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审融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

2022-05-30孙红雁

理财·市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模块

孙红雁

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有经济融合发展的环境下,针对国有企业业务发展、采购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往来、预算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内部审计体系成为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效益以及实现业务发展规划目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业务审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首先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国有企业传统内审信息把控不严、信息处理效率较低以及信息分析水平较弱等问题,还通过信息化平台模块完善国有企业业务审计内容以及流程,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转型,还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市场价格变动机制的调整,业财经营风险成为国有控股企业优化经营业绩、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当下多数国有企业在搭建内部审计监控机制的过程中较为侧重财务资金审计以及会计账目审计,并没有针对主营业务经营情况、项目经营台账以及项目运作流程等内容开展业务审计控制,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较大的审计漏洞。随着国有经济制度改革以及国有资本监管力度的加大,当下我国不断出台相关内部审计政策统筹指导国有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化的业务审计、财务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从而提高国有企业业务管理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成效。2020年10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国有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嵌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同时内部审计应该涵盖国有资产运营、业务发展、经济责任以及会计核算等模块,并且应该根据实际内审信息管理需求以及内审矛盾问题设计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路径,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覆盖面和内部审计管理成效。

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基础背景

表1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的政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管制度的革新以及审计内容的拓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国资委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评价国有企业内审制度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国资委要求国有控股企业在搭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纳入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蓝图中,并通过完善内部审计信息沟通渠道、拓宽内部审计信息管理边界等来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成效。国有企业还应该结合本行业内部审计特点、内部审计风险敞口以及内部审计信息交互处理问题,搭建数字化、集成化的内部审计信息处理和监控系统,从而对各个子公司各个业务的经营台账、经营成果、采购管理、预算成本控制以及财务会计资金往来账目等内容实现一体化联网审计。

基于业审融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统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财融合管理工作

基于业审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国有控股企业依靠现代化的大数据处理以及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优化方案,通过改进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方法、拓宽内部审计信息处理内容以及完善内部审计信息沟通渠道来统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财融合管理工作,促进国有控股企业开展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业务经营以及财务控制工作。基于业审融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监督的关键制度基础,能够有效识别国有控股企业的业务经营风险以及财务战略管理风险,并能够促进国有控股企业制定符合企业中长期发展利益的科学经营策略以及战略布局。业审融合的核心在于内部审计和业务经营、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往来、预算管理以及经营风险识别等模块的协作,并且业审融合也是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和战略基础,因此从宏观层面而言,业审融合体系能够统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财融合管理工作、战略执行工作以及审计管理工作,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拓宽业务审计链条以及提高业务审计覆蓋范围。

同时,业审融合体系不仅贯穿于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还是集成化、层次化的内部审计信息管理模型以及内部审计风险信息评估机制的搭建基础。业审融合体系利用云计算、区块链以及AI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审计、资金审计、会计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模块设计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架构,通过标准化端口以及连接途径将ERP业务资源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共处理系统、业财风险监控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相融合,从而为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并优化了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结构和信息分析方案。

二、缩小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敞口

在国有控股企业业务规模逐年提升、外部经济关系和企业内部关系网络都不断复杂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传统的内部审计系统也暴露出审计信息收集不全、审计方案落后、审计内部模块缺失、审计流程不完善以及审计风险控制识别滞后等薄弱环节,最终致使国有的内部审计无法准确识别企业的业务经营问题、财务资源配置问题以及会计核算问题等风险问题,影响国有企业的合规经营和稳定发展。基于业务审计融合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通过事前调研、事中执行以及事后评估的方式,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矛盾、信息收集和处理效益问题等,并基于数字化运营战略搭建了内部审计信息监控系统、内部审计信息数据库、内部审计指标监控数据库等,因此国有企业不仅能够实现业务审计、财务审计、资金审计的一体化数据收集处理,还能够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运营管理成效以及缩小内部审计风险。此外,业审融合的内部审计体系在建立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内部审计运作流程机制以及内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充分考量了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风控部门的审计需求,并根据国有企业历史的风险暴露情况,在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系统中完善风险监控模块,从而缩小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敞口,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国有控股企业基于业审融合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策略建议

一、基于内部审计需求构建多元化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信息化转型的核心基础就是改变国有企业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和内部审计流程机制,并将数字化、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系统作为业务审计、财务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信息处理平台和监督审核平台,从而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效。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根据内部审计需求构建多元化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依据企业内部审计规划设计自动化内部审计信息收集和处理标准,并完善电子化、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核查审批流程。其次,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关乎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方法,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遵守上级国资委以及当地监管部门的要求搭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规范化的同时,合理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再次,财务审计、资金审计、会计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都是业务审计的后续衍生审计,国有企业应该将业务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首要内容,将业务审计嵌入项目管理、业务经营风险识别、业务采购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中,并将内部审计系统和ERP业务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相衔接,以对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台账、业务经营策略、业务经营流程进行综合审计分析。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全面评估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风控部门的审计需求,并根据国有企业历史的风险暴露情况搭建内部审计风险监控模块。

二、基于资源管理计划系统(ERP)完善内部审计链条

图1展示了基于ERP的内部审计链条。ERP资源管理系统与国有控股企业传统的碎片化内部审计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ERP系统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的资源管理平台,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业务成本评估机制、成本核算机制、资金收支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体化的集约控制,从而降低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沟通成本,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国有控股企业应该基于ERP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在线业务管理平台,对业务经营、资源配置、业务资金管理、预算控股等关键的内部审计模块实现全过程的信息抓取、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国有控股企业应该利用ERP系统的业务经营数据库以及财务信息数据库,对业务扩张情况、资产增值情况、现金流结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企业的业务经营决策是否和既定的业务发展战略以及财务资源配置计划相符合。国有控股企业应该拓宽业务战略执行、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四大审计模块内部审计管理边界。国有控股企业还应该对业务经营数据、预算指标数据、会计核算数据、部门决算数据、购销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预算审计数据包,最后根据审计模型分析和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以筛查出疑点内容。國有企业还要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业务系统的审批流程及各层级管理人员权限设置,将内部审计的管控措施嵌入ERP系统,确保自动识别并终止超越权限、逾越程序和审核材料不健全等行为,促使各项经营管理决策和执行活动可控制、可追溯、可检查,有效减少人为违规操纵因素。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有资本监控制度的优化,基于业审融合的内部审计体系能够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务战略完成情况、业务规模扩张情况、供应链整合情况、业务资金收支管理结构以及业财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内容进行审计处理,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计量和核算效率、统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务经营以及财务资源配置工作。国有控股企业应该将业务审计嵌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并根据实际审计风险漏洞问题以及审计信息遗漏问题,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模块,搭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国有企业还应该基于实际内审信息管理需求以及内审矛盾问题,设计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路径,基于ERP系统完善总账审计、业务战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业务效能审计模块的运作内容,并根据历史的风险暴露情况搭建自动化审计风险识别和监控模块。

(作者单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财务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