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滋养心灵
2022-05-30李娜
李娜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学习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海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以现行教材为基石,拓展更多的课外阅读,才能引导学生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从教的20年里,我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从容地在阅读里走过。在和每一届学生一起阅读的几年里,我们一起读了大量的书籍。在读书活动中,我和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学习、收获和成长。
醉心朗读
刚接手二年级时,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喜欢写字,不喜欢读书。但我是一个喜欢朗读的语文老师,喜欢声情并茂地诵读文章。我觉得,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就是他能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所以,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给课文编排了简单的动作,在课堂上手舞足蹈地带领学生朗读。例如,学习《笋芽儿》一课时,我领着学生带着动作、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提出请求:“老师,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吧!”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这种全身都动起来的朗读方式。再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然后挑几组进行展示。可是,没被叫到的学生有很大意见。后来,学生一致呼吁:“老师,我们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吧!”结果,为了保护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专门腾出一堂课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课前朗读
慢慢地,学生识的字多了,我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开始,我读书给他们听。我专门购买了一本《爱的教育》,计划每天给学生读几页。但读了几次之后,我发现效果不好,因为《爱的教育》是外国名著,里面的人物名字和文化背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放弃了《爱的教育》,改从简单的小故事入手,每天给学生读一个小故事。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有所提高,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于是,我们有了“课前5分钟朗读”活动:每天上课前,一个学生到讲台朗读一篇文章。对于我的这项提议,学生每天都认真地执行。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课前朗读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成了学生的一个习惯。每次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马上提醒我:“老师,该读了!”在“课前5分钟朗读”活动中,学生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了白雪公主跌宕起伏的命运,明白了人性的善与恶……每次朗读之后,我都会让倾听的学生簡单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概述能力。
共读一本书
到了四年级,我们的朗读活动进一步升级,变为“课前共读书”活动。我给学生推荐书籍,在每次上课前读几页。我把语文学习与共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习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我们共读《呼兰河传》;学习了《猴王出世》,我们共读《西游记》;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我们共读《狼王梦》……
听学生朗读成了每次语文课我最期待的事情,也成了学生最享受的时刻。每次上语文课,我都带着满心的期待走进教室:今天该读什么了?小说读到哪个章节了?文中的主人公怎样了?脑子里盘旋着这些问题,我坐下开始静静地聆听学生的朗读。
共读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是,很多学生课下主动去搜集文本阅读。如《狼王梦》,班里的共读进行到1/3时,不少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把整本小说读完了;个别学生不仅看完了《狼王梦》,还找来沈石溪的其他作品看。
我持之以恒地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力争使学生在小学期间读到更多课本以外的书籍,为他们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路走来,一路读来,我和学生都收获满满。我最大的收获是写了400多篇博文,学生则收获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书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自信,什么是勇敢,获得了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伊萨克·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读书让学生变得明礼诚信、自律自强、成熟稳重,读书让我和学生的心灵走得更近,有助于我更好地管理班级。
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读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把最后一句话改成“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老师”。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读书给学生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