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
2022-05-30汪小年
汪小年
不是人间富贵花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塞外瀚海,风雪大作,苍茫大地,变得一片素净。康熙皇帝的北巡队伍,正浩浩荡荡排开一字长龙,迎着风雪,向前缓慢移动。队伍中一名二十四岁的御前侍卫,眉目如画,身着华服,也正按辔徐行,望见漫天风雪,不由得凝思出神。当天夜里,就在北巡队伍的驻屯地,他写下了那阕名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阕词中,他既是在咏雪花,也是在以雪花自喻:他不比海棠、牡丹这类俗气的富贵花,而是“别有根芽”的雪花,自有不同人间繁花的品性风骨。这位年轻的御前侍卫,正是大名鼎鼎、日后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然而“不是人间富贵花”的他,却偏偏出生在权门贵胄之家,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朝一代权相,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算起来,纳兰性德还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可以说,他人生的起点是许多人究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终点,但他一点没有纨绔子弟的风尚,自幼饱读汉人诗书,承袭满人骑射,文武双修。
“缁尘京国、乌衣门第。”世人理解的贵胄公子,往往都是风流滥情的纨绔子弟。但纳兰性德,却因其“自伤情多、惆怅人间”的旷古深情,写就传之不朽的清丽词章,而被后人所熟知铭记。从来富贵烟云,都是黄粱美梦,门第权势皆不足贵,男儿最贵是情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很多年后,和珅把《红楼梦》进呈给乾隆皇帝。乾隆御览完毕,只叹息着说了一句:“这是为明珠家事而作啊。”《红楼梦》里才气逼人的贾宝玉,的确有几分纳兰性德的影子。而宝黛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似乎在影射纳兰性德的悲剧初恋。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纳兰性德的初恋,很可能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那拉氏。两人耳鬓厮磨、日久生情,已经到了私下约定终身的地步。可惜按照清代的规矩,旗人家庭13到15岁的女孩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女,要落选了才能自行婚配。可是,以纳兰表妹的姿容才气,怎么可能会落选?于是,纳兰生命中第一个女人,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顿成陌路。
他愁思郁结,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再见她一次。上天居然给了纳兰性德这个机会。那时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子胤礽后崩逝,康熙为皇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皇宫大办道场,每天都有无数喇嘛进宫诵经。纳兰性德不知通过什么手段,买通了进宫诵经的喇嘛,穿上袈裟,把自己装扮成僧人,冒着满门抄斩的重罪,混杂在人群中进了皇宫。
这一回,两人在人群中遥遥注目,他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了他。表妹想要开口,尽诉心中悲苦,却终究无语对视,强忍泪水,转身离去,临到转角又拔下鬓边玉钗,轻叩回廊。这便是两人的最后一面。纳兰性德回府后,终日神思恍惚,宫中相见的一幕,历历在目。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阑叩玉钗。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不久,表妹吞金自尽的消息传来,纳兰性德更感哀伤。他无法再得知表妹心里的感受,也无法简单地推脱原谅自己,安慰自己一切与己无关。他曾以一个失恋女子的口吻,写下一阕词,语气清冷地控诉一段无望的爱恋。
当时只道是寻常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在失去挚爱的表妹之后,二十岁的纳兰性德,在家人的包办安排之下,终于要迈入婚姻的殿堂。于是,纳兰府邸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但没人注意到纳兰性德的落落寡欢。作为家中长子,他要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尽管心里有一千个不愿,可小儿女家家那点小情小爱,还是要让位于纳兰家族的家族利益。
纳兰性德的这位即将过门的妻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和纳兰性德门也当、户也对。最关键的是,这门亲事一结,纳兰明珠在朝中就有了强大的盟友。这是政治联姻,但没有人会想到,这场原本纯粹是利益交换的婚姻,也会催生出一段旷世真情。
当宾客散尽,酒意微醺的纳兰性德被送入洞房。烛影摇红,脂香流溢,卢氏局促地坐在婚床床沿正中。纳兰性德挑开卢氏头上的大红盖头,面前的新娘子娇羞的模样,顿时出现在他的眼前,如蓓蕾初绽、明艳动人。纳兰性德曾有名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在他看来,人生所有的际遇,都抵不过初见那一瞬间的美好。
