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家每羊大学”
2022-05-30希音
希音
我的高考成绩未能达到目标,和原本梦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纠结万分,直到无意中看到中国海洋大学(本文简称“海大”)的招生短片,其独具风格的西洋建筑,让我瞬间心动。于是,我来到了青岛,来到了这所传说中的“皇家每羊大学”。
青岛是一座美丽浪漫的滨海城市。随意逛逛,你便能邂逅墙角伸出的蔷薇,阳光下酣睡的大猫,咖啡店里摇动的黑胶唱片,忽闪着消失的啤酒泡沫,当然还有落日余晖下的大海。坐落在如此美丽的城市的中国海洋大学,也有着特殊的神秘浪漫。下面请让我一一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论“海”我最强
中国海洋大学,顾名思义,海洋即特色,海洋即王牌。我们有两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海洋科学和水产学,拥有中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拥有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拥有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位海大人都有一个“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
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会在夏季小学期出海实习,有机会登上“东方红3”科学考察船,进行为期两天的海上考察。每个学期,在“东方红3”结束科考任务停靠青岛的时候,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申请上船。船会开到外海相对开放的区域,在航行过程中完成为期两日的课程教学。船内除专业技术设备外,还配有住舱、餐厅、健身房等生活娱乐设施。在课上,学生们可以看到一些海洋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比如CTD采水作业、直升机悬停坪等,还会学到一些海洋科考知识。在甲板上看身后波涛滚滚,听老师讲东方红船的历史、国家海洋科考事业的发展等,这是独属海大人的骄傲。
来到海洋大学,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沉醉在海洋的奇妙氛围中,都有机会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学校经常举行海洋相关的讲座和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还会组织一系列海洋相关活动。我曾选过一门介绍海洋历史的课程,课上我们会在学校的资助下前往长岛、蓬莱进行为期两日的研学活动。我们乘“寻仙”号游轮到达长岛,听长岛县博物馆馆长介绍长岛的海洋历史与文化,了解智人时期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又前往庙岛显应宫考察,听道长讲述显应宫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了解妈祖信仰在海洋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还登上蓬莱阁,倚栏观海,品鉴蓬莱阁的诗词字画,体会蓬莱文化中的海洋元素……
当然,除了强势的海洋学科,学校里还有意想不到的“海”。每逢人间四月天,海大就出现了“樱海”:全校樱花次第開放,纵贯南北,远望去就像是雾蒙蒙的粉色海洋。樱花树下,少男少女们服色各异,或是在树下拍照,或是聚在一起,赏花聊天。微风过处,花瓣纷飞,整个学校在粉团团的“海”里显得越发柔和明媚。
然而到了六月雨季,一切就变了样子。倾盆暴雨,瞬间而下,让人毫无防备。原本,海大靠山无海,常被戏称为“每羊大学”,但暴雨后,整个学校便成了“海”。水浪自宿舍外的斜坡倾泻而下,阻隔了学子们的求学之路。每当此时,海大学子便集思广益,共同对抗阴郁不定的天气。这也是海大人独有的“乘风破浪”的回忆。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是我们的校训。正如校训所说,海大有大海般博大的胸襟,时时刻刻以学生为先,兼收并蓄,不断发展。
海大是少数允许学生任意转专业的学校之一,不限学科,不限年级,不限成绩,只要修够相关专业的学分,就算转专业成功。我就读的日语专业,就有从海洋大气、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不同专业转来的同学,大家都是真心喜欢日语。学院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安排课程,座谈会上有同学提出想了解日本传统文化,学院就聘请日本花道大师,开设日本文化体验课。这位外教温和典雅,向我们娓娓道来日本花道流派及其特征,向我们讲述茶道的“和敬清寂”,带我们玩日式传统游戏“百人一首”。我们在深度体验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海大时常被冠以“皇家”二字,人称“皇家每羊大学”,不仅因为学校经常缺水,还因为我们独特的选课制度。海大人选课从来不靠网速,靠的是手气!我们有着特殊的投币选课制度,每人每学期100个选课币,可以投给自己喜欢的课程。有趣的是,你不知道选中这门课需要多少币,也不知道别人会投多少,一切交给命运。每年选课季,都是惊险刺激的“皇家赌场开盘日”,开盘那一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赢者额手称庆,输者只能手握一页加课申请,在教秘办公室门口苦苦哀求。这样的选课制度是校领导冥思苦想又实践多次后确定下来的,能尽量保证公平,防止同学们因为网速太慢而错过喜欢的课程。
除了轻松自由的转专业制度和选课制度,海大的后勤部门也一直在倾听学生的声音。校长信箱常年开放,我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发邮件咨询,两日之内必有回复。这四年,我看着学校一点点变得更好:学校将图书馆选座制度改为“线上选座,线下刷卡”的二合一模式,解决了“抢座难”“恶意占座”等问题;分批更换宿舍床铺,安装空调,不断优化宿舍条件;在每栋教学楼设置自动饮水机和零食贩卖机,为匆匆上课来不及吃饭的学生提供便利;装修食堂,聘请各大菜系厨师,不断改善学生伙食……
遇见海大,遇见美好
在海大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样悠闲美好。在这里,我遇见了温暖善良的人们,看过了美丽浪漫的风景,也成了更优秀的自己。
海大共有四个校区,除了新建的西海岸校区,还有崂山、浮山、鱼山三个校区。其中,鱼山校区最为古老,始建于1924年,原本是德国俾斯麦军营,后改为私立青岛大学,几经波折终成今日的中国海洋大学。闻一多、老舍、梁实秋都曾在此任教,从校园出来,沿鱼山路走十几分钟,便可经过康有为、老舍等名人的故居,也能路过德国总督楼旧址、德国监狱旧址等景点,再向前便能邂逅一望无际的大海。浮山校区背山临海,多外国留学生和海归人士,异域气息浓厚。
我所在的校区是崂山校区,毗邻崂山风景区,交通有些不便,可谓是读圣贤书的好地方。校园中心有一座心形山丘,名为“五子顶”,山上遍植槐花,五月底满山飘香。我们还能看到后厨阿姨上山采花,用来制作食堂的槐花肉包。山后面是一片人工湖,人称“映月湖”,湖水又清又软,倒映出巍峨耸立的图书馆。图书馆周围遍植樱花、桃花、玉兰、海棠,四五月份开得格外热闹。隔着花影重重,能看到几座学院楼,是德式建筑,红瓦黄墙,格外清雅别致。行走在美丽的校园,我总是忍不住停下,凭栏观鱼,登高望远,这时心也变得沉静温和。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特别的社团——大学生活动中心管委会。我作为管委会助管,负责与各个社团对接活动,监督后勤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我迅速成长,也让我学会了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刚加入这个组织的时候,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表、十几个社团的活动申请书、几十把活动室的钥匙险些把我劝退。带我的学姐异常严格,总是耳提面命,反复叮嘱我不能出错。我被她说得叛逆心爆棚,干什么都憋着一口气。在一次验收场地时,我偷懒没去现场,直接返还了押金。对方签字拿钱走了,留下一屋子狼藉,下一個社团根本无法开展活动。因为时间延迟,导致整天的计划全部被打乱。我当时又惊又怕,茫然无措。学姐带着我联系社团负责人道歉,又陪我一起收拾满地狼藉。她一边捡着礼花碎屑,一边朝我看一眼:“你终于看到了,你的一个不仔细,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麻烦。”我又羞又愧,狠狠记住这次教训。从那以后,我努力记住各个活动室对应的钥匙,认真验收场地,核对时间表,时刻告诉自己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人,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我负责的几个社团中,有一个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社团,叫海鸥剧社。海鸥剧社成立于1923年,以唤醒劳苦大众、振兴中华为己任,被誉为“预报暴风雨的海鸥”。海鸥剧社的话剧异常火爆,每次演出,现场都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可谓海大胜景之一。我负责海鸥剧社的后勤保障工作,有机会潜入幕后,看他们排练。我总是蹲在角落默默观看,想来他们也是认识我了,多次邀请我参与进来,还同我讲剧本、角色、灯光布景相关的专业知识。渐渐地,我也产生了拍摄微电影的想法,我的奇思妙想得到了朋友的支持。于是,我们决定把夏目漱石的《心》改编成微电影。我们凑在一起读剧本,将原著大量的文言体台词改为现代日语;跑遍几乎大半个青岛,比照原著取景;租借拍摄设备,讨论拍摄角度。历时一个月,最终完成12分钟的微电影。微电影播出后,收获大量好评。我又在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下继续尝试配音、拍摄vlog等工作,慢慢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现在回想起来,原本有些内向胆怯的我竟也能一步步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我都有些不敢相信。在海大的日子,一切美好都变得理所当然。
大学四年,短暂又美好,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遇见了很多可亲可敬的老师,也欣赏过了许许多多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大学四年让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更加成熟理智。我为自己的成长骄傲,也感恩能与青岛、与中国海洋大学相遇。