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那轮明月
2022-05-30蒲灵娟
蒲灵娟
他是我国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研究。经过10年的系统论证,嫦娥一号、二号和三号相继取得圆满成功,他因此被称为“嫦娥之父”。他就是江西籍科学家欧阳自远。
(1)迷人的星星和月亮
1935年10月9日,在江西吉安一户读书人的家里,一位妇女难产,她已痛了一天一夜,还没生出肚子里的孩子。她的丈夫赶紧请来城里的医生,医生用产钳小心翼翼地把男婴取了出来。此时,产妇的弟弟正在另一间屋子读书,他正好读到《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于是,他建议给刚出生的男婴取名为欧阳自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小小的自远5岁了,他时常仰望夜空,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妈妈抱着他,给他讲“嫦娥奔月”与“吴刚砍桂花树”的故事。听完故事,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鹿,奔跑在被星月映亮的花草路上。哦,他想要飞上月宫,看看传说中的那只小白兔和那棵桂花树。
他跑累了,回到家,星光与月光洒进屋子里,亮堂堂的。他扑进妈妈怀里,好奇地问妈妈:“星星为何像朵朵白兰花开在天幕上?月亮为何像个银白色的气球挂在村口的树梢上?”
妈妈笑眯眯地说:“孩子,书里藏着你想知道的答案。”
于是,童年的欧阳自远喜欢上了读书,在星星与月亮清莹的光辉下,他读了一本又一本书。他幼小的心被中华传统文化浸润着、熏陶着、滋养着。他读过的一本本诗书里,有太多描写星星与月亮的诗句,他喜欢上了星星与月亮,星星与月亮赋予了儿时的他许多美好的想象与憧憬,他明白了星星与月亮亦是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情结。可是,夜晚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星星?为什么会有一轮皎洁的月亮?小小的他迷上了浩瀚的天宇,迷上了星星与月亮。
(2)从石头到月亮
很快,欧阳自远长大了,他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开始了勘探专业的学习。那时,年轻的他把个人志向与国家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后来,他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生,从事矿床学研究。
欧阳自远去矿区做地质调查,通过多层坑道里的小梯子爬下平面坑道,他的双脚泡在水里,身上背着地质背包,在平面坑道内拍照、采集矿石样本。尽管坑道漆黑一片,但他不顾疲劳与危险,每天都去矿区坑道采样。在野外的矿区工作两个月后,他带着采集到的7个大木箱的研究样品回到单位。
欧阳自远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石头,有各种矿石、陨石。他对那些“天外来客”——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分外着迷。他把陨石捧在手里,如捧着一块至宝。他又想起儿时故乡的星星和月亮。小时候,他幻想自己能去月宫看看那只小白兔,還有那棵桂花树;现在,他明白了月球是一个特别寂寞、严酷的地方,那儿没有美丽的嫦娥,没有被砍了又复原的桂花树,也没有砍树的吴刚。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这让欧阳自远看到了希望,儿时的记忆长出了青藤与花朵。他在灯下思考,他的注意力从石头转移到了月亮,他的眼里闪烁出梦幻的光亮。他在灯下写下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与《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等研究报告,他把重心从矿业研究转移到了月球研究。
夜深了,听着蝉歌与蛙鸣,他仰望窗外那轮明月,月亮的清辉洒在他的额头上,他有些陶醉地眯上眼睛,想象自己走在寸草不生的月球上,轻盈而又自在。枕着月光入梦,黎明像只鸟儿,张开翅膀飞来。月亮回家了,朝霞映红了天空,欧阳自远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天空。他想:中国的航天员一定会像美国与苏联的宇航员一样,飞向太空,飞去月球,采回月球样品。
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张开翅膀,飞向明净的天宇。这时,欧阳自远露出了坚定而又自信的笑容。
(3)一颗小行星
2004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启动,欧阳自远是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嫦娥一号”火箭冲破蔚蓝的天空,消失在人们的眼帘,成功到达月球附近。
成功了!“嫦娥一号”正环绕月球飞行!顿时,测控大厅里掌声如雷,欧阳自远和同事激动得紧紧拥抱,他泪流满面,哭着反复说:“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多年的辛劳与心血终于见成效了,他的脑海里只有“嫦娥一号”,只有那幅清晰的月球影像图。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的情感就像决堤的河,奔腾流淌,流向荒芜的月球。
随着“嫦娥二号”与“嫦娥三号”的相继发射成功,中国探月工程的三个阶段——“绕、落、回”圆满结束。欧阳自远激动地把月球比喻为地球的女儿,他时常鼓励青年学子们仰望明月,为国争光。
2014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第891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欧阳自远星”。从此,当我们仰望星空、仰望明月时,就会为一颗遨游在宇宙碧空中的小行星倍感骄傲与自豪,就会喜悦与激动,就会记住它的名字——欧阳自远!
又是夜晚,深蓝的天幕上,一颗小行星正发出皎洁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