纳兰性德是个用情深重的人,即便和卢氏成了婚,偶尔呆立庭院、沉思往事,仍会陷入对往昔的追忆感伤之中。卢氏当然明白,自己虽然在纳兰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却还不能取代他表妹的位置。她肯定也伤心、难过,但这个识大体、通情理的女子,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关爱纳兰性德。她明白,温柔深情的纳兰,绝对不会那么铁石心肠。于是,每当纳兰站在庭院中发呆时,她会悄悄地走过去,给他披上外衣;纳兰感伤之时,随手写下的情诗情词,她会细心地收集起来,哪怕她知道这都是写给另外一个女人的。
胸怀宽广、温柔聪慧的卢氏,对纳兰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终于让他从刻骨铭心的初恋中走出。这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也成为所有人羨慕的对象:他们都是那么博学多才,闲暇时学习李清照和赵明诚,一起玩“赌书”的游戏,猜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哪一页;纳兰性德背上发痒,卢氏会用春葱玉指为他挠痒;他们会共读唐人爱情传奇;他们会一起用花灯捕捉萤火虫;他们一起外出踏青……
太多幸福的细节,让纳兰性德沉浸在其中而不自知。直到很多年后,卢氏去世,纳兰悲痛欲绝,追思那些消散已久的前尘,写下最哀婉动人的悼亡词《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醒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片伤心画不成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这是纳兰和卢氏成婚后的第三年。就在这一年,纳兰家发生了件大喜事,卢氏顺利产下一子。纳兰府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悲剧总是来得太过突然。卢氏在产后一个月,突感风寒,卧床不起,在五月三十日这天,撒手人寰,留下纳兰性德独活于世。纳兰性德怎么也没有想到,所有的山盟海誓,最终敌不过命数无常。卢氏的身故,并未随着时间流逝,在纳兰心中黯淡尘封。她的音容笑貌,他们之间的点滴往事,反而在他的多情追忆中,越来越清晰。最终,纳兰的款款深情,化作了笔下一首又一首悼亡词。每一首都凄婉绝伦,令人不忍卒读。
在著名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纳兰写道: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双手摩挲着卢氏的画像,泪流满面却哽咽无声,打心底里痛悔从前没有珍视卢氏的一片深情。而今阴阳两隔,只能睹画思人。
卢氏的灵柩停在禅院,而这一停就是一年多。在清代,根据礼制,亲王停灵一年,郡王停灵七个月。卢氏既不是亲王,也不是郡王,却能停灵一年,这种明显违反礼制的做法,恐怕只能理解为纳兰用心良苦,他还不想就这样和爱妻分别。而在这一年之中,纳兰几乎长住禅院之中,一边翻看佛经,一边静静守候妻子的灵柩。
次年七月,他迫于多方面原因,只得把妻子卢氏葬于京郊皂荚屯。不久,《饮水词》编讫,他托顾贞观在吴中刊刻,书成之后,一时争相传抄,坊间吟唱,甚至不胫而走到了朝鲜,朝鲜人皆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以其个人真纯的哀婉情感而释放了集体的对于希望完满的不可能,以至于凡井水饮处,皆歌君词。
纳兰心事几曾知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纳兰性德被授予一等侍卫,他却萌生了退隐之意,放不下的亡妻,还有不能建立的功业,都使他感到人生的无味。唯一可以慰藉的,是去年认识并已经接到京师的江南才女沈宛。这其实是好友顾贞观的一片苦心。
早在卢氏亡故以后,纳兰性德的朋友们就发现他落落寡欢,起先以为不过人之常情,但到后来仍然不见起色,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见其词作哀婉凄恻,不忍卒读,知道他用情至真至深,很为他感到担忧。直到去年他随康熙帝南巡,顾贞观才从中玉成了他与江南才女沈宛的相识。
沈宛出身风尘,之所以能名满江南,除了美貌,主要还是因为诗词上的才华,她曾有出色的《选梦词》刊行于世。在顾贞观刊成《饮水词》流出坊间后,人人争相传抄,她自然也不例外,但她不仅是抄写,还在酒楼上弹奏传唱,顾贞观知道她仰慕纳兰的至性深情,便假意慕名买场,荐于纳兰性德。
也许是出于对寻觅知己的渴望和怜惜,两人一见如故,自此书信往来,而至于两相私许。但满汉禁止通婚,沈宛不能进入纳兰府,纳兰性德只能把她安顿在德胜门内。他经常去往沈宛处,虽无名分,却已然成夫妻。但“月没不教星来替”,沈宛始终未能让纳兰性德忘却卢氏。这一年他写下《画堂春》和《采桑子》: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画堂春》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性德《采桑子》
纳兰性德对沈宛充满了内疚和抱歉。是年五月二十二日,他于渌水亭合欢树下宴请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梁佩兰、吴天章等人,酒过三巡,大家见两株合欢枝叶繁茂,花开正艳,于是提议以合欢为题,各作诗句。大家依次而来,直至红日西沉,方才兴尽而归。第二天,纳兰性德却忽生寒疾,卧床不起,七日后,溘然长逝。他亡于妻子卢氏的忌日。
最終,纳兰性德与原配卢氏一起合葬到了北京西郊纳兰家族的墓地中,他与卢氏又相聚到了一起。出殡的那天,京城乃至全国各地的文人士子纷纷前来送行。纳兰性德去世十年后的秋天,他的同事兼好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也曾写诗悼念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又过了很多年,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写了一部《红楼梦》,人们透过宝玉似乎又看到了那个京城里一生注定富贵荣华、繁花似锦的少年,以及他身上永不磨灭的痴情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