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与柯岩:60年情燃风雨中
2022-05-30郑学富
郑学富
贺敬之和柯岩,是中外文坛上罕见的双星辉映的文化伉俪,二人都是作家、诗人、戏剧家,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领军人和卓越组织者。60年里,两人相识相恋,结为革命伴侣,相濡以沫,珠联璧合,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堪称两座凌霄云顶的奇峰。
“您就是贺敬之?”
1950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办了培训大课,邀请在北京的文化名人授课。有一次剧院准备邀请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副主任的贺敬之讲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便安排课代表柯岩去面请。
当柯岩来到贺敬之的办公室,第一次见到这位《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时,不由大吃一惊,“您就是贺敬之?”柯岩怎么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贺敬之竟然是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
贺敬之看到柯岩也一脸茫然,说道:“我就是贺敬之,怎么啦?”柯岩忙解释说:“您的作品我读过,我一直以为您是一个老头呢!”此时的贺敬之刚刚25岁,英俊儒雅,却已凭借一部《白毛女》享誉中国文坛了。而柯岩当年刚满20岁,她第一次见到贺敬之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没有大作家的派头,讲一口普通话,又不乏文人的幽默感,充满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贺敬之第一次见到柯岩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这个小姑娘不仅青春靓丽,而且为人直率。
这样一来二去,贺敬之和柯岩的交往就多了起来,两人在一起谈文学、谈创作、谈生活,互相仰慕、互相欣赏,渐渐坠入了爱河。
用泪水写出《雷锋之歌》
1963年,贺敬之的长诗《雷锋之歌》轰动文坛,这首诗是贺敬之、柯岩珠联璧合,用泪水写成的。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正在北京医院看病的王震将军找来贺敬之、柯岩和郭小川,要他们写雷锋,宣传好雷锋精神。可是贺敬之和郭小川在单位一直脱不开身去辽宁抚顺深入生活,有“侠女”之称的柯岩便背起行囊只身“闯关东”。她冒着风雪严寒,下连队、入军营、进宿舍、到伙房,采访雷锋的战友和领导,走访驻地群众。3月初,柯岩回京后顾不上休息,就急切地把贺敬之叫到身边,讲述雷锋的事迹,她讲着讲着,泪水奔涌而出,贺敬之听着听着也是热泪盈眶。这个情景被贺敬之的母亲见到了,老人以为两口子在吵架,赶紧走过来劝解。
被雷锋精神感染的柯岩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诗《雷锋》,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写了《我对雷锋叔叔说》《向雷锋叔叔致敬》等儿童诗。
在柯岩的帶动下,贺敬之文思泉涌,开始创作长诗《雷锋之歌》。每当贺敬之写出几段后,都要念给柯岩听,柯岩成了他的第一位读者,听完后,马上会鼓励他:“好,就这样写下去。”
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发表在1963年4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在那个学习英雄、歌唱英雄的时代,《雷锋之歌》迅速在神州大地流传开来,风靡全国。
相互依偎60载
柯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俩最一致的地方,就是写作不是敲门砖,其本身就是我们的最爱,一写起东西来忘了一切。至于说到爱情,我认为最巩固的爱情就是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前提,以友谊为基础。
2009年7月,柯岩八十寿辰之际,《柯岩文集》出版,对柯岩来说,这是珍贵的生日礼物,然而她更看重的礼物是贺敬之手书的一首新古体诗《贺小柯八十华诞》,这首诗尽管没有发表在报刊上,可永远书写在柯岩的心中:“柯生岩石上,情燃风雨中。赤诚德才女,何幸偕同行。赴难共肝胆,文筑独秀峰。巍巍八十寿,夕返朝霞红。终生植我心,不老美人松!”
2011年12月11日,柯岩走完了她倔强、坚毅的一生。相互依偎60载的伴侣突然离世,可以想见贺敬之心中无限的孤独与寂寞,他默默地擦拭着柯岩的照片,默默地整理着柯岩的遗物。
悲痛之中,贺敬之用心和泪写下了诗《写在小柯灵前》:“小柯,你在哪里?谁说你已离我而去?不,你我的同一个生命永在!永在这里——在战士队列,在祖国大地,在昨天、今天和明天,永远前进的足迹……
摘自《文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