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黑土地上收获梦想

2022-05-30肖建波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试验田袁隆平乡亲们

肖建波

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维生、靠天吃饭的农民。新兴村是水稻主产区,打小我就帮着父母侍弄水稻,育苗、插秧、施肥、除草……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热爱农业,尤其热衷水稻。可那时候因为品种落后,产量偏低,父辈们辛苦劳作一年,到卖粮时手里攥着的几张票子却仅够维持一家温饱。一个种出优质水稻,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来。

怀揣着这个梦想,高中毕业的我并没有向其他同龄人一样去外面闯荡,而是选择留在家里帮父母种地。我是一个干啥都爱较劲的人,为了种好水稻,我买了大量水稻种植技术的书籍学习,还到中国农民大学进行了深造,又挨个拜访村里村外的种地能人和镇里、县里的农业技术人员。愿意教我的,我就一遍一遍问,拿着小本记;不愿意教我的,我就在人家干活的时候打下手,用眼睛记,蹲在地头学。我又在自家地里鼓捣起了试验田,学到点新东西就赶紧去试验田里研究,试种各种水稻新品种。在水稻生长的每个关键时期,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烈日当头,想起不明白的地方就马上跑到地里琢磨,皮肤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吃了很多苦,也绕了很多弯路。少数几个理解我的老乡,夸我是踏踏实实的种地“好把式”,但多数不理解我的,都背地里管我叫“肖魔怔”。别人的冷嘲热讽没有浇灭我研究水稻种植的热情,付出终有回报,几经寒暑,我终于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水稻种植技术,乡亲们在水稻种植上有什么技术问题都愿意跟我一起探讨,水稻有了疑难杂症也都愿意找我帮忙,我也从“魔怔”变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土专家”。

因为我种的水稻品质好、产量高,收购商都抢着收,家里的日子也终于富裕了起来。日子过好了,我的梦想也在成长。黑土地孕育了我敢想敢干的性格。2004年,借着国家农机补贴的政策,我大着胆子买了几台水稻机械化种植设备,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开始了农机有偿服务作业。因为平时乡亲们有什么种植难题都愿意找我帮忙,高效便捷的农机服务作业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两年的光景,我的农机作业范围就超出了新兴村,服务到周边三四个村子,不仅把更多的乡亲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也让我的腰包更“鼓溜”了。

我的日子虽然越过越好,可乡亲们依旧守着几亩土地,收入没有大起色,通过市场调研再加上与收购商和大米销售商探讨,我终于摸到了影响水稻价格的“软肋”——那就是本地水稻品种差异化程度差、优势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低,种的都是大路货,一直在跟着别人跑。这让从事了十多年水稻种植,号称半拉“专家”的我很不服气。带领乡亲们种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水稻品种,帮助大家一块儿富起来,成了我新的梦想。依旧是说干就干,从2007年开始,我往返于省内外多个水稻种植科研机构寻找优质水稻品种,找到了就马上在试验田培育。由于忙在试验田,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扔给了父母和妻子,让他们委屈又不理解。又因为一些新品种不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也浪费了很多钱,我的做法一度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可当我把心里的梦想说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理解了,父亲更是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看准了就去干,争取让全国人民都吃上咱的好米,领着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可能是因为我对水稻的热爱,也可能是因为我的执着,2010年,我受到了袁隆平院士团队的关注,团队主动与我接洽并给予了极大的技术支持。2011年9月,更是有幸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亲切接见。袁老决定将多个水稻新品种交给我试种,并殷切地嘱托道:“北方温差大,南方种的水稻没有北方的口感好,希望水稻新品种能在北方吉林的黑土地上种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此后,在袁隆平院士倡导下成立的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又与我建立了合作关系。袁老的信任和嘱托、团队的技术支持,给了我极大的动力,让我“奔梦”的劲头更足了。2012年我受袁隆平院士团队委托,进行了1300个品种的试验示范,我一头扎到试验田里啥也不顾了,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些“宝贝”,育苗、播种、施肥、收割我都亲力亲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各个时期我都详细记录,光是各个时期的技术数据我就记录了几十万字,经常蹲在地里就是小半天,还是“魔怔”一样的痴迷。当年就有3个适合吉林地区的水稻新品种试验成功。2013年,优质粳稻品种“隆优619”在一拉溪镇进行了布点推广,201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新品种每亩可助民增收200元,现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亩,水稻良种优势初步显现。

随着水稻的新品种在吉林示范试验成功,2013年9月,我再次见到袁隆平院士,更加坚定了我追逐梦想的信念,激励了我对水稻的热爱和种好水稻的信心。多年的农机服务作业让我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可是由于村民的耕地面积小又分散,大型农机作业率不高,而且农民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还存在着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怎么能将农业机械化惠及到更多的乡亲,成了我反复琢磨的问题。一次电视上有关国外农场的报道,一下子让我“开了窍”。如果我把大家的土地流转过来建立农场,不仅能让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大大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还可以让这些村民到我的农场打工,多一个致富门路。我又将父母和自己300余亩的土地当成了试验田,一边实行农业机械化耕种,一边摸索建立家庭农场的经验。2013年,我流转村民土地4000多亩,注册成立了九月丰家庭农场。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农场逐步发展壮大。现在每年流转农民土地近7500亩,年可存储优质水稻5000吨,建有农机库房1000平方米,拥有中大型拖拉机10台、水稻高速插秧机10台、水稻收割机4台、筑埂机两台、施肥机、播种机等配套机具共60多台套,拥有现代化育秧大棚60栋、3.2万平方米,晾晒场地5000平方米,种子粮食保鲜库30万斤四座,引进国外100吨自然风烘干设备、20吨智能水稻催芽车间一座。这些基础设施,不仅为农场下一步大量流转土地、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保障,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2000余亩。2016年5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农场正式挂牌成立吉林试验站,与农场合作进行新品种试验研发、人才培训、水稻种植技术科研,农场年种植试验品种1700余个,其中有多个袁隆平院士的水稻品系。此后,在吉林市农委、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场又安装了网络视频设备,在吉林地区首创了网络化、可视化农业,目前农场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在我县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我推行了精品订单农业,客户可以通过视频挑选自己心仪的田地,通过网络监控水稻从种植、收获到加工运输全过程,亲眼可见,客户分布在广州、深圳、昆明、合肥、南京等地,给这种模式以高度的赞誉。农场现已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大米产地、品种、种植日期、收割日期、加工日期、质量等信息,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让客户吃到放心米。目前,农场已自主注册“袁氏国米”品牌,并获吉林大米产地认证。经过几年的杂交筛选,在“袁氏国米”商标旗下,我们陆续开发出有色、高钙、多胚、少糖等多个功能性稻米新品种,三系稻花香、三系软香米、三系胚芽有色糙米等优质稻米品牌。随着大米的营养、保健、美容等功能逐渐被挖掘,我们的这项独门优势,即良种优势日益凸显,农场大米销售持续看好,年销售订单水稻1200吨,优质大米700吨,产值近1300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没有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忘了带领乡親们共同致富的承诺。农场用工量大,我都是雇用本村村民,每年就能带动就业百人以上。通过流转土地,我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一地三收”: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每亩500余元;二是流转土地后的村民到农场打季节工每人年收入1.5万元;三是土地入股村民每亩土地年增加分红100余元。仅向农场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就可净增收2.5万元左右。2017年以来,我用自己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积极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每年都“特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农场做一些育苗、拔草等轻体力工作,年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农场还免费为本村贫困户提供代耕、代种的托管服务,提供全程种植技术支持助理乡亲脱贫。农场还采取“村企合作”的形式,扶持北阳村和新兴村发展绿色水稻种植产业,并连续5年签订扶贫合作协议,每年为111户、232名贫困户分红,现已发放分红30余万元,帮助50户贫困户脱贫。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我用汗水和热爱,在黑土地上浇灌出了优质水稻,实现了带领家人和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梦想。流年笑掷,未来可期。今后工作中,我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乘势而上,奋力作为,把农场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吃上永吉的优质大米,让乡亲们更加富裕!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

猜你喜欢

试验田袁隆平乡亲们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最高法巡回法庭实实在在搞改革——司法改革“试验田”精耕一年硕果累累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