学术成果规范

论文写作应坚持原创,恪守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意见和措施,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惩戒科研失信行为,各学校也都规定了合格论文的文字重复率限制。但是,由于部分毕业生写作能力有限又急于达到毕业答辩等目的,学术不端行为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简单照搬前人研究成果、直接引用内容过多等。

对此,任课教师应提醒学生遵守学术成果规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做到不抄袭、不剽窃、不侵吞他人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且不应重复发表。

四、提升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建议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独立研究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想提高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应明确体现思政要点

课程是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与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本科院校新增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其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又要体现新技术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要求。思政要点应明确列入课程大纲,各章结合所挖掘的思政要点,单独设置关于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或讨论环节。

(二)思政要点的融入应结合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遵循专业课程自身的建设规律。考虑到课程面向不同专业,思政要点的融入最好也能结合不同的专业知识。如笔者所教授的学生是会计学专业,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检索会计信息質量、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文献,或收集学术不端案例,这对学生能起到警示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诚信、谨慎、客观的品质。

(三)任课教师要提高认识并强化理论学习

任课教师应意识到自身不仅承担着传播专业知识的责任,而且肩负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神圣使命。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6]。任课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而且应不断学习国家的法律与政策等知识,持续挖掘思政要点。部分任课教师的思政理论并不是很丰富,建议高校建立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由思政院系抽调一部分教师,定期开展针对专业教师的思想与政治素质培训;同时建立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常态化的教学研讨交流机制,提升任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

(四)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方面,可以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养的重要内容,具体可通过检查教案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的融合情况以及结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进行。学生的考核主要以课堂表现、结课作业为考核指标,在这些环节的评价中可考虑增加思政表现分并计入期末考核成绩中。学校应出台相关政策或拨付一定的经费,鼓励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的教学比赛,激发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

专业课的思政建设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思政要点的融入要密切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作为一门选修课尚且可以融入以上思政要点,其他专业课也一定能挖掘出更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地方。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鼓励各专业教师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主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路涵旭.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2] 岳世忠.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思政教育视角[J].财会研究,2019(10):32-34.

[3] 孟园,张立,张旭洁.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提升途径[J].教育观察,2019(23):98-100.

[4] 谢小玲.《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47-251.

[5] 刘燚.为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思政课可以做些什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43-144.

[6]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EB/OL].(2014-09-09)[2021-01-2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论文写作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探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史学理论意义探析
适合需要的,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