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兴贤祠

2022-05-30文益思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原海南文化

文益思

兴贤祠位于海南东方。

在海南,那曾经连绵千里的琼州古道、那曾经飞奔的战马、升腾的狼烟、激情的竹竿舞、飞扬的渔网、缓行的商队以及那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都已经被苍茫的岁月洗礼得苍凉斑驳。唯有兴贤祠,历经千年时光之后,依然倚立在蓝天与白云之间,如一支历经岁月沧桑的竹笛,吹奏着一曲穿越时空如歌如泣的歌谣,和着云彩曼妙轻舞,如灵动画卷,似玄妙天籁,让人惊叹,令人震撼。

海南,位于中华版图的南方之南,隔着波涛汹涌激浪涛天的琼州海峡,与内陆遥遥相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被中原的朝廷视为蛮荒之地,并成为贬官流放的重要地点。兴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已经日趋成熟,但对海南而言,却没有什么影响。京城里的科举之光,照射不到化外之地海南。中原文化对海南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站在海南大地隔着海峡遥望对岸,可以看到对面大陆一条时隐时现的海岸线,先民们除了感叹没有飞天的能力之处,只有叹为观止的份儿。

一年又一年,对岸大陆保持静穆与傲然,依然冷眼对视海南,日子就这样,如清风翻书,一页页翻过。

谁,敢于打破这珠联海内的单调与宁静;谁,敢于正视这笔破天荒的高贵与荣光;谁,敢于成为科举进士的海南第一人?

这时,一个名叫符确的学子,从昌化江边的感恩平原,扬鞭启程了。他高高立于马背之上,马蹄迅速掠过平原,扑向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科举考场。

1108年,大观二年,符确走进海南镇州的科举考场,沉着冷静地考取了最高分,从此一鸣惊人,成为海南有史可查的解元第一人。

1109年,大观三年,符确进京赶考。在东京汴梁,面对着考官天子,符确又一次沉着冷静从容答题,最终考取进士,成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

当消息从京城传来,东方大地就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这是一种开琼甲第的鞭炮声,这是一种笔破天荒的鞭炮声,也是一种光前裕后、继往开来的鞭炮声。

在京城,符确有一种生分与隔膜,也有一种牵挂与依恋,他与北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自己的努力,终于剥掉历史包褒在海南身上那层厚厚的苍苔,直接触摸到中原文化深处的脉搏。从此,海南的文化脉搏与中原的文化脉搏一起跳跃,共同闪光。

他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支撑起南方文化的庞大身躯,经过历史的一再冲刷,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榜样,成为一个受人敬佩与膜拜的历史偶像。

任职太守期间,符确为政清明,廉洁奉公,成为人民爱戴、政绩突出的朝廷官员。与此同时,他找到了想找的风景,他看到了想看的文化。中原大地上的城堡、天波杨府、黄河、古道、黄土地、风暴、铁塔、石窟等等,这些事物与南国的联系不多,但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符确用手、用眼、用心去感受这些事物,并将之深刻脑海之中。北方大地上的历史动脉,中原腹地上的文化游走,赋予他巨大的精神营养与博大的哲学精髓,为之后中原文化在海南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休之后,符确追索历史探究文化,心中涌动着弘扬文化的热诚和渴望,于是他返乡了。沿着在北方版图上的人生轨迹,他以一个进士的身份,一种长者的身份,以冲天之志开办学堂,在东方大地上教育后人。他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以超越常人的直觉与天才的感受,以饮马长江与脚踏黄河的人生经验,给后人一种新鲜的活力,让中原文化与海南文化从此相互交融,给后人留下了深沉的思考与凝重的情感。

符确去世以后,他那曾经用于教书育人的建筑,被命名为兴贤坊。在千年的历史沧桑中,兴贤坊建了又毁、毁了又建,一次比一次闪光,一次比一次风华卓越,至清代时期改名为兴贤祠,成为海南文明遗存下来的著名史迹。

千百年来,符确一直感受着后世的万代荣光。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后人而言,海南第一进士的称号,就是一个无尚的荣光。

海南考生赴京赶考,绝不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游历,而是一次生死未卜的人生旅行。一路之上,不仅有大海与高山阻挡,还要逃避强盗海匪的刀光剑影。明代嘉靖三十六年,临高知县杨址组织当地考生集体登船,并亲自护送渡海。没想到,船到琼州海峡中心,竟然遭遇大浪沉入海底,几百号人葬身海中。这场海难,不仅使考生失去了生命,更断送了当地一代的文脉,成为海南考生科考史上永远的痛。

所以,符确进京赶考,就是一次开天辟地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名垂青史的文化之旅。他的每一次身体力行,每一次哲学思维,每一次灵魂激荡,都深刻地影响着海南士子的一举一动,为后人万世景仰。

符确从东方大地出发,一路北上,前往东京汴梁考试,也影响了我的人生。九百多年后,我也从东方大地出发,前往开封,这座城市就是当年的帝都东京汴梁。一路之上,我寻觅着符确当年的身影与足迹。我在河南大学的天下第一塔前,仰望星空,感受着先贤的思想。这一刻,我相信,我的足迹与符确当年的足迹一定重叠在一起。

这十几年来,我无数次地走进兴贤祠时,有时空无一人,有时群声沸腾。我认真观察兴贤祠,它占地四百平方米左右,仿宋风格的古建筑坐落正中,凝重典雅、气势恢宏,既有北方建筑风格的宏伟壮观,又不乏江南园林的清心雅致。院落里种有几棵树,其中一棵木棉树的下面正长着奇花异草。站在这座文化圣殿里,可以感觉到一种奇特的意境,让人的心中荡漾着豪放的气息。

在我的生命中,一个影子,一个很远又很近的影子,它总是站着。我总是追赶着这个影子,神秘的影子一动不动,但它却总是在我的前方。这个影子,就是兴贤祠。

兴贤祠是什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

兴贤祠是一条海南的文化长廊。

兴贤祠是滚滚西去的昌化江。

兴贤祠是琼西的抗战城堡。

兴贤祠是海南文化的最强音。

兴贤祠是一曲惊天动地的生命交响乐。

兴贤祠是一座彪炳史册的文化丰碑。

兴贤祠是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是连绵不绝的文化传承,是琼西文化飞越向前的春风化雨,是琼西文化不断向前的滚滚春雷。

兴贤祠是什么?兴贤祠什么也不是,兴贤祠就是兴贤祠。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它有一种响遏行云的遒劲力度和磅礴雄浑的王者气势,如同激流汹涌的昌化江撞击着读书人的心灵,如同威武辽阔的霸王岭陶醉着读书人的魂魄。

写兴贤祠的人很少,翻遍古今文献,很难找到一篇像样的兴贤祠诗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遗憾。

十年前,我以《东方兴贤祠》一文,描述了我与兴贤祠的相识相知。

十年后,我再次以这篇文章描述我与兴贤祠的相依相恋。在我心中,兴贤祠在琼西,就是一座永恒的文化丰碑。

兴贤祠,屹立千年而不倒,在它的指引下,海南大地上走出了丘竣、海瑞、王弘诲、张岳崧等数不清的文化大师,也涌出了“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的千古名诗,他们共同捍卫了海南的文化与尊严,同时也绽放出光耀千秋的南海之光。

战争年代,兴贤祠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化出沸腾的热血、化出清白的正气。它能让优秀的琼西儿女走向烽烟弥漫的战场,前赴后续地打击日寇,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争取民族的独立,捍卫了中华民族不可外侮的荣光。

和平年代,一代又一代的琼西人民走进兴贤祠,为人生偶像符确焚香膜拜,他们努力将海南的文化发扬光大,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们期望自己成为中华大地上无私奉献的中坚力量,成为不求顯达的精英分子,成为撑起江湖大川的中流砥柱。

巡游于苍穹的上苍,在某一天会看到这座宋式楼阁、园林清致的文化圣殿,为络驿不绝的游人惊叹,也被香雾蒙蒙的画像折服,然后情不自禁地问:你是谁?

北纬十八度的烈烈大风中,有一个响彻云霄的声音回答:我是兴贤祠!

猜你喜欢

中原海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沁园春·赞中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谁远谁近?
My Favourite Animal